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宋仙> 6-219 芙蓉锦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219 芙蓉锦鸡(2 / 2)

宋仙 黄石 更新时间 2019-09-24

李宏找来“名姬”流落到外面的诗画,再对照那少得可怜的几位入幕之宾的供词,渐渐有了点奇怪的想法。

这回,又是李小楼大手笔的一次游戏,只是这游戏的用意到底何在?

无数问题让李宏坐立不安,但不管怎么样,李小楼一直不在这名姬身边。那就只能等待。等待她本人出现的时候一网成擒。

赵构摇摇晃晃走进翠寒堂,打断了李宏的思路,他一眼看到李宏手里的名姬诗画,很有些兴趣,取过来细瞧,啧啧赞道:“好一笔瘦金体,这可是先帝最擅长的。”

“先帝?你的父亲道君皇帝?”

“正是。先帝自创的瘦金体跟秦桧的秦体都是书坛奇葩,不过秦体只是实用,非常适合雕版印刷,但要说到风流美观,自是先帝自创的瘦金体。这字需要长时间浸淫才写得好。真是奇怪,这篇字尽得先帝瘦金体精髓,不是真正观摩过先帝作品的人是写不出的。是谁写的?难道还有朕不知道的名家?”赵构举着那篇名姬的字啧啧称赞,所说倒是很有见地。(注1)

李宏索性把那幅画也递给赵构:“你给品题品题。”

赵构只看了两眼就更惊讶了:“真是咄咄怪事!居然临的是先帝的《芙蓉锦鸡图》,而且尽得神韵,几乎有七八分相似。这可古怪了,自南来后先帝的书画作品或是被金人抢走,或是散落民间,朕几番搜寻才得到了先帝著名的《芙蓉锦鸡图》,朕现在命人取过来。你看看就明白了。”

很快翰林学士捧着道君皇帝的《芙蓉锦鸡图》进呈。两幅画摆在一起,不用赵构说李宏也明白了。这位名姬明显模仿道君笔法,似乎是临摹的《芙蓉锦鸡图》,但构图上有几处明显的差异。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就是那位哑巴名姬确实亲眼见过《芙蓉锦鸡图》,然后凭自己记忆画出来,因此有几处细节上的错误。但总的来说,不但笔法神似,而且神韵也酷似。

问题是,这幅道君皇帝著名的《芙蓉锦鸡图》一直收藏于大内,是道君皇帝的得意之作,自画成后就收藏于汴京大内翰林书画院。之后金军攻破汴京,《芙蓉锦鸡图》流落民间。赵构在行在临安安定下来后,花了大力气重新购回,现藏于临安大内翰林书画院。

按理来说这位名姬绝无可能见过这幅道君皇帝真迹,怪不得赵构说是咄咄怪事。

赵构看向李宏:“这两幅书画何处得来?朕想见一见本人。”

李宏眼睛亮了,隐隐知道了李小楼的目的,笑道:“好,不过你必须微服。”

赵构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开始兴致勃勃的安排微服事宜。

********

黄昏时分,一辆小轿在玉津园大门外停下,下轿之人手里拿着张粉金贵重名帖。管家出来后二人说了几句,那人再次转身上轿。

过得半个时辰,一辆看似不起眼的马车沿着清波门外洁净的石板地辚辚驶来。

马车很寻常,厚实的板厢,外面垂着普通的洁净青布帘,似乎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大户人家。但只要懂得如今马是什么价钱、再看看拉车的两匹神骏,便知道马车的主人必定非富则贵,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富贵。

赵构身穿白绸直缀,头戴逍遥巾,全身上下打扮得就似儒士般的走下马车。只有一物隐隐说明他的身份。赵构的手上持着把紫檀骨折扇。扇面是真正道君皇帝真迹——一幅黄鹂鸣翠柳图。后背题跋是道君皇帝亲书瘦金体,正是唐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名句。

道君皇帝赵佶擅长书画,画作上尤其擅长翎毛丹青,小小的折扇上有黄鹂、白鹭许多鸟,还有山水和船。虽然景物很多,但布局极具空间美感,从远到近,丝毫不乱,连每只白鹭和黄鹂上细细的鸟羽都画的一丝不苟,实在栩栩如生。这把扇子,正是道君皇帝赐给赵构的亲笔墨宝,赵构哪怕在逃难当中都带在身边,奉为至宝,最是珍爱。

赵构跟其父道君皇帝一样,对十分喜爱,父子皇帝可谓一脉相承。在行在临安安定下来后,赵构第一件事就是把流落在民间的以前汴京翰林书画院的供奉们全部召到南边,重组临安书画院。

想到马上就会见到这位神秘的、居然能够将父皇书画临摹得栩栩如生的才女,赵构有点激动,还有点紧张。

他回过身,朝身后充作:“进去吧。”

********

注1秦体就是我们现今通用的宋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