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好奇,便问了出来:“跟我说这些……莫非你不怕传回朝廷去么?”
“有什么怕的,朝廷快要完了,只等人推一下,这个朝廷就完了!”范闲道:“奴婢虽然是残缺之体,却不缺心眼。除了宫里的皇爷,谁不知道朝廷就要完了。周延儒就是个裱糊匠,朝里的诸公想当秦桧却没有秦桧的本领。哪里奈何得了南海伯。伯爷是心怀忠义,否则入主京师,哪里是什么难事?”
“不是说朝廷也在编练新兵。要学着我们虎卫么?”
“奴婢见过虎卫,也见过朝廷的新兵,那新兵和虎卫相比,便是土鸡瓦狗。”
这些马屁话说得多了,只让人生厌,俞国振不想再听,摆手阻止了他:“说吧,天子的条件是什么?”
“只要南海伯麾下虎卫,不再北上一步,其余之事。皆可以谈。”
虎卫这一年漂亮的战绩,确实吓住了崇祯,无论他表面上如何云淡风轻,但夜深之时,往往为此不能睡着。虎卫调动数万人。远征南洋,紧接着又是同样的人数远征倭国,这其中展示出来的战斗力和远距离投放能力,让崇祯深切意识到,他呆在京师并不安全。
京城离天`津才多少里,而俞国振若是数万人在直沽登陆。只怕一昼夜时间就能打到京城!
所以朝廷已经在制定津门守备的方略,要将直沽附近也打造成要塞。可在完成这一切之前,俞国振完全有威胁朝廷的能力。
“只有这些?”
崇祯的态度让俞国振很惊讶,这位刚愎自用的天子,莫非真的看清楚了形势?
“新襄的税赋……依旧。”范闲又道。
也就是说,朝廷还是需要俞国振的金钱支持了。崇祯十二年时,俞国振前后拨给朝廷的款项多达四十万两,对于朝廷来说,这四十万两并不少。
“只有这两点。”说完后,范闲补充道。
“首先第一条,若无朝廷明诏,我不会再带兵北上,但若是流寇祸乱至两广,我只能出兵保境,故此,杨嗣昌若是再妄图骄狼吞虎,将献贼赶到新襄来,就莫怪我了。”俞国振沉吟了一会儿道。
“杨嗣昌便是秦桧。”范闲道。
他这话说得俞国振心中一动:“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里许多人的意思,包括周阁老。”范闲低声道。
确实,对于朝廷来说,最好的消弥俞国振怒火的牺牲品,莫过于带兵在外屡战屡败已经让崇祯失去了耐心的杨嗣昌了。俞国振点了点头,于是杨嗣昌的命运便被决定下来,对此俞国振没有丝毫内疚,杨嗣昌这人原当是该这样的下场。
“然后第二条,今年朝廷种种手段,令我今年收入大减,故此新襄给朝廷的款项也只能减少,只有十万两。”俞国振接着说出第二条。
范闲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原本崇祯就知道,现在还要俞国振出钱,未免太过一厢情愿。
但紧接着,俞国振说出的话,让范闲愣了。
“若是朝廷实在缺钱,可以拿人来换,一个人三到十两银子不等,朝廷组织那些流离的百姓来新襄,总胜过让他们去投流寇。朝廷再猜忌我,我也只是远忧,流寇与建虏,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啊?”
大明不缺人,若是算上被隐藏的户口,即使是经过这几年的荒乱,大明人口也有一亿一千万至一亿五千万。这样的人口规模,将其中几十万流民送给俞国振,换成朝廷急需的银两,原本不是什么坏事。至于俞国振得到这些人口会发展得更加壮大,那至少是几年后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是几十年兵的事情,至少现在,俞国振对朝廷还没有起反叛之心。
“我还有一条,便是新襄物产,大明不得再借故抵制,若抵制新襄物产,我便无财力足以支付朝廷税赋。”俞国振又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范闲并不知道这其中,俞国振设置的陷阱,毕竟这个时候,大明还没有人能够意识到,仅凭经济侵掠,就可以让一个大国根基动摇崩溃。
他只求这个朝中的秦桧名头,不要落在自己的头上就可。
(多谢大伙的月票,努力加油中,争取回报!)(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