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1926之崛起>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中原大战 太原之行(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四章 中原大战 太原之行(四)(2 / 2)

1926之崛起 深蓝2000 更新时间 2021-07-15

不仅被赵戴文称为流亡政客、失意军人的各路地方势力的代表们很不自然,就是阎锡山也很难为情,连忙要贾景德宣布宴席开始。</p>

大家就坐后,阎锡山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再次表示对宋哲武的热烈欢迎后,阎锡山不厌其烦如数家珍般地历数宋哲武自天津加入晋绥军以来的各项丰功伟绩。当然阎锡山也没忘了一再暗示第四路军不仅是出身于晋绥军,别看第四路军现在兵强马壮,可第四路军自成军以来,包括现在也是他的部属,第四路军和晋绥军是一家人,在反蒋这件事上宋哲武是站在他阎锡山一边的,他阎百川才是反蒋的中坚,也只有他阎百川才有资格扛起反蒋这面大旗。</p>

阎锡山讲完后,原本想请邹鲁这位国民党元老讲几句给宴会增色,可是一看邹鲁那副向满大厅的人都欠了他钱是的冷脸,立刻改变了主意,转而请陈公博致辞。</p>

陈公博不愧是干过宣传部长的人,讲话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是锦里藏针,在热烈赞誉了宋哲武一番后,开始大谈当前国内形势,虽然每一说一个字讨蒋,可是大家都听得明白他在鼓动反蒋。陈公博的话里还给他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蒋介石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各个地方势力都是他的拍此对象,蒋介石会逐步剥夺他们的权利,最会把他们一脚踢开。现在蒋介石已经打败了地方势力最大的两个,很快就要轮到在座的这些人了。不敢走蒋介石,大家只有死路一条。</p>

接着陈公博又大谈汪精卫,说汪精卫早在同盟会初期,就是先总理的最忠实的助手,是先总理最坚定地追随者等等。话里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只有汪精卫才可以做中国的领袖。</p>

其它地方势力的代表虽然心里很不以为然,可它们并不是很在意,只要有人挑头领着他们赶走蒋介石,先解决现在面临的编遣问题,保住他们的军权和地位就行,至于谁做领袖他们并不是很在乎。而且除了冯玉祥和阎锡山、李宗仁,他们这些人谁都没有那个实力来取代蒋介石,而且汪精卫这样的政客当权,他们的日子恐怕会更好过一些。</p>

可是晋绥系的人就不一样了,陈公博这番话让他们很反感。在他们看来,不要说阎锡山还没有点头同意反蒋,就是反蒋,他们晋绥系要人有人,要枪有枪,实力在当今中国的地方势力中绝对要排在前面,在关内他们就是最大的,也是最强的,赶走了蒋介石只有阎锡山才可以取代蒋介石,汪精卫一个政客有什么资格来和他们的阎长官来争。文官们还好些,心里不满,脸上并没有表示出来,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多数都面露不满之色。要不是见阎锡山始终面带微笑,早就要给陈公博难看了。</p>

陈公博宦海沉浮十几年,在国共两党都是高层人士,绝非等闲之辈,众人的心思他那里看不出来,他认为这些地方势力就是一个军阀,只知道抓钱抢地盘,治理国家他们没有一个人有那个本事,就是阎锡山也一样,做个行政院长还可以,要当国家领袖那是不自量力,这个领袖只有汪精卫才合格。只是他们改组派现在无权无钱无枪,凭他们是没有办法把蒋介石赶下台的,只有借助这些目光短浅的军阀们,只要他们举起反蒋大旗,赶走了蒋介石就好办,那时可就不是他阎锡山一个人说了算,至少冯玉祥和李宗仁就不会买阎锡山的帐,中央军更不会听他阎锡山的,甚至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会和汪精卫走得更近,更何况还有广东的陈济棠和张发奎这两个汪精卫的追随者,支持汪精卫上台恐怕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也唯有汪精卫才可以安抚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p>

所以陈公博在把他的意思表达清楚后,转过话头开始大加赞扬阎锡山主政山西以来,不仅对山西治理有方,还建立了晋绥军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晋绥军和第四路军堪称北方甚至也可以说全国最强大的军队。</p>

