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哲凯最后在国内实在是没辙了,后来有人建议他可以去找韩国的娱乐公司,说到娱乐业的发达程度,韩国绝对在亚洲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水平。
卢哲凯经人介绍找到了韩国的娱乐龙头BIGK公司,比起国内的娱乐公司的退避三舍,BIGK公司二话没说立刻接下了C站的大单,在BIGK高层看来,张余的名气虽然很大,但并不是无敌的,BIGK一样有成熟的创作团队,说到流行音乐界谁也不怕。
BIGK虽然接下了C站的单子,但并不是鲁莽行事,作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娱乐公司,BIGK也早就发现这场由中国歌手,引起的席卷全世界的娱乐风暴。
虽然这次风暴是由二次元领域率先开始的,但现在说是已经跨界到了流行娱乐圈也不过分,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也不得不说,这是二次元文化领域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范例,就连韩国国内的很多二次元爱好者也开始COSPLAY。
BIGK以前其实一直在做娱乐国际化的事情,可惜效果一直一般,中国市场其实还可以,因为中国比较大,兼容性能强一些。反之日本市场就不太容易开发,欧美市场也是做的有气无力,毕竟亚洲的审美很多欧美人看不惯,并不算是主流文化的一员。
的意外火爆,让BIGK的高层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推广方式,如果公司掌握了其中的秘密,绝对成为BIGK以后新的盈利增长点。
C站这边见BIGK接下了单子,自然急于做推广,便要求BIGK尽快拿出作品来。
BIGK当然也十分的认真,很快调集了公司的多位创作人,组成了专家团,开始分析的模式。
当BIGK的专家团开始着手研究这首歌的时候,才发现难度并不轻松。在大多数BIGK的创作人看来,这首歌曲的难点不在于旋律,而是在于创意和想象力。
如果只是片面的把当成一首流行歌曲来看待,那就太过小看这首歌的想象力了。虽然这首歌是三歌一曲,但变奏和配器部分极具想象力,创作难度之大,让很多人都感觉头疼。同时这还是以二次元风格为主的作品,二次元对BIGK的专家团来说,算是短板。如果不是对二次元风格特别的熟悉人,只怕很难创作出同水平的作品。这也让他们暗自咋舌张余的创作实力,同时难以相信这首歌,居然是出自一个管弦乐大师的创作。
在C站的催促下,BIGK的创作团队快马加鞭,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创建出歌曲的三个小样,跟着传给了卢哲凯听。
卢哲凯听过以后,其实并不满意,虽然这首歌也是他要求的一曲三歌的形式的,但听起来区别不大,甚至没想象的那么好听。
卢哲凯当然不想用这首歌,但BIGK的专家团表示,这已经是他们短期内能拿出最好的作品了,如果C站不满意,那就需要给他们至少三个月的时间,让他们仔细推敲,一定会拿出一首好作品的。
卢哲凯一听对方要三个月,那怎么可能答应,因为自己已经等不了。如果C站不能在D站活动结束前扳回一城,只怕国内的二次元平台的大头领宝座就要易主了。
卢哲凯最后决定还是用了这首歌,反正水平不够,后期来凑,不行让水军上,连吹带捧,也未必不能打造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