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1926之崛起> 第四百九十二章 抗战老毛子还真有不少好东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九十二章 抗战老毛子还真有不少好东西(2 / 2)

1926之崛起 深蓝2000 更新时间 2021-07-15

而从广东输入的那批给黄埔军校的步枪中,一部分后来由国民革命军第20军、11军使用,他们最终参加了南昌起义,流落到红军手中。</p>

到二十年代末,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莫辛纳甘步枪已有相当数量,使用范围也很广,因此上海兵工厂于1927年开始生产俄式枪弹,以供给国内所需。</p>

由于莫辛纳甘步枪发射时,不仅烟雾少,而且枪声清脆,特别是供弹、发射动作干脆利落,连续发射时如同水珠溅落,很受国人喜爱,故被国人形象地称为水连珠。</p>

二营长这时也说:“恩澎说的对,老毛子的这种机枪,射击持续时间长,我们更换两次弹夹,它才换一次,刚才我们二营就吃亏很大。”</p>

“老毛子的这种机枪真有那么好?竟然比我们的zb-26还好?”</p>

王德民有些不相信地问,一边伸手从史泽波手中拿过转盘机枪。</p>

王德民在手中掂了掂,又摆弄了一会这怪模怪样的机枪,然后“哗啦”一声拉开枪机,平端起机枪,对着河滩空地扣动了扳机。</p>

“哒,哒,哒……”</p>

王德民这一通猛扫,直打得河滩上沙石乱飞。</p>

在没有出现间歇的情况下,打光一个弹鼓的子弹竟然用了差不多一分钟,这也是在战斗中,因为经常要使用点射,应该两三分钟才会更换一次弹鼓。</p>

对于苏军这种机枪火力持续时间如此之长,王德民很有些吃惊,直到打光了整整一个弹鼓,王德民才意犹未尽地把枪交给史泽波。</p>

王德民满意地说:“确实是把好枪!没想到这老毛子还真有不少好东西。把这种机枪全部带走,把子弹也都带上……”</p>

天黑前,王德民带着他的团,押着那即可怜又幸运的45名苏军俘虏,赶着牛群,带着大批的战利品,在夜色中安然撤离了战场,隐入莽莽的杭爱山脉中。</p>

在他们身后,苏军那长长的运输车队燃起的熊熊大火,好似一条红光闪闪的火龙,映红了夜空。</p>

苏军的一百多名轻重伤员,王德民一个都没带走。</p>

原本二营长建议把这些苏军伤员都杀了,省得他们伤好后再回到苏军里,反正没有人知道这件事。</p>

可是王彬和史泽波不同意这么做。</p>

他们两人的理由是,枪杀战俘,尤其是枪杀伤病战俘是不人道的,这有违《日内瓦国际公约》。而且,苏军的押运人员很可能有漏网的,至少作尖兵的那个伪蒙军骑兵排就漏网了,这件事传出去,对总司令和第四路军的声誉影响不好。</p>

可是,如果带着这些苏军伤员,浪费药品不说,还要分出战斗人员来看管照顾他们。王德民虽然不忍心杀死手无武器的苏军败兵,可让王德民派人一直照顾苏军伤员,这让他多少有些不甘心。</p>

最后,王德民决定,把苏军的尸体都打捞出来,摆在河滩上,以免污染河水。再给苏军伤员妥善包扎,留下一些食品,等着苏军前来救援他们。</p>

苏军的救援人员最快也得明天下午才会赶到,白天还好办,可是夜间北蒙这时已经是零下五六度,这样的温度对于常人还好说,对于身体虚弱的伤员就很有些残忍了。不过,王德民也管不了那么多,这些苏军伤员是否能挺过这寒冷的夜晚等到救援的人员到来,那就不是他王德民能管得周全的了。</p>

第二天上午,苏军的侦察机发现了还在冒着余烟的车队的残骸和满河滩的苏军尸体。已前进至大塔米尔的苏军西线部队,也得到了漏网的伪蒙军骑兵排的报告。</p>

苏军西线部队因为辎重物资不足,不敢再继续东进,不得不停在大塔米尔等待后方输送辎重补给。同时,紧急请求空军搜寻躲在他们身后,威胁他们交通线的中**队。</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