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辽军,孤军深入,本犯兵家大忌,加上主将萧挞凛被宋军击毙,士气低落,军心涣散。前进则受阻,背后又有宋军环伺,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处境险恶。因此辽急于求和,企图通过谈判得到战场上不可能得到的胜利。</p>
寇凖要求让契丹称臣,并归还幽、蓟土地,否则决一死战。他认为只有让契丹惧怕,契丹才会降服,才能保证百年无战事。但宋真宗无视有利的形势,只希望辽军尽快撤走。于是双方开始议和。</p>
澶州之战结束后,宋真宗派曹利用去议和,并答应可以以百万钱财为代价换取和平。寇凖暗中给曹利用设定了三十万的上限。</p>
经过多方努力,宋辽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景德元年(1004)十二月,宋辽签订《澶渊誓书》,其中有几项重要的规定:</p>
一、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岁币的交割,“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20万匹,银10万两,更不差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p>
二、两国结为兄弟之邦,辽圣宗尊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p>
三、疆界的规定,“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p>
四、互不容纳叛亡,“或有盗贼逋逃,彼此无令停匿”。</p>
五、互不骚扰田土及农作物,“至于陇亩稼,南北勿纵惊骚”。</p>
六、互不增加边防设备,“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存守。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p>
七、条约以宣誓结束,“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自此保安黎献,慎守封陲。质于天地神,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监,当共殛之”。</p>
澶州之战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历史,“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p>
正所谓和平是打出来的,长达二十五年的宋辽战争使得契丹贵族清晰地认识到再打下去,鹿死谁手未注定,大辽即使能惨胜大宋,但恐怕也无力镇压蠢蠢欲动的草原各部。</p>
草原上的汉子向来信奉的是能自己动手抢,绝不开口要的原则,但是中原这只肥羊有点彪,不好抢,那就开口要吧。</p>
怎么要,辽皇也总结出了经验,中原皇帝好面子,不能明抢一样地要,得给中原皇帝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然中原皇帝面子上过不去,再万一出了个寇凖这样的,说不定大战又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