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隋唐天字七书> 第211章 城虽得人心尽失,隋终亡覆巢无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城虽得人心尽失,隋终亡覆巢无卵(1 / 2)

隋唐天字七书 流云舞天风 更新时间 2023-08-01

 徐文远和王世充故人重逢。</p>

第五次战役,李密一战而溃,入关投唐之后,徐文远再次进入东都。</p>

这时洛阳城已是王世充的天下,虽然当时洛阳一斛米已值八九万钱,一般米价到了这个数字,社会就濒临崩溃的边缘。</p>

但对于这个老师,王世充还是尽学生之道,赐给徐文远米面粮食。</p>

徐文远很感恩,甚至过于感恩了,他见到王世充,即使相隔很远,就俯身下拜。</p>

众人感到非常奇怪,迷惑不解地问他说:“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p>

徐文远也不遮掩,直接了当地回答说:“李密,君子也,能受郦生之揖;王公,小人也,有杀故人之义。相时而动,岂不然欤!”</p>

可见徐文远并非是一介腐儒,而是早已将文字读懂读通,融汇贯通,在这个乱世,可以远避利害,游刃有余地活着。</p>

徐文远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也是个妙人。</p>

当李世民围攻洛阳时,徐文远再一次表现出他生存的智慧。</p>

当然,这或许经过了王世充的默许。</p>

对于这个非核心成员的老师,王世充展示了仅有而难得的良心,与其和洛阳城玉石俱焚,活活饿死,那放自己老师一条生路,也许,也并不是一个不可以接受的结果。</p>

徐文远故技重施,又一次出城砍柴,毫不意外,他再一次被围城的唐军捉住。</p>

他被安全送到长安,作为当世大儒,被李渊重用,授与国子博士,</p>

盛世写书作文,足可以流芳后世。</p>

徐文远在唐朝撰写了《左传音》三卷,《义疏》六十卷,他无忧无虑地活到七十四岁才安详离去。</p>

他也为后世树立了一种文化人在知世之中,安身自保的典范,可能不趋炎附势,但一定懂得趋利避害。</p>

作为一个著名的砍柴高手,徐文远非常有意思。</p>

但王世充现在觉得很没意思。</p>

因为他的根基实在过于浅薄,很多隋朝的旧官僚士人都不看好他,也看不起他。</p>

这导致了广泛的不合作行为。</p>

陆德明也是当世大儒,但凡是个文人,都会有几分傲骨,只不过陆德明表现得更为出格。</p>

为了招揽陆德明,也为了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王世充费尽苦心。</p>

他让自己的儿子王玄恕拜陆德明做师父,但陆德明引以为耻,为了逃避这个差事,他想出了一个损招。</p>

他先主动服食了大量巴豆,这是泻药,于是,在王玄恕入府拜师那天,他就只能病卧在床。</p>

王玄恕倒并没有丢王世充的脸,并没有死心,而是一直跪倒在陆德明的床前,恭敬地执弟子之礼,希望以自己的诚心感动陆德明。</p>

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陆德明不动如山,丝毫不为所动。</p>

相反,因为巴豆吃得太多了,他当着王玄恕的面,稀里花啦,拉了一通又一通。</p>

事情到这一步,这拜师之事,自然也告吹了。</p>

但陆德明在东都也呆不下去,为了避祸,就称病谢罪,远避成皋,再不理人事。</p>

陆德明事件,实际上也代表了王世充的政权,仅仅是一个军事政府,既没有执政根基,也得不到士人的拥护。</p>

但王世充和旧的官僚体系,维持了一种表面的平衡。</p>

如果在军事上顺风顺水,政权就能稳固,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必然离心离德,一朝崩塌。</p>

陆德明是个真正的猛人,他还将续写自己的传奇。</p>

入唐之后,陆德明远游长安。</p>

当时,长安城热闹非凡,最著名的文学盛事,就是三人三书。</p>

徐文远讲《孝经》,沙门惠乘讲《波罗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三人三书,精妙百出,一时蔚为壮观,实乃文化盛事。</p>

但陆德明天纵其才,横空出世。</p>

他以一对三,和另外三人互相问难,各因宗指,随端立义,让人大跌眼镜,竟然全部胜出。</p>

这是大才,更是通才。</p>

于是,陆德明集毕生之力,立德立言立功。</p>

他写了一本三十卷的《经典释文》,对于儒家各部典籍的源流,演变史和传授史,无不穷其本源,成为这个类别的传世经典,足以万世流芳。</p>

书成之日,甚至连李世民也对此赞不绝口,受益非浅,给他赐帛二百段。</p>

李唐王朝,盛世流芳,君臣都气象万千,远迈前代。</p>

王世充就远没有这么滋润的日子。</p>

这种日子,可能连想一想的时间他都欠奉,他真的忙得焦头烂额,因为又有人要造他的反了。</p>

那就是裴仁基。</p>

裴仁基是当世素著威名的大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