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鼎定河山> 第一百七十章 杀人者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章 杀人者也(1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更新时间 2022-11-04

 “呔,那妖怪,且吃俺老孙一棒!”

经典的台词,经典的画面,美好的童年回忆啊。

冯过略微恍惚了片刻,却见西门庆不知从何处操来一根长棒,向武松抡去。

此时虽有火药枪、火砲这等热兵器问世,但仍是冷兵器盛行之时。

在兵器大家族中,棍是历史最悠久的武器。棍也称殳,又叫杵、杖、棓、棒、梃等。常联称为棍棒。棍棒具有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使用轻便等特点,成为古代基本兵器之一。在以战车为主的古战场上,棍曾作为重要的兵器被列为“五兵”之一。

历代棍的长短、轻重、名称各异,形制也不尽相同。按材料可分为竹木棍、金属棍、混材棍;按功用可分为无刃棍、带刃棍、礼棍等。

军中主要装备柯黎棒、狼牙棒等。太祖常威便很善于使用棍棒,传说他曾靠棍棒打下四百座城池。棍棒与其他武器组合成许多用途更为广泛的新式棍棒。有的棒头镶了刃器,有的鐏部装有刺刃,棒杆缩短到四五尺,便于挥杀格斗,作战能力大为提高。

又有棍棒名白木棍者,另名白格,长约八尺,重三斤八两,且叫少林棒,端首有刃的则称为大棒。名将戚继光主持练兵时,曾编印了《棍法口诀》:“用棍如读书,钩刀枪钯,如习一经,四书即明,六经之理亦明矣。”由此可见,戚家军操练、教习武艺均是以棍棒为基本训练武器。

棍棒最初就是一根简单的棒(实际上,有人将棍棒作了严格的区分,无刃、无附件的被称为棍,有刃或有附件的才称为棒,今则将其统一称为棍或棒),由于作战的需要,人们又研制了许多新型的棍棒,如八尺大棍、齐眉棍、三节棍、长短梢子棍等。棍大体由棍梢、棍身、棍钯组成,演练起来有劈、崩、抡、扫、缠、绕、绞、点、拔、云、拦、挑、撩、挂、戳等棍法,可充分显示出“棍使两端”、“棍打一大片”的特点。使用时,要做到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势猛劲烈,力透棍尖。棍法套路有“自选棍”、“少林棍”、“五虎群羊棍”等,对练套路有“对棍”、“棍进枪”、“棍进三节棍”及“三人对棍”等。

西门庆使的便是少林棒,也不见他有多余花哨的动作,只是一棒抡去,既快且急。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武者对打,讲究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优势并转化为胜势,这就要求动作简洁干脆一气呵成,不能拖泥带水。

西门庆用棒便是如此,也未见他如何发力,手中白格瞬间到了武松身后,狠狠地当头劈下。

武松似脑后长了眼般,拧身滑步,堪堪避过那当头一棒。

棍势未老,转劈为扫,去势愈急。

所谓“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正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俗话说:“拳怕少壮,棍怕老狼”,徒手搏斗,力气大者可占不少优势,但用棍搏击,情况就不同了。棍法在技击上不主张硬拼劲力,而是讲究技巧方法,刚柔并用。

陈亮看的津津有味,不忘解说:“这厮使的是五郎八卦棍,倒是像模像样的。”

他原是文武兼修,武艺不俗。当初,他慕名拜访辛弃疾。谁知辛弃疾家门前有一条小河挡住去路,陈亮赶马三次硬是不肯过河,二话不说,下马手起刀落砍下马首,徒步前行。这一英雄壮举,正好被楼上吟诗的辛弃疾所见,直呼:“此乃大丈夫也!”连忙出门迎接……

在场另一高手、贾小春则低调的很,只静静的观战,默不作声,轻轻点头算是识同陈亮传言。

五郎八卦棍法相传由杨家将之一的杨五郎始创,因此而得名。杨五郎随父征北燕,后到五台山为僧,以枪化棍,棍法由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演变为六十四点棍法,符合内外八卦八八六十四之数,故名“五郎八卦棍”。

身为门外汉的冯过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换位思考若是换了是自己,怕是两棒都躲不开。

倒不用妄自菲薄,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咱是凭脑子吃饭的,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不用亲自上场打打杀杀。

一楼的打斗其实动静并不大,武松凭借步伐连续闪转腾挪,一一避开西门庆的长棒攻击,但也被逼至角落。

西门庆瞅个正着,双手握棒劈头盖脸的抡了过去。这一棒覆盖面广,退到角落的武松再没法避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