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大陆时,斐迪南就每天抄录记忆中的铁模铸造火炮法(炮与图一旦合在一起,会导致和谐)这本大作。
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这是龚振麟发明的方法,但是它被非常详细地收录到了魏源的《海国图志・卷八十六》中――魏源真是个好同志!
“先用每瓣内面,用细麦麸灰,和细沙泥调水,用扫帚薄薄刷匀,如粉墙状。次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刷之,两瓣相合,如合瓦形。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余法皆与用泥模同。……”
斐迪南将抄录好的方法以及图片送交撒丁岛上的以撒・阿布拉瓦内尔等人,作为本年的圣诞礼物。
铁模铸炮法是龚振麟正值鸦片战争英军入侵之时发明的,大大提高了洙炮的速度和效率。
由于西方工匠是按月计薪的,并不以铸炮数量计薪,因此此法有助于大大降低成本,可以缩减达二三十倍左右,当然,由于小麦丰收以及棉纺织的进步,撒丁岛现在是不缺钱的,甚至导致欧洲平均粮价降低25%,法国部分地区遭遇粮食倾销(见后面“撒丁工农业”)。
不过,铁模铸炮法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说铁的白口化之类的。
斐迪南又开始鼓捣“罗德曼铸炮法”,又称“内膜水冷技术”。
火炮铸造废品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炮管内外的冷却速度差距问题。而且炮管的口径越大,炮管壁也越厚,炮管内外冷却速度的差距也越明显,由于这冷却速度的差距,许多材质不好,不够均匀的炮管,就会在冷却时因为热胀冷缩而在火炮身管产生裂痕。而身管出现裂痕的炮管,自然就是废品了。
而内模水冷技术,可以保证内外管冷却速度相同,或者经过实验与调整,将速度差异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下,如此身管就不会产生内伤了。这一来立刻把废品率降低到个位数百分比,甚至降低到零,从而使造一门炮的价格大幅下降。而炮本身也因为比较结实没有暗伤,因此平均寿命提升五倍。
而且,在铸造超大口径炮时,由于口径越大,则内外冷却速度差距就越大。因此在自然冷却的时代,口径越大的炮铸造时的废品率也就越高,重量与价格因此也就越高――不成正比,几乎是指数性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以上,就是几乎百分之百的失败率了,而罗德曼的“内模水冷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热鼓风技术是一个难题,每一件发明都是有着相应的技术基础的。
热鼓风的概念是英国人尼尔森发明的,1829年应用于格拉斯哥的铁厂。斐迪南计划采用的热鼓风技术采用的蓄热室的技术水平大体和1850年的英国钢铁厂相当,采用的是铸铁管式热风炉。冷鼓风从鼓风管总管上支管通到每一个加热炉,并经过位于火上的拱形铸铁管进入到换热室另外一侧的管子中,然后再进入化铁炉的风口。整套装置被密封在一个用砖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热炉内,以保存和反射尽可能的热量,鼓风被直接加热之后,温度能升高到300摄氏度,足以熔化铅。再加上另外一个措施是废气加热,从熔铁炉顶部用陶瓷管道将炼铁炉的废气引出,从上部进入蓄热炉,再从下部的废气口排出。
“好消息是在丹麦寻找硅藻土矿产的计划进展顺利……”硅藻土对于耐火砖的烧制十分重要。
坏消息是,1495年下半年才能开始初步投入使用,在平炉炼钢法初步应用(1494年下半年)之后。
也就是说,最早1495年底,罗德曼铸炮法铸造出的火炮才能第一次投入使用……这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令人发狂的努力――比如连今年圣诞节都不能休息的一群工匠们,他们的任务是根据斐迪南的图纸制造U形管,以及罗德曼铸炮法必需的一些装置……
还有就是一些参数的计算,对此斐迪南首先抄袭了罗德曼给出的经验公式,然后安排当时的“数学家”(如果还算是数学家)以及工匠展开密集地测试与计算,总之,明年圣诞节能出成果,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公告:本站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