陈公博特意把晋绥军和第四路军并列提出,就是想要大家明白,第四路军不是晋绥军,宋哲武和阎锡山也不是一家人,说宋哲武是你阎锡山的部署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你阎锡山的力量并没有大到不可一世的地步。隐含着告诉阎锡山,汪精卫在反蒋这件事上不可或缺,汪精卫领导反蒋才更合适。</p>

陈公博的意思老谋深算的阎锡山哪里不明白,阎锡山虽然脸上带着微笑频频点头,可心里却腹诽不已。他之所以联络汪精卫,只是看重汪精卫的声望,有汪精卫这个前国民政府主席的支持反蒋才相对合法,也会有更多的人支持。阎锡山有自己的算盘,只要有宋哲武支持,李宗仁和冯玉祥就争不过他,何况还有和宋哲武走得很近的张学良,那时他有三家的百万大军支持,汪精卫一个书生政客还能翻上天去?</p>

阎锡山一直在暗暗观察宋哲武的反应,见宋哲武面色平静,不由暗暗点头,心说,“这个宋哲武虽然年轻,可是很有城府,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看来以后还要多下力气笼络他。</p>

陈公博讲完后,阎锡山示意贾景德这个宴会主持者宣布开席,阎锡山和陈公博两人讲了半个多小时,满桌的菜肴早就让众人肝肠大动,贾景德一宣布开席,一时间杯盘交错,欢声不断。</p>

这个酒宴是为宋哲武而设,宋哲武这个客人自然是主角,不仅阎锡山和他的几个大员频频劝酒,除了邹鲁和赵戴文两人外,各路地方势力的代表也纷纷过来敬酒。宋哲武虽然酒量很大,可是知道今天劝酒的人不会少,特意选了三钱的小盏,可就是这样,半个时辰里也喝了一斤多。</p>

宋哲武见时候差不多了,再次感谢阎锡山一番后,和阎锡山打个招呼就去各桌回敬,不等阎锡山发话,贾景德和赵丕廉两人就一左一右的陪着宋哲武去敬酒。</p>

两人每到一桌,都逐个给宋哲武介绍参加酒宴的人员。对于各地的代表们,宋哲武只是略一寒暄喝上一杯就走,可是在山西文武官员,甚至包括文人商人们的酒桌就呆的久了,特别是在山西财政厅长仇曾诒、民政厅长邱仰浚、教育厅长冯司直、建设厅长温寿泉、政务厅长催廷猷、山西省银行经理徐一清、晋胜银行经理贾继英、山西矿务局董事长兰承荣、山西大学校长王录勋、第一师范校长是曲咏善、:《山西日报》总理赵希复、《并州日报》经理李同升等人的席间呆的最久,不仅亲热的和每一个人握手,还一一敬了这些人一杯酒。宋哲武的举动让这些山西大员和文人名士们感觉很有面子,对宋哲武也好感大增。</p>

其实这是宋哲武在为他即将入主山西做准备,这些人都是山西政务、经济、教育的精英和掌门人,如果这些人肯帮助他做事,对他迅速收复山西人心助益极大。</p>

在这个大厅里,除了阎锡山就属宋哲武位高权重,可宋哲武没有一丝上将高官的架子,在各个席间穿梭敬酒都是笑容满面谈笑风生,给众人感觉极好,所以敬酒很顺利,只是在阎锡山的十三太保的酒席遇到了一些麻烦。</p>

李生达、李服膺两人对宋哲武最为热情,杨爱源、孙楚、梁培璜、杨澄源、王靖国、赵承绶、、楚溪春、鲁英麟、董英斌等人对宋哲武的态度很平淡,在他们眼里只有阎锡山,不要说宋哲武,就是何应钦冯玉祥来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感冒,不过也还算应对得体,只是傅作义和陈长捷态度比较冷淡。</p>

宋哲武不明所以,回到阎锡山的身边后,阎锡山等人又是连番劝酒,宋哲武没有时间多想,继续和阎锡山等人亲切交谈起来……</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