小道观中,老道人看到他们,很是惊讶。
“你们怎么又回来了?”
余真意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老道人曾经告诫过,让他们饶路走的。但是刚才发生的事情,已经让他有些接受不了,眼前的老道人让他很是心安。
便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老道人。
老道人叹了一口气:“你们能活下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我去给你们泡杯热茶,缓解一下。”
余真意连忙道谢,他跟彩云对视一眼,都感觉无比庆幸。
老道人给两人,一人倒了一杯热茶。刚才的惊魂不定,让余真意不知道出了多少冷汗,现在喝上一杯热茶,他感觉舒坦无比。
老道人则是在一旁,默默的擦拭着破旧道观里供奉的神像。武当上主要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余真意得了真武剑,走上前来看看。
看到余真意走过来,老道人笑着问:“年轻人,可知道真武大帝的事迹?”
余真意摇摇头,在镇魔城那边,还真的不怎么信仰真武大帝。
老道人笑着给余真意说起了真武大帝的趣事,看来他的确曾在武当山修行。
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又称为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有关真武大帝的由来,典籍记载非常多,经中记载真武为元始化身、太极别体。
真武大帝生而神灵。七岁时,已能日夜诵读经文,三年后,古籍典册记忆在心,天文地理无所不通。 十五岁时,勤务修行,不愿只当一国之君,造福一国之民,并发愿要救护天下苍生,因而放弃王位,进入山洞修炼元真。这感动了玉清圣祖紫气元君,亲授无极上道,做为玄帝修行的根基。
紫气元君复指示玄帝东渡,寻访起自乾兑方位的山峰地理,入山修行。唯有这样,才能归根复位,上为三境辅臣、下作十方大圣。玄帝于是领命拜别父母,辗转来到太和山紫霄峰,在此隐居修行。大帝在山中修炼,岁月如梭经过四十年。
年迈父亲思念大帝,派了五百壮兵前来太和山探寻玄帝,因为山领险要,又遇涧水高涨,寸步难行,虽欲强行横渡,皆无功而返。一直到第九次,才上山见着玄帝,启传王命,希望真武大帝能回国继承王位。
话说真武大帝此时专心修道,无意还朝,而这前来寻找他的五百壮兵更是受其功德感召,心悦诚服,一齐顿悟,决心追随大帝左右学道,隐于山中。
玄帝功成果满升真之后,众人皆证仙道,就是今天所说的武当山五百灵官。真武大帝在太和山潜心修道四十二年后,是足五十七岁,终于默会万真,体得上道,
其飞升所在地为太和山,即今武当山。
民间常常称呼真武大帝为“报恩祖师”,这里所报的恩,就是父母之恩,从玄帝庙的建筑规制上来看,同样也体现这一孝道思想。
说完了这些,老道人看着余真意,笑道:“年轻人,你背后的这把剑,可不简单啊。”
余真意微笑一下,这位老道人来自武当山,怎么可能不认识真武剑?之前只是一直没说出来而已。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把剑,是一位老人留给我的。”
听到这句话,老道人来了兴趣:“是不是武当山上哪位真人?”
余真意摇摇头:“就是一个老头子罢了。”
在他心中,
真是一个老头子。可是最近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他也难免会猜想, 当初抚养自己的老头子,到底是何方神圣?想来想去,这件事情也想不通,估计也到武当山才能知道了。
老道人笑道:“有缘就是有缘,既然公子拿了这把剑,以后可要去武当山逛一逛。”
说完,老道人接着擦拭起了眼前的真武大帝神像。这神像崭新无比,看来老人十分爱护,应该是每日擦拭。余真意看到在神像前,没有贡品。
估计是老道人太穷了吧。
想到这里,余真意想到昨日的伙食还不错,看来这位老道人,真的是个好人。
心中侍奉佛像,却宁愿省下祭品,给自己和彩云吃。
想到这里,余真意问道:“老道长,这佛像前,为何没有贡品,是不是都被我们吃了?”
老道士愣了一下,笑道:“贡品嘛,无妨,人总不能饿着。只要心诚,有没有贡品,都是一样的。”
余真意当真是对这位老前辈,佩服不已。他不再跟老道人说话,反而拉着彩云走出道观,往之前白水河的方向走去。两人速度极快,很快便消失在道观前。
破旧道观里,老道士手中的抹布,轻轻擦拭在真武大帝神像上,他笑道:“只要心诚,大道可期!”
余真意带着彩云,是想买一些东西回去送给老道人。
毕竟他一个人住在那,又不是修行中人,很是不方便。离这道观最近的一个小镇,也有很远。彩云带着余真意,御风飞行了两个时辰,才来到小镇上。
来这里时,已经日暮西沉,怕是要明天才能赶过去了。
这个小镇,名为垂柳镇,人不多,却非常热闹。黄昏时刻,还有不少人在街上晃悠,余真意带着彩云,在小镇上,逛了片刻。买了些东西,准备带着那老道人。
道门所供奉的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当时时予以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