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敌袭(1 / 2)

 过了严关,再往南走多为下坡路。</p>

连绵雨水如同天降银河,将道路冲得七零八落。行军之难,犹如逆水行舟。不少地方积水超过马腹,官兵甲仗、粮草皆湿,十分狼狈。</p>

十日晌午时分,众将士跋涉至甘棠渡。这甘棠渡,坐落于灵川县东北一隅,原有一座浮桥横跨漓江,为两岸往来之要道。</p>

漓江之东,焦琏一行人马焦急等待;漓江之西,桂林城静候救兵。</p>

偏偏不巧的是,那浮桥已被洪水冲毁,守桥兵士踪影全无,不知躲哪避雨去了。桥边窝棚残破不堪,仅余两艘小船,无济于事。</p>

所幸,雨势已有所收敛,冷风不再肆虐,连绵多日的大雨终于有了停歇的迹象。</p>

江水暴涨,浑浊不堪,夹杂着泥沙、木头、树枝,翻滚奔腾,犹如怒龙出海,让人望而生畏,不敢涉足。</p>

焦琏当即立断,沿江岸向下游搜集船只。标兵策马走了十几里路,沿途征用民船,总算收集到二十多艘渔船。</p>

为将者,必须守信。三日之期,刻不容缓。焦琏面色凝重,神情肃然,下令道:“各队依次渡江,不得拥挤,不得喧哗,不得耽搁!”</p>

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金石之音,在江畔回荡。</p>

标营共设六队,每队五十人,共三百多人。</p>

明军募兵制下编制较混乱。北方多实行营队制,五人一伍,十伍一队,十队一司,五司一营,一营大概三千人。南方多实行营哨制,以哨取代队。队或哨,为明军基本编制单位,相当于现代的连。</p>

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编制。五人为伍之制,“古司马法也”。五十人一队之制,汉、唐、宋三代皆有之。三千人一营之制,则可以追溯至北宋王安石的置将法。</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