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见孙女安排得妥当,安心巡视南瓜地去了。
“小贝贝”南瓜花期比较长,最早坐果的南瓜,瓜皮都快硬了,顶端还有刚授完粉的小南瓜。
为了确保南瓜的质量,每根藤严格控制在七个瓜以内,藤蔓不足够粗壮的,最多也就留了五个瓜。
因为第一个早熟的南瓜要用来留种,尤语没舍得摘几个来尝鲜。
临近端午节,尤沟扁村两百亩大棚“老尤家”沙瓤番茄,进入了丰产期。
端午节前一天下午17:00,尤语正在给公司员工们发粽子和过节费。
山城火锅协会会长贺咏枝女士,带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助理突然来访:
“哈哈哈,小尤,你不会怪我,今天不请自到吧?”
“贵客临门,欢迎至极!”尤语半点没在自建房办公的公司而难为情,坦然相迎。
贺女士是个很讲究礼节的企业家,哪怕来考察供应商还给带了伴手礼来,对尤爷爷和尤奶奶也很是客气。
老房子的客厅办公室一目了然,没啥看头,尤语带了两人回隔壁家中。
“听说你们村儿的番茄已经上市啦?今年的品质怎么样?”才刚坐下来寒暄了几分钟,贺女士就等不及直奔主题了。
“您要是不累,我马上带您去地里瞧瞧,今年春旱完了又夏旱,番茄甜得很。”
“说得我流口水,走,咱们去地里摘几个来尝尝。”
“幸亏您是下午来的,每天上午十点前,九成熟的番茄就被摘了个精光,晒了一下午应该能摘一些八成熟的。”
“那我可有口福了!”
村里最近的大棚番茄地,离尤语家约莫有二十来分钟的步行距离,尤语边走边给贺女士做介绍。
“我们村儿有十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约有五十户人家,人口两百人左右,全村外出务工的只有两人(尤立军和叶桂梅)。
村里适合种菜的沙土地约有一千五百亩,良田一千亩。今年春季大棚菜有一千亩,除了沙瓤番茄,苦瓜、茄子、黄瓜等蔬菜也正丰收”
沿着机耕道一路走,一路讲。
拖拖拉拉半小时,才到了一个约莫两亩地大小的大棚里。
大棚的主人尤洋(尤齐二哥)带着爹妈和媳妇儿,正忙着给番茄打叶片。
看到尤语,尤洋赶紧上来打招呼:“尤总,我留了几串特别红的,还想等下给你送家去呢。”
大侄子看到来了陌生人(很有老板的派头),嘴上的称呼都变了。
“谢谢尤洋,快带我们去摘,自己摘的吃起来才甜呢。这位是山城火锅协会的贺会长,挑番茄她可是专业的!”
“会长好,会长这边请!”
大棚地里,吊蔓的番茄,植株有1.5米左右高,每棵番茄藤蔓上挂了到五穗果,一穗有四颗番茄。
为了增加通风和光照的效果,也为了加快番茄成熟,第一穗番茄以下的叶片全部被除掉。
站在垄沟里,就能看到一派:密密匝匝,挨挨挤挤,红红绿绿的繁荣景象。
(本章完)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