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的起兵,本身就是一段传奇。</p>
他的父亲杨素,是杨广的恩人和死党,但杨素一生,至杨广一朝,早已功高不赏,已达人臣的顶点,再进一步,就只能把皇帝让给他当了。</p>
杨素没有第二条路,如果不造反,就只能求死免祸。</p>
当然,即使是自动求死,也只是延缓其家族灭亡的时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p>
当杨素死后,杨广就曾经对近臣说过,“使(杨)素不死,终当夷族。”</p>
可见,当时杨氏一族的势力,已经强大到让杨广都非常忌惮的地步,但非常幸运,杨素之死,正得其时。</p>
他一死,他所代表的力量,毫无疑问,会出现分化和弱化,杨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p>
双方表面上相安无事。</p>
但杨广的猜忌之心,远比他父亲杨坚更为夸张。</p>
自此之后,他虽然迫于杨氏一族的势力,必须让杨玄感身居高位,但却有意不让其接掌军队。</p>
杨玄感当然心知肚明,知道杨广心怀猜忌,自己始终难得自全,要想保家全身,必须用非常之法。</p>
最早之时,杨玄感曾经设想,废立杨广,立秦王杨浩为帝。</p>
杨浩当然也是大隋帝国,根正苗红的合法继承人,他是杨坚的孙子,也是秦孝王杨俊的长子,当时幽废于家。</p>
杨玄感有过一次实际的策划行动。</p>
当年杨广亲征吐谷浑,在大头拔谷,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风雪,队伍全乱,防守也全无章法,天地之威,即使强悍如杨广,也只是沧海一粟。</p>
当时,杨广处于最薄弱,也是最空虚之时,杨玄感认为有机可乘,当时准备趁乱袭击杨广的行宫。</p>
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也具备相当大的成功可能性,</p>
但杨玄感的叔叔杨慎劝阻了杨玄感,他说:“士心尚一,国未有衅,不可图也。”</p>
杨慎言之有理。</p>
因为,当时即使袭击成功,杨广授首,但当时隋朝如日中天,并且内外无隙可乘,杨玄感即使在战术上成功,从战略上而言,并不明智,因为,他缺乏足够的威势,去接管杨广被杀后的政治成果。</p>
他不可能成为新朝的皇帝。</p>
杨玄感只有忍耐。</p>
现在,杨玄感的机会来了。</p>
杨广在位之后,一再虐用民力,民众的承受力已经达到顶点,各地叛乱之火,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p>
杨广连续二年,再征高丽,可谓正是内忧外患之际,他不得不启用朝野之间,各路人才,即使曾经不那么靠谱的人才。</p>
这是一个好的机会,杨玄感准备趁机进入军界,他毛遂自荐向杨广进言道:“世荷国恩,愿为领将。”</p>
为国报效,并无问题。</p>
国难当头,将门之后,如果杨玄感不自荐,可能才会真正成为问题。</p>
并且,杨玄感的自荐,还取得了兵部尚书段文振的作保,他在杨广面前极力推荐杨玄感。</p>
于是,杨广高兴地说,“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固不虚也。”</p>
但杨广依然深有顾忌,他不想让杨玄感有在前线展露才华的机会,只给他一个在后方的职位,那就是在黎阳督运粮草。</p>
依杨广的判断,即使杨玄感心怀二意,他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发动反叛。</p>
杨广看走眼了。</p>
在正常时期,杨玄感以区区一个粮料督运官,根本无法起事,更无法成事。</p>
但现在是非常时期,杨广二征高丽,山东,河北,又灾害连绵,全国各地,义旗遍地。</p>
隋朝的天下,已经乱了。</p>
杨玄感不过是在上面加了一把火,让其乱上更乱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