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之路,首当吐谷浑。</p>
吐谷浑是中原王朝的老朋友,也是老对手了。</p>
他们能长盛不衰,是因为出现了一个雄才大略,少为枭雄,老当益壮的核心领导,他叫伏允。</p>
吐谷浑的的可汗,都是长寿选手。</p>
伏允的父亲,夸吕在位就有五十多年。</p>
伏允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实在太能折腾,也太能熬了,他熬过了隋唐王朝四任皇帝,自杨坚至李世民四朝之间,他一直活得坚挺,虽败不倒,虽倒不死。</p>
伏允也是个传奇。</p>
隋朝大业六年,杨广的军队攻占了首都伏俟城,吐谷浑第一次灭国。</p>
杨广将吐谷浑故地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全都变成了隋朝的直属领地。</p>
这就是吐谷浑四郡的由来,原吐谷浑之地基本被划归于西海和河源,鄯善和且末,四郡,隋朝疆域远达西域。</p>
这是杨广的高光时刻。</p>
在吐谷浑灭国之时,他亲自西巡,在裴矩的策划之下,杨广在张掖接见了西域二十七国使者,宣告了大隋盛世的到来。</p>
但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在杨广倒行逆施,一意孤行之下,隋朝很快烽火处处,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分崩离析再无可救药。</p>
伏允抓住了机会,他重新回到青海,依靠吐谷浑几百年的传统力量和信仰,星火燎原,他们又重新强盛起来。</p>
当然,这种复兴,和其鼎盛之际,可以和大国直接对抗和叫板,已是不可同日而语。</p>
隋灭唐兴,吐谷浑也调整了对中原王朝的政策。</p>
李渊当时忙于平定各地群雄,对于边陲的吐谷浑更多的是实行外交的笼络和结盟。</p>
李渊有这个本钱,他的手中还有一张牌。</p>
他手上有个人质,那是伏允的长子慕容顺。</p>
作为羁縻政策的核心部分,慕容顺在隋朝时,就作为人质,一直留在长安。</p>
羁縻制的一个制约之处,也是优点是,外族豪酋在长安的人质,在法理上是天然的继承人,一旦吐谷浑有变,隋朝就可以抛出这颗炸弹。</p>
杨广曾经使用过一次。</p>
在他征服和攻灭吐谷浑后,他曾经扶植慕容顺为吐谷浑王,并且给他指派了投降的吐谷浑大臣尼洛周为辅相。</p>
杨广希望这种新旧配,内外配的组合,能顺利接管吐谷浑故地,为了让慕容顺立住脚跟,杨广派兵护送慕容顺入吐谷浑。</p>
但杨广的计划归于失败。</p>
慕容顺因为久为人质,成长于长安,部族的痕迹太浅,不被吐谷浑的传统力量所接受,即使在吐谷浑根基深厚的尼洛周,也被部下所杀。</p>
慕容顺无功无奈之下,只得东返长安。</p>
吐谷浑依然还是伏允的天下,他生长于脚下这片土地,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统治力。</p>
他虽然败退,但等待隋朝的力量退走,统治薄弱之际,他施展了一贯的策略,敌退我进,敌进我退,伏允每一次都可以卷土重来。</p>
显然,伏允一族,在吐谷浑深得人心,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地盘。</p>
于是,李渊建唐之后,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联合伏允的吐谷浑,即使是名义上的笼络,也结交了这个临时的朋友,先平定了关中以西的心腹之患薛举和李轨。</p>
当时,李唐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新统一天下,对于西陲的吐谷浑,即使有心,也无力经营。</p>
双方进入一种共同发展,但又小打小闹不断的状况。</p>
吐谷浑自武德二年(李渊年号)开始向李唐朝贡,一直延续到李世民的贞观六年,这种朝贡的性质,主要是双边贸易,就达到十四次之多。</p>
这种贸易,双方各取所需。</p>
其中最为成功,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吐谷浑边境,承风岭的互市。</p>
在隋末战乱之后,中原地区,急缺耕牛,而吐谷浑想得到财富和绢帛,双方取长补短,各取所需,一拍即合。</p>
在这次交易之中,李唐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先是,中国丧乱,民乏耕牛,至是资于戎狄,杂畜被野。”</p>
但打打和和,是两国之间的常态,何况当时李唐根本没有精力西顾。</p>
伏允老于政道,熟谙人心,他趁着李渊没有余时,不断地打打秋风,骚扰抢掠大唐的边境。</p>
从武德三年(620年),到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屡次侵边,光是见于史册的,就达到二十四次之多。</p>
即使是小战,也会出现很多的传奇和故事。</p>
初唐这段岁月,一直被后世赋与无比浪漫和唯美英雄主义的色彩。</p>
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就写过一组《从军行》,其中第二首,就是讲述的这段时间的战争。</p>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p>
大概率来说,这是艺术型夸张的写法。</p>
人物虽有,事实却并不全对,但也足以看出当时李唐对吐谷浑的战略优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