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请陛下下旨,逼他入朝为官!”
自古以来,哪个寒门学子对于当官不是趋之若鹜。如今,李山的建议里竟然有一个“逼”字,又怎呢让皇帝陛下不觉得匪夷所思呢?
“逼他入朝为官?”
皇帝陛下一时也没了主意,但片刻之后,他便决定将问题再推回给李山,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嘛。
“来人,升李山为大学士,封给事中四品衔。正好你回去的时候想想应该怎么逼他做官,写封奏疏和谢恩表一起交上来吧。”
“谢陛下。”
李山行了个礼,退出了大殿。
只不过李山离开大殿之后并没有回家去想逼迫萧枫做官的方法,而是径直奔右相府而去。
“劳烦通报一声,就说李山求见文右相。”
李山站在大门前,向门吏通报了自己的姓名。
门吏进门通报,一炷香的功夫便又跑回来请李山进去。
“见过文相!”
文景曜一边招呼李山坐下,一边让下人上茶。
“府里不比外面,不用客气,坐吧。”
“谢大人。”
李山也没客气,答应一句便坐了过去,看样子应该不是第一次第二次了。
“关于吏治的事,你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山喝了一口茶。
“在炎阳县的时候,下官收拾了一个叫做刘成的老吏。只可惜他串通县令的事除了手下几个喽啰的口供,没有其他真凭实据。否则的话,牵扯上的地方官就不知道要多少了。”
文景曜点点头。
“那陛下的意思呢?”
“方才我进宫的时候,和陛下说了老吏刘成串通县令买卖人口的事。陛下虽没有龙颜大怒,但是多多少少还是动了些整顿吏治的心思。”
文景曜大喜过望。
“好!好!只要陛下动了这个心思,之后在朝堂上咱们就有办法让吏治牵一发而动全身。待发布新政改革吏治,何愁我辈不能振兴大周?”
“文相,还有件事不知你是否已经知晓了。天门关大捷,戎人被歼万余人,楚将军认为戎人在半年之内都不可能恢复元气,甚至一两年之内天门关都不会再爆发冲突。”
听到这一点,文景曜更高兴了三分。
摆在他面前阻碍改革的两座大山无非就是一派老臣的反对,以及面对周遭敌人的虎视眈眈,朝廷不得不将每年最大份额的税收用作军备的局面。
现在戎人大伤元气,朝廷在天门关一侧的军资投入可以减少一大截,也就相当于为他夷平了其中的一座大山。
趁着文景曜,李山趁热打铁,说到了萧枫的事。
“文相,在这次巡视途中,我发现了一个大才!”
文景曜有些不以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