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在政坛之上,已达到人所能达到的顶峰。</p>
他以一己之力,废立一王一太子,似乎可以玩弄杨坚于股掌之间,满朝文武,莫不畏服。</p>
但有顺就有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有隋一朝,还是有三个人,对杨素不假辞色。</p>
一个是柳彧,已被杨素贬于遥远的朔北六镇之怀远镇。</p>
现在朝廷之中,只剩下一个梁毗,一个李纲而已。</p>
李纲的成名之战,是在北周重臣宇文宪死后,无一人敢去送葬,但李纲展现了国士之风。</p>
他一个人抚棺号恸,亲自筑好墓穴,哭拜而去。</p>
这种不计安危,凛然正气的行为,为他赢得一时之誉。</p>
因而,入隋之后,他被杨坚看重,成为废太子杨勇的洗马,这个官职,当然不是真正去给马匹做清洁,而是太子的侍从。</p>
他在废太子杨勇东宫之时,就对杨勇周围谄佞之人,大加讨伐,但人微言轻,不为杨勇所重视。</p>
或者说,所有忠义之言,废太子杨勇总是当作耳边风。</p>
在杨勇被废之后,李纲再一次展现他的无所畏惧。</p>
在清洗的暴风雨面前,</p>
在杨坚厉色责备之下,原太子府的僚属,一个个面如土色,没有一个人敢说出一句话应答。</p>
李纲敢于忤逆杨坚的龙鳞,他站了出来,发出振聋之辞。</p>
李纲理直气壮,毫无遮拦地说:“废立大事,今文武大臣皆知其不可而莫肯发言,臣何敢畏死,不一为陛下别言之乎。”</p>
然后李纲陈述太子乃中人之资,如果辅臣得力,足以承嗣大业,但杨坚却将一些谄媚小人,放置在太子左右,以至事情无可挽回。</p>
李纲直接指出“此乃陛下之过,非太子之罪也。”</p>
李纲说完,伏地呜咽流涕,他是豁出去了,他要赌一把。</p>
史万岁仅仅因为一个假的,参拜东宫的消息,就丢掉了性命,像李纲如此公然为太子翻案,难免有雷霆震怒,生命莫测之危。</p>
但杨坚表现出少有的沉默。</p>
在他心中,或者也觉得,杨勇之废,更多的是出于家庭内部的失爱,而不在于政治上的无能。</p>
杨坚心中,第一次隐隐有一种不安的感觉。</p>
于是,他默然良久,才转移废立太子,太子中否合格的话题,给自己辩解道:“李纲责我,非为无理,然徒知其一,未知其二,我择汝为宫人,而勇不亲任,虽更得正人,何益哉!”</p>
但李纲讲出自己心中所言之后,再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p>
他知道,这是最后,也是唯一一个,可以为杨勇尽忠的机会。</p>
李纲坚持到底,直面回对杨坚说:“臣所以不被亲任者,良由奸人在侧故也。陛下但斩令则,文腾,更选贤才以辅太子,安知臣之终见疏弃也。”</p>
然后,李纲发出了最强音,他冒死进谏,“自古废嫡立庶,鲜不倾危,愿陛下深留圣思,无贻后悔。”</p>
这显然是大逆不道之言,满朝文武大臣,全部股栗色变,惊惧一场暴风雨又要来临。</p>
杨坚心中非常愤怒,这等于是当众置疑自己的决策,也是国策,但非常奇怪的是,杨坚却并没有进一步处罚李纲,反而匆忙结束了朝会。</p>
杨坚的内心表现出一丝犹豫。</p>
显然,废立太子之事,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也许真的和刚开始有所不同。</p>
但这种犹豫,虽然可能存在于心中,却不能体现于行动。</p>
否则,帝国上下,可能立即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帝国的根基,也会风雨飘摇。</p>
于是,在杨素的主导下,杨坚有些违心地进行了一场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清洗。</p>
太子府的官员,基本全部遭到严厉的追责。</p>
杨坚为帝二十多年,心如明镜,他并没有完全进入真正的老糊涂,任人为所欲为的阶段。</p>
杨坚的反击开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