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596节 德国再战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6节 德国再战 1(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联盟国对英法开战的最大顾虑并非英法本身,而是英法背后的美国。联盟国如果真的对美开战,海上第一抗美主力当仁不让是日本(哪怕日本不情愿,也会被德中硬生生地推到最前线),实际上,日本在赢得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后就开始把美国列为第一海上假想敌了,并且多次制定对美作战策略,自97年决定《帝国国防方针》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大修改,但核心思想未变,即“阶梯式地截击横渡太平洋来犯的美国海军舰队”,说白了,日本海军打算在西太平洋一带、日本列岛附近海域内利用本土作战优势节节抵抗美军舰队,分段消耗美军舰队实力,最终跟美军舰队来一场类似于黄海大战或对马海战的“海上大决战”,一举全歼掉美军舰队,保卫日本本土的安全。不难看出,这种作战思想是一种被动防御性的战略,也是日本海军数十年来根深蒂固的“巨舰大炮”思想的产品,但是,随着飞机和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的海战主力地位被航母逐渐取代,日本海军原先的那套“节节抵抗、最终决战”思想受到的动摇,出现了一种“先发制人”思想,山本五十六就是“先发制人”思想的拥趸,他认为:日本的国力和军力都远不如美国,如果被动挨打、与美军堂堂正正地打、比拼消耗,日本几乎必输无疑,唯一的取胜之道就是在开战初期便通过奇袭(偷袭)手段对美军要害处给予毁灭性打击,迫使美军在整场战争中都处于被动守势,最终再在对日本有利的情况下与美国进行和谈停战。所以,原先历史上的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去打最难打的美国。

不过,眼下的局势已经跟原先历史上大不相同了,使得山本已经不倾向于“先发制人”,但还是有些迟疑不决、摇摆不定。

蒋纬国想得比山本更长远、更复杂,所以他更加举棋不定。

蒋纬国一直在强力地影响着世界、干涉着历史,但他毕竟不是上帝,不具备操控能力,所以他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大势中也是身不由己的,虽然他还存在着诸多的疑虑、担忧、不安,不过,眼下的世界和历史都已经发展得一发不可收了。

山本跟蒋纬国会谈了很长时间,山本对蒋纬国推心置腹、坦诚相待,最起码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蒋纬国则是“暗怀鬼胎、包藏祸心”,最后,山本提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小蒋先生,美国人的地盘除了其本土外,最大的就是菲律宾群岛了。”山本问道,“按照联盟国内部条约和中日协议,赤道以北属于中国,赤道以南属于日本,菲律宾可是在赤道以北,在原则上,它以后会是中国的海外省或殖民地,那么,开战后,中国是否进攻菲律宾?”

“这…”蒋纬国心头一动,意识到山本此话不怀好意,菲律宾是美国的地盘,让中**队去打菲律宾,不是逼着中美撕破脸么?打美国,顶在前面的应该是日本,怎么能是中国?蒋纬国立刻找到了借口:“山本将军,在原则上,菲律宾肯定是中**队去打的,但是…唉,您也是知道的,菲律宾是群岛,打菲律宾肯定需要强大的海军啊,可是,中国海军实力弱小,我们有心无力啊…”

“菲律宾是美国人的地盘,我们也不想主动招惹美国人,按道理,我们可以跳过那里,只是,菲律宾的地理位置非常要害。”山本认真地说道,“菲律宾扼守着日本本土和东南亚的海上通道,更是在中国东南海域内顶着中国本土的一把尖刀,如果美军加强对菲律宾的武装,那么,中日两国本土都会受到重大威胁,因此,菲律宾必须要拿下。中国海军确实十分弱小,但中日现在是盟友,到时候我们日本海军可以出动舰队运载你们的陆军部队登陆菲律宾的。”

蒋纬国忍不住在心里暗暗骂山本真是一条老狐狸,他拿出一推二拖三研究的办法:“这件事,我看还是好好地研究一下吧!”

“尽快解决吧!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山本显得意味深长。

打苏联,是北上,打英法,是南下。对于“南下”,日本国内各界早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军队自然不用多说,日本军队里的好战分子、狂热分子、激进分子一直都是多如牛毛,民间同样渴望,日本的财阀商团都翘首以待“帝国大军开疆拓土”,从而抓住战争里的巨大商机,牟取滚滚的利润,日本的平民也差不多,除了几十年军国主义思想的洗脑外,现实原因也是日本平民渴望日本早日对外开战的主要因素,他们渴望“皇军”能够从外国境内、异族身上掠夺到大量财富,改善他们此时并不富足的生活。自从中日议和停战以及德中日缔结联盟后,日本高层随即再度修改了日本的国策,放弃西进(侵华),改为北上(占领苏联的北亚领土)和南下(抢夺美英法荷的殖民地),其中,北上不需要日本操心,中**队会替日本去夺取,南下则需要日本军队亲力亲为,所以日本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做着战争准备了。两年多以来,日本情报机构派遣了大批特工人员潜入东南亚各地,展开实地调查,搜集各方面的情报资料,从中南半岛到菲律宾群岛,从印尼群岛到澳洲大陆,成千上万的日本情报人员和数量更多的当地日侨犹如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装扮成商人、游客、移民、劳工甚至妓女(不是装扮成妓女,而是就是妓女,同时兼任着“帝国的情报人员”),千方百计地搜集情报和资料;日本海军的陆战旅团反复地训练着两栖登陆战,日本陆军的几个准备南下参战的师团也前往台湾境内进行“山地丛林作战”训练,大量军械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到台湾,使得台湾成为日军进行南下的跳板,日本海军更是进行着全力的扩充,征用了总吨位超过5万吨的大批民船。

