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隋唐天字七书> 第280章 旗开得胜传首捷,毕其大功于一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0章 旗开得胜传首捷,毕其大功于一役(1 / 2)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更新时间 2023-08-01

 恶阳岭之战,旗开得胜。</p>

虽然并没有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李世民还是高度赞扬了李靖的胜利。</p>

他不无得意地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p>

李世民有一种耻辱终于得报的解脱。</p>

他从太原起兵开始,就深深以称臣突厥为耻,但事势所迫,不得不然耳。</p>

当时,他也仅仅只是李渊的儿子,也是李渊的手下大将,这些屈辱,他父亲李渊代他受了。</p>

但他无法忘记,在突厥的压力下,唐朝甚至一度想迁都远避。</p>

那是真的打不过啊。</p>

这种窝囊的感觉,他从未曾忘记,虽然他力排众议,当众夸下海口,说几年之内,一定要灭掉突厥。</p>

但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作为一国之主,他被突厥欺负到家门口,却依然只能选择用金钱贿赂的方式,让突厥撤兵。</p>

渭水之上,白马之盟,似乎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对于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而言,这是无法接受的奇耻大辱,也是他一辈子无法释怀的心底之恨。</p>

这激励他奋勇前行。</p>

李世民用一种卧薪尝胆,近乎自虐的方式,逼迫自己从身体,精神和意志力上,全方位以突厥为唯一的假想敌。</p>

两个国家,必须一战,既分胜负,也决生死。</p>

虽然预想中的大决战没有出现,但在自己有生之年,竟然可以完成这种传诵千古的壮举,让李世民有一种居天下之中,自己是真正的天选之子的荣耀与尊严。</p>

正如他在和萧瑀讨论周朝和秦朝为政得失的时候说:“取之(天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p>

他杀兄屠弟,靠政变登基,这是他心中的刺。</p>

唯有逆取顺治,成就大功业,或可以治愈李世民破碎的心。</p>

也许他在说这句话的那一刻,他想起了自己。</p>

他的上位之路,当然可以说是大逆,但他在位之后,励精图治,人民安居乐业,李唐天下,写出了世界上最大的“唐”字。</p>

他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李氏列祖列宗,更无愧于他脚下这片土地。</p>

李世民,济世安民,是世上的英雄,也是天下的雄主。</p>

他的名号叫“贞观”,而贞观之治,已成为汉人王朝高已仰止般的存在。</p>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p>

颉利可汗虽败,却并未灭亡。</p>

必须穷追猛打,痛打落水狗。</p>

李靖一破颉利于恶阳岭,再破颉利于阴山。</p>

颉利一退再退,仓促之间,狼狈聚于铁山。</p>

他已避无可避,退无可退,他想通过外交手段,为自己赢得喘息和调整的机会。</p>

颉利可汗派出使者,向唐朝请罪求和。</p>

他向李世民请求宽恕,想依照他的父亲启民可汗当年投降隋朝的先例,举族内附,成为唐朝的臣民。</p>

李世民以一贯海纳百川的心态,接纳了颉利可汗不那么诚恳的求和。</p>

唐俭再一次成为李唐的特使。</p>

他一生结缘突厥,几次都差点葬身异域,但这一次却面临了最大的危险。</p>

颉利可汗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阴谋家。</p>

他这次俯首称臣,外表虽然恭敬,但并非真心实意,只是走投无路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p>

他的真实用意,是先延缓唐军的攻势,等到来年草青马肥,就可以率众逃往大漠之北。</p>

大草原上,广袤无垠,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那是他们的地盘。</p>

到时天高皇帝远,唐朝军队鞭长莫及,自己依然可以潇洒快活。</p>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没有谁会放弃自己土生土长的故土和族人,而去长安,做一个幽居的寓公。</p>

英雄所见略同。</p>

李靖和李世绩一致认定,如果不彻底解决颉利,就无法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平。</p>

颉利可汗拥有的武力,是一切祸乱的根源。</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