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三国求生记同人修改版> 卷一 第九十七回 同舟共“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一 第九十七回 同舟共“计”(2 / 2)

实际上荀氏送给6仁的是足以影响到6仁在三国时代终其一生受用不尽,绝非金钱财物可比拟的级大礼,而这份大礼只有两个字——名望!

其实荀氏也是必须得这样做。当日夜谈,6仁与荀攸只是初步完成了“荀氏中兴之计”,所谓的“初步”就是指全盘计划都是围绕着荀氏所展开的。主要是当时的时间太短,6仁又不是一个成功的政客,只是觉得只要把荀氏搞定也就行了,其他方面的事6仁没有去考虑过……

当然这也和6仁准备再混个三、四年就能闪人了的心态有关。毕竟种地本身就是一件很费时的事,按6仁的推算,至少也得要两次秋收的辉煌成果才能引起豪族们的重视,这就得过去两年。而自己让曹操变成大财主,曹操也会舍不得杀他……这个至少会是五、六年。这么长的时间,6仁早就带着婉儿闪人了,什么“后遗症”之类的根本就不用去理会。因此6仁在自己这方面就没有去考虑过什么。

但是荀攸不同,他的思虑要远比6仁要周全得多。在6仁次日走后,荀攸再次反复的考较这个“荀氏中兴之计”,很快他就现了一个重大的漏洞,那就是6仁本身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名望!颍、许一带那是什么地方?乱七八糟的世家豪族多如牛毛,再迟一些又会是汉室都城,想在这里当成功的当好许昌令,没有足够的名望根本就是扯淡!没有名望,人会叫不动,政令也下达不通,这种情况那还做个屁的事!而6仁如果做不成事,这“荀氏中兴之计”就只会是一纸空谈。

所以荀攸马上就行动了起来,找来族中的心腹骨干成员派往许昌,暗中宣扬6仁的名声事迹,而荀攸做的这件事正好与荀彧不谋而合……荀攸的人还没派出去几个,荀彧派来的人就赶到了荀氏庄上。相比起荀攸这里只有一点点关于6仁的传闻,荀彧派来的人中就有不少是亲身经历过6仁在鄄城、濮阳的“光辉业绩”的人,那“6仁的故事”的完整性可就非同一般了。

于是乎,在6仁还在城外堪查土地,荀攸还没有带领族人来到许昌之前,许昌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农庄菜田……反正可以说整个许昌除了马上就要到来的汉帝迁都这个话题之外,人们议论得最多的便是榜文上落款的“试守许昌令6仁6义浩”。而6仁自出仕以来做的事还偏偏不少——怒骂徐州、鄄城种稻、屯田之赌、一曲定营、独闯田氏、濮阳十屯,这每一件事都被荀氏中人有意的传播了出去。

不记得是哪位高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说名声这东西其实都是被人捧出来的。现在的6仁就是在被荀氏这个一流世家玩命的捧,想不出名都难!不止6仁,连曹昂、婉儿都被连带着出了名。

不过呢,在6仁所谓的“严法纪、善理民、精农耕、富州郡”这些正面名声宣扬开的同时,些许的负面名声也同样少不了,而市井八卦历来都是好事之人口中所津津乐道的东西,因此6仁的“不羁浪子”之名也被传得乱七八糟,像6仁独闯田氏就有人传扬成6仁只是为了救回婉儿才狂冲入田府(虽说本来就是,不过曹昂与荀彧可不敢这么传)。还有6仁去徐州向糜氏购粮赈灾这一节,人们也有意的把6仁与糜贞扯上关系,说那是6仁处处留情的结果。

最后最后自然是婉儿。人们都在想,这个和6仁一起只用两支竹笛就镇住了暴乱的营屯,能让田氏不计后果的去抢掳入府,最后却引得浪子6仁为之狂的曹氏义女,究竟会是一个美到什么样的女子呢?或许此时在许多人的心中比起将要到来的汉帝,更多的到是想见一见婉儿吧?

而这些,恐怕是6仁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

(求票、求收藏、求推荐,再多求一点书评!!)

(另,有关旧版的删除,瓶子到现在已经看到不少人要求瓶子恢复旧版。说句心里话,其实现在瓶子回过头去看旧版,觉得旧版的笔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幼稚!当然在后期笔风渐渐稳定下来后情况还好点。

前些天瓶子在铺床的时候无意中在床底下找到了写《草根》时以为弄丢了的传稿u盘,里面有旧版的完整备份。想起书友们的评论,瓶子也在考虑是不是该恢复旧版,只是仍觉得那么幼稚的笔风真的很很很很丢人……真的有点拿不定主意了。这一章上传后瓶子开个投票栏,问一问大家的意见吧。如果赞成票过60%,瓶子就恢复旧版……有点不负责任的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