日本全国上下可谓摩拳擦掌、磨刀霍霍,急不可耐的日本政府都已经制定好了“以后向帝国的南方州(日本人给他们以后在赤道以南获得的新领土取的名字)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开拓、开发、经营、建设等事务”的计划,还已经给“南方州”确定好了新的行政区域划分,给那些此时还在英国人、荷兰人手里的地方取好了“充满日本风格的新名字”,就连被派去进行治理的官员名单都已经拟定好了,甚至的甚至,近卫O已经向裕仁天皇递交了建议书,建议“帝国在取得澳大利亚后,将帝国本土臣民全部迁移到澳洲大陆上,把澳洲大陆变成‘新日本’,再在‘新日本’境内挑选一处风水宝地,新建一座大都市,取名为‘新东京’”等等。

中日都在做着战争准备时,联盟国的“老大哥”德国自然也没闲着。趁着“二弟三弟”在东方不停“挑事”吸引美英法注意力时,德国不动声色地把在苏联战争结束后根本就没有停下的战争机器进一步地开足了马力。苏联战争爆发前,德国陆军约有3万兵力,其中的25万兵力被投入了苏联战场,还有5万兵力在德国本土防御英法,苏联战争期间,虽然德军损失了3多万兵力(死亡者4多万,其余都是受伤生病),但同时又源源不断地征兵,使得苏联战争结束时,德国陆军总兵力比战前更多了,达到4多万,由于德军打赢了战争,所以德军不但数量多了,质量也更高了,拥有二三百万参加过实战的老兵,新式武器的数量也大大增长,装甲师、装甲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的数量比开战前翻了一倍多,战斗力日新月异,更何况德军还有总计超过两百万的仆从国的军队进行协助作战,可谓声势滔天。为了麻痹英法美等国,希特勒在苏联战争结束后装模作样地公开宣布德军进行“大幅度的裁军”,其实是光打雷不下雨,此时,4多万德国陆军是这样分布的:约5万驻扎在德国的东方新领土和德苏国界边境(大部分是以新兵为主的二线部队),约5万驻扎在各仆从国境内(大部分是以新兵为主的二线部队),剩下2多万陆续返回德国境内(大部分是在苏联战场上经过磨练的一线部队),对外宣称“把他们调回国内是要对其进行裁军”,实际上“准备西进”。

十月底,德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再次来华,与中日代表在青岛再度召开三国接触性会议。蔡茨勒十分兴奋地告诉中日代表:中日在东方采取的一系列试探性的举动,比如,收复英法在华殖民地、拿下泰国、在东帝汶修建军事基地等,英法荷都只是口头抗议,美国也几乎一声不吭,由此可见,英法荷美都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因此德国打算在欧洲那边也对英法美进行“试探”。

“该来的还是来了啊!”蒋纬国感慨不已,他知道希特勒的“试探”是什么,就是不断打擦边球,一边循序渐进地获得真正开战后的有利条件,一边触碰英法的底线,进行变相的挑衅,如果英法进行实质性的回击,德国立刻与之开战、宣战,战争彻底爆发。“来就来吧!”蒋纬国并不畏惧,“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更何况,下面这场战争对中国而言也没理由就是祸事。即便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又如何呢?富贵险中求,人想发达,必须拼搏一把,国家想要崛起,也必须拼搏一把,虽然接下来的战争过程肯定会充满变数,但是,事在人为!要对自己有信心!”

坚定信念后的蒋纬国以庄严的心态等待着从欧洲传来的战争号角。

德国肯定要跟英法再度一决雌雄,以报上次世界大战的一箭之仇和失败耻辱。解决了苏联,一让德国获得了辽阔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国力大增,战争资本大增,二让德国一劳永逸地杜绝了再度陷入两线作战的危机,从而可以全心全意地对付英法等西方敌人。在苏联战争结束后,希特勒立刻就考虑对英法开战了,他知道苏联还存在着,但他不以为然,一是坚定地认为苏联完全不足为虑,二是蒋纬国跟他打过包票,可以彻底解决苏联,不会让苏联死灰复燃,所以他对德国的大后方是完全放心的。对战英法以及英法背后的美国,德军高层制定的战争计划是这样的:

一、先在陆地上打败英法联军,占领法国、控制法国;

二、在海上打败英国并登陆英国;

三、尽量速战速决,德国最好在美国回过神来之前就已经解决掉英法,独霸欧洲;

四、稳固欧洲后,再与美国一决雌雄,如果美国“识时务”不与德国为敌,德国可以不跟美国开战,结束掉战争,如果美国“不识时务不识抬举”与德国为敌,德国就与之开战。

显然,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的战争过程,几个步骤里都充满了未知,比如:

一、如果德国在陆地上无法速战速决地打败英法联军、解决法国,反而又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陷入漫长的持久战和消耗战,怎么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