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 卷一 第二百零八回 树大招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一 第二百零八回 树大招风(2 / 2)

6仁心说曹操的多疑那是世人……应该说后世之人都人尽皆知的,我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xx的要是自己在临走之前与袁氏来了个“过从甚密”,指不定老曹会怎么想来着。只是眼下这些话却又不好明说,只能茫茫然的再外加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目光中也带着几分忧虑偷眼望向了曹操。正好此时曹操也在向6仁望过来,却是向6仁暗暗一笑并轻轻的点了点头。6仁见状微微的松了口气,目光又望定了手中的断笛。不知怎么的,6仁的脸上又泛起了一片阴云。

郭嘉见状忍不住低声暗骂道:“我说你小子怎么了?这笛子是你自己有意弄断的,怎么现在搞成这副德性?跟哭丧似的……聪明人都知道你是在演戏,你就不用演得那么像了!”

6仁暗暗摇头道:“我也说不清楚来着……一开始折断这支长笛的时候我还没觉得怎么样,可是现在仔细想想吧……一直以来我都是两支长笛。其中一支是你我在徐州初识时我用的那支,后来婉儿来到我身边的时候就送给了婉儿用,另一支就是糜贞送给我的这支了。”

稍稍的顿了顿,6仁又接着道:“老郭你该知道,这两支长笛跟了我和婉儿很多年,只是婉儿的那支在我回许都重任重职的时候被我一不小心给踩断了,婉儿还给那支长笛立了个笛冢,直到不久前文姬才挑到一支还不错的上品竹笛给婉儿用,可不管是我还是婉儿都觉得没以前那支好用。现在这一支也被我弄断了……一想起这两支竹笛葬在一起,我忍不住会心中泛寒。器比其人,如果说一支竹笛是我,另一支是婉儿,那这岂不是我与婉儿将有不测的不祥之兆?”

“我不祥你个大头鬼!我说你小子那么多心干什么?再说了,你就算是出海寻师延命事成,也不过就是能多几年的寿而已!依我看你这不祥之兆,至多也就是你没能找到你师傅,然后婉儿便随你而去,再由你师傅把你们两个葬在一起……”

又是一记手肘狠狠的顶在郭嘉的下腹上:“呸呸呸!你个死老郭,就不能嘴上积点德啊?幸好你这家伙不是乌鸦嘴!”

——————

酒宴散去,袁尚已经回到了城外的营盘之中。此刻,袁尚正在帐中来来回回的打着转,脸色显得十分的阴沉。忽有人报田丰、沮授求见,袁尚想也不想的就命人请入帐中,各自礼罢就座,袁尚急急的挥退左右之后就向二人劈头问道:“二位先生,今日之事以为如何?”

沮授闭目沉吟了良久才道:“可否先容我二人问询一下,三公子今日此举是何意?”

袁尚道:“今日我故意在人前对6仁以示亲近,其意有二:明示我袁氏对其仰慕之意,若彼有意来投自当厚待,此其一也;令曹瞒知我有招纳6仁之意,于是暗中提备,我再从中取便,暗施离间之计,使曹瞒心疑于6仁,亦使6仁惧曹瞒有相害之意而心生他念。如若计成,要么便是曹瞒斩杀6仁,要么就是6仁叛离曹瞒。且不论6仁是死是活,都必然与曹瞒离异。曹瞒若失此助臂,政理之事便无人可继,二公久持之计便可行矣。”

田丰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三公子此计虽是妙计,只是我没想到此人竟会化解得如此轻松,而且还让各人的脸面上都好看,在明面上不折任何一方之意。如此看来,此人的才智只怕远远乎于我们的想像了。”

袁尚道:“那依二位先生之见,此人可招乎?”

沮授摇头:“此人断不可招矣。席间我冷眼细观,见6仁与曹瞒之间数以目光传意,大有彼此之间心领而神会之态,若非君臣一体则实难如此。再者,6仁与席间以笛折一事而暗喻己身,三公子亦当明了于心才是。”

袁尚睛中闪过了几分狠意,冷哼道:“既然他如此的不识抬举,那现在只能劳烦二位先生了。”

田丰点头道:“不消三公子说,我与沮兄都已有无论如何都当除却此人之念矣!想自古以来为将为臣者,宁折己身而不毁其节者不记其数,此等人或可谓之为刚烈雄壮而令人敬仰。但是真正能成大事者,当刚柔并济,不以一时之耻而为念,譬如赵之蔺相如、淮阴候韩信、高祖刘邦便是此例。而这个6仁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自露丑态却并无甚羞愧之意……”

说到这里田丰停住了嘴,只是紧锁起双眉再一个劲的摇头。言下之意很明了,那就是6仁这个人很有点可怕。如果翻句现代词汇出来,那田丰就是认为6仁这个人是典型的“人不要脸则天下无敌”,闹不好就是第二个能忍旁人胯下之辱的韩信……其实田丰哪里会明白6仁这个现代人的心态?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故意的出上一点丑来博君一笑根本就是件很平常的事,更何况6仁明白自己夹在了曹、袁两氏的中间,必需要做点什么来保命?

袁尚又在帐中转了几个圈,目光中的狠意也越来越盛:“我等在许都并不能待上太多的时日,此事当从而为。二位先生可有何良策?”

说是这么说,可是想杀6仁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别说什么派人暗杀之类的话,要是真的那么容易暗杀到谁的话,三国里面的名士莫明其妙的就死掉的事指不定得多出多少来。而且这个时候6仁要是出了点什么事,只怕谁都能猜得出来是袁尚搞得鬼,那袁尚这个比较好面子的人以后就可以不用混了。

不过片刻之后,沮授忽然道:“我忽有一策,或可除6仁而不令曹瞒怪罪三公子,只是此计未免有些下作,恐有损三公子为人清名矣……”

说实话,袁尚此刻想除掉6仁并不是为了什么大计,而是因为6仁不给他面子。不都说了吗?袁尚这种人其实是典型的自大狂,谁敢不给他面子就恨不得把谁给大卸八块再剁成肉泥以泄心头之愤,总之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的那种心态了。这会儿听见沮授说有办法能除掉6仁,还可以不让曹操有借口害他,自然是大喜过望的急道:“先生请讲!能为家父除去曹瞒助臂而成就大业,尚自损些声名又有何妨?”

沮授细细的理了理头绪,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袁尚听过之后眉头一扬,笑道:“不过是些许的非议之事,无妨无妨!二位先生,计可行!”

沮授轻轻摇头道:“此计虽是依6仁为人心性而设,但所恃者乃势也。且我等不过方至许都,诸多之事尚不明了,故此计尚需数日,容我在许都城中细加打探之后再行计较可否行之。愚以为,三公子当在营中静候数日,不可与人交接,对外只推说静候朝庭诏命,似如此则可令曹瞒等人稍以无备。而若计成,三公子亦当从而为……”

袁尚鼻哼冷笑道:“这个自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