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将话题牵引向行政机要的正是裴隆。</p>
这位自称来自河东裴氏的儒生,先是一声长叹,然后带着几分激昂的说道:“我朝立国至今三十余载,太宗陛下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薄赋尚俭,大唐朝廷征伐四夷,令得天下臣服,为八方尊为天可汗。”</p>
“不怕陈兄笑话,在下一直以为我大唐在太宗皇帝的治理下民生安定,百姓安居乐业。”</p>
“新帝亦是仁孝,登基六载,勤恳治国,萧规曹随,从未懈怠。这天下应当大治才是,实在不知,江南竟会出现这番景象,到底何处出了问题?”</p>
陈青兕略作犹豫,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原因无他,不过四字,粮贱伤农而已。太宗皇帝陛下四方征伐,所耗巨大。而江南一地,气候适宜,水源充沛,盛产粮食。朝廷鼓励天下百姓种粮,以江南为最。百姓所种粮食不愁销量,即便销售不出,也有朝廷兜底。”</p>
“以至于江南各州各府各县各村无不在官府的支持下开垦田地种植粮食,乃至疏于其他行业。这粮食一多,粮价便下跌。粮价下跌,百姓收成减少,日子就过得困苦。”</p>
“生活无以为继怎么办?”</p>
“继续种地,以努力换取数量来维持生计。如此也就陷入了一个循环,越穷越种,越种就越穷。人力终有尽时,到了极致,只能听天由命。”</p>
“故天灾来临,百姓一无所有;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也不过混个温饱,没有丰收的喜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