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慎独呢?流传于普通百姓之口的很多俗语,如“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举头三尺有神明”等等,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了慎独的意思。关于慎独,中国的儒家学派历来十分重视,并把它视作一个人道德行为是否高尚的最终衡量标杆。而就当今时代和当前的年轻人而言,我对于慎独的个人理解是,一个人在没有人监督,自发自愿保持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在能做各种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不做坏事,在能不做各种好事可能性的情况下,仍然做好事,这就是——慎独。
在初中时我有一位同学,上学时马路上没车周围也没有其他人,但他遇到红灯,他也会停下来等红灯变绿再过去。在当时其他人看来这个人很傻,大家认为不受监督的道德就不需要遵守,但是放到现在看来,不管出于什么,他确实做到了慎独。慎独的意义应该仅仅出于自身,动机出于外物就不叫慎独了。
以前年少不知愁滋味,觉得“慎独”这两字很厉害,可以玩味很久,觉得慎独提高了人生境界,其实是自欺欺人。上大学看过了很多人和事以后,不进则退,慎独开始是谨言慎行,常思己过。古人提倡慎独,不仅仅在于追求个人修养境界的崇高,还包含了防患于未然的谨慎,大有深意,值得我辈深深体味。曾国藩在逝世前的一年零一个月,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在这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慎独则心安。
如何做到慎独呢?《菜根谭》中有言道“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我认为,首先毋自欺也,不要自己骗自己,真诚的面对自己,错了就改不要找借口;其次,不要流于表面,是做给自己看的而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褒奖;最后,合理的控制自己的私欲,抵制不好的欲望产生。
人们对未知的东西总会加以自己的想象,认为地球是平的就觉得永远走不到尽头,认为地球是圆的就可以打一个洞直通另一边。就像有些人会因为想要做到慎独就开始远离人群、不去交际,以此来追求自己口中的“慎独”,独立思考有助于让人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么我们要做的,不是抑郁,不是恐惧,而是应该正视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从中磨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磨炼自己的行为能力。
慎独,慎在谨慎,慎在自我,慎在知行合一,慎在无常。
那些看山不是山的岁月,总会在山石的面目下找到开解,那些独坐的忧思与愤懑,也可以在时光和夜色的大背景下获得新生。当所有侵占我身体触觉的琐碎全部远离,我的独行才刚刚开始,在一切开始之前,请不要叨扰我的独坐。总有一些束缚,需要自我去解,而总有更多的束缚,需要更敏锐的灵魂去超脱。
一杯茶,一盒烟,一台笔记本,构成我独坐的形式。一缕风,一点光,一阵思索,我仿佛在和理想对话。谁说理想是用来实现的,他早已存在我的心里,融入我的生命。我一行动,就浮现在我的行动轨迹中。除此之外的,都不叫理想,最多能被叫做成功。成功的人到处有,成功的方法也到处都是,但能被独坐看上的,都不是、都不应该是。
独坐是自我的开解,也是自我的散发,既承认客观事实,也饱满创造的热情。生命的实用性是生活,生命的装饰性则是艺术,独坐将两者分开,如此清晰的分门别类。时光的可贵并不在于长短,并不在于年华,而在于人的心灵是否真实感触着周遭的变化。独坐这一行为很好的将生活的一面卸下,并主动关照内心,给昨天做一个归纳,为明天埋下更多期许。人不全是靠身体活着,更多的来自心理暗示,你以为自己很健康,那么你就会很健康。
有多少潮水般的往事与日常的琐碎,捆缚着本该细腻的睡眠,它们纠缠着你的心,试图将你原本活脱的部分扼杀掉。我独坐着,像一只雀鸟,飞到了密林深处,我慢慢找寻着可以供我栖息的树梢。风华正茂,我是那棵等待季节的桂花。生活氛围的无趣,碎片时光的无聊,无数来自同一价值观的洗脑,无数次想要把我击倒。我想要呐喊,想要飞翔。罅隙里生长,谁都知道那是一颗草难以阻挡的宿命。
我知道,独坐也许是没有价值的,不能带给你荣誉,不能赐给你幸福。但它消耗掉了多余、沉重、激进、浑噩的睡眠般生活,就像被雕刻家一一剔掉的石块,棱角才慢慢丰富而深刻。这么说,我的独坐是有意义的,只是意义不在远方,而在当下。愿意认真活着的人,一定是爱生活的人。爱生活就是既能豁达地接受命运降临的困境,又能在此境中饱满热情,活出自我的色彩。生命的每一刻并非都是精彩的,但站在生命的高处看,每一刻执着认真而又充满本性的身影,都是熠熠生辉的!<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