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琰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和梁硕结下私仇,并且经常在公共场合,口无遮拦地表达对梁硕的怨恨,这很容易被安修仁利用。</p>
于是,二者结成同盟,安修仁诬告梁硕谋反,李仲琰在旁边推波助澜。</p>
李轨信以为真,鸩杀梁硕于家中。</p>
梁硕含冤而死,李轨自断臂膀,自此之后,李轨在上层元老和朝臣之中,威望尽失。</p>
这引发了一联串的恶果。</p>
和李轨一起起事的元老们,觉得李轨无知人之明,也无用人之能,不是能共始终的主子,从内心里面和他疏远开来。</p>
更严重的是,李轨发现自梁硕死后,他必须越来越依靠安修仁的力量,才可以在朝廷之中维持权威。</p>
这让胡商集团名正言顺坐大了。</p>
于是,满朝文武,俱是安氏一族。</p>
更为致命的是,李轨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心走至黑,他失去了最后的基础,那就是民心。</p>
民心民意也将立即离他而去,他将很快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p>
因为,李轨做了二件事。</p>
第一件事,是倚仗胡人势力的后遗症。</p>
为了巩固政权的合法性,有一个粟特胡族的巫师欺骗李轨说;“上帝当遣玉女从天而降。”</p>
这是祥瑞,是表示李轨的治国,感天动地,是政权长治久安的象征。</p>
于是,李轨修筑玉女台。</p>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以西凉政权的寒酸程度,修筑这样一个大的建筑,花费巨万,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p>
民力不足,李轨只能征兵,于是,兵民离心,怨声载道。</p>
连老天似乎也不帮李轨,西凉境内发生了大饥荒,本来就地瘠人贫,加上天灾人祸。</p>
西凉的经济立即崩溃了,甚至发生了人吃吃的惨剧。</p>
李轨毕竟是乡绅进阶而来,他展示了一贯的乐善好施的作风,倾尽家财,救济灾民,但他私家的积蓄,也只是杯水车薪,远远无法解决实质的问题。</p>
于是,李轨想动用公家的资源,开仓济民。</p>
李轨虽然是个好人,但他可能并不是个好皇帝。</p>
曹珍等人毕竟也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对于脚下的土地和人民,怀有非常朴素的感情。</p>
他们赞同李轨的提议,诚心附和说道;“国以人为本,本既不立,国将倾威,安可惜此仓粟,而坐观百姓之死乎?”</p>
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损己利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p>
至少隋朝旧有的官僚,就表示反对。</p>
隋朝的义仓制,其实在隋朝设立之初,就是为了防备灾害的发生,可以临时救急用。</p>
但这个制度,由刚开始时的自愿缴纳,到后来固定成了一种必须缴纳的税收,而它的作用,也从刚开始时备灾救灾,变成了政府的私产。</p>
以至于即使到了大灾之年,皇帝依然惜财,即使看着谷子在仓库发霉,也会坐视百姓活活饿死,不愿意开仓放粮。</p>
隋朝的官员深知其中的弊端,但不放仓济民,早已在隋朝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应对的方法。</p>
因而,旧隋的官僚将那一套照搬过来,其实他们深心之中,或者也希望李轨的政权尽快失去民心,而步隋朝的后尘。</p>
从心底里来说,他们不服李轨,也愿意看他的笑话。</p>
从行动上来说,他们没有任何节操,早就在暗中投降了以安修仁为首的胡族势力,二股势力互相勾结,希望掌握李轨一朝的大权。</p>
家贼难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