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半生烟云> 二十五 才露尖尖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五 才露尖尖角(2 / 2)

半生烟云 景乐生 更新时间 2019-10-10

越剧、二人转和天津快板有伴奏效果才好,可惜机关和直属单位没有人会乐器。去年联欢会上,修理厂有个工人自告奋勇二胡独奏《赛马》,无奈技巧太差,声音吱吱哑哑难听得要命,不是赛马倒象杀鸡,半途手指拨弦琴弦绷断,听众大喝其倒彩,灰溜溜败下场去。子弟学校有台脚踏风琴,除音乐教师用来教学生唱歌,并不适合联欢会临场伴奏。

场部小礼堂隔周周六开舞会,伴奏的是个叫王长脖的就业农工,唯一的乐器是架半旧手风琴。逢舞会的当天下午王长脖就不上工,刮脸修面换干净衣服准备晚上拉琴。食堂给两只馒头当夜宵,在当时算不错的待遇。

春节联欢会用就业农工显然不合适,一架手风琴也无法为名目繁多的节目伴奏。正当大家为没有伴奏遗憾时,何科长宣读一条令人为之一振的字条:蒋乐生二胡拉的不错,欢迎独奏一曲。

这字条是王化举递的。会场出现一阵骚动,既为联欢会有了乐器而欣喜,也在相互打探叫这陌生名字的人是谁。见孙书记于场长露出探询的目光,人事科长老薛悄悄介绍:学校蒋老师的弟弟,刚来在良种站试用。大门口这期橱窗就是他搞的。

蒋乐生红着脸站起身腼腆地说:我拉得不好,请各位领导多多包涵。他打开琴盒取出二胡,想在自己座位上凑合着拉。

于场长热情招呼:坐中间来吧小伙子,你那地方小,甩不开弓子。

何科长拎来把椅子,放会场中央让他坐。第一次众人面前正规演奏,不免有些紧张,心跳不由自主加快,手臂也微微发抖。他低头避开全场陌生目光,借调弦工夫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第一首拉的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名篇《良宵》。这首乐曲舒缓轻慢,技巧难度不算太大。他调好琴弦,向观众微微点头致意,吸一口气开始演奏。马尾弓左推右拉,琴声从琴筒向外流淌,四外飘溢袅袅不绝。渐渐地他不再紧张,操弓运指趋于流畅。乐曲**展现出狂欢之夜热闹场景,他上半个身不由自主晃动,表情生动丰富起来。一曲终了场上爆出雷鸣般掌声。“再来一首”的欢叫声此起彼伏。

他欠身鞠了一躬,把脸转向王化举,目光询问接着拉还是回座位上去?

再拉《喜洋洋》和《金蛇狂舞》,这两个曲子喜庆!王化举了解他哪些曲子拉得最好,能吸引听众。

他重新坐下用心演奏。右臂运腕推拉马尾弓,或急或缓或跳或顿有如游龙走蛇;左手四指灵巧按弦,或揉或滑或拨或颤似蝶舞蜂飞。他为自己的琴声陶醉进入亢奋状态,头颈和上半身随乐曲节奏大幅晃动。热烈奔放的旋律感染听众,许多人和着曲调节拍拍手或击打桌面。这是他学会二胡以来最得意的一次演奏,只是缺少其他乐器配合,没有扩音设备显得单调单薄。

掌声如潮一浪高一浪,蒋乐生下不来场。主持人接着宣读两张字条解了围——柳芽柳芷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和蓝蓉独唱《洪湖水浪打浪》,由蒋乐生伴奏。

柳家姐妹从老家湖南初中毕业,母亲离婚再嫁,来毛山农场投奔刑满就业的生身父亲,期望能找一份活干。父亲历史反革命罪,她俩千里迢迢来到北大荒,一份再差的工作也比看继父脸色吃闲饭强。

北方人不懂湖南花鼓戏,多数人闻所未闻。姐姐柳芽女扮男装饰刘海哥,妹妹柳芷演胡大姐,二人对唱诙谐有趣。她们长相虽一般,脸上又有上山打柴冻伤的紫瘢,但湖南女子嗓音嘹亮,身材苗条舞步轻盈,吸引了男性居多的观众眼球,掌声**迭起,连唱三段才下得来场。

下个节目女声独唱。蓝蓉平时不喜欢唱歌,音色一般唱歌爱跑调,是王指导员“机会难得”的劝告,加上有二胡伴奏激发登台勇气。她并不怯场,脸上荡漾着笑容,一双眼睛顾盼生辉,颇有几分歌手派头。

琴声激起农技员蔡传光的表现欲,只觉得喉咙发痒,按捺不住毛遂自荐,写字条递给何科长:请蒋乐生伴奏,我唱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有伴奏和没有伴奏演唱效果大不一样,蒋乐生的伴奏为这些人的节目增色不少,联欢会气氛**迭起。

联欢晚会临散,何科长宣读最后一张字条:今晚良种站的节目大放异彩,欢迎王化举吼一段山西民歌!

根本没有这字条。是老何凭空煞有介事念的,送他个出镜机会。

王化举站起来,满面春风连连摆手:今年没有新歌,给领导同志们提前拜年,我露一鼻子吧!

只见他拿出张报纸,比量距离撕出四个洞,套在耳朵上做面具,只露眼睛嘴巴和鼻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双手比比划划做些滑稽动作,引得全场一片哄笑。

于场长高兴地说:王化举这小子今日真露脸了!

蒋乐生无疑也露一回脸,心里却感到丝丝悲凉苦涩:十二年寒窗苦读,学的知识抛却九天云外,而今拉二胡倒赚来掌声!

春节后农场设广播站,电话接线员小曲兼广播员。新买的胶木唱片里有二胡独奏曲。每天三次“毛山新闻”播完,悠扬的二胡旋律在场区上空飘荡,包括蒋乐生拉过的《喜洋洋》和《金蛇狂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