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会真是一切从简,连庄严的歃血仪式等省了。
但是虽然仪式从简,可各诸侯国却看到了齐桓公豁达的气度,包容的心胸,博大的构想,高远的志向,都觉得跟着这样的盟主有前途。
于是,大家都要求盟主再组织一次规模宏大的会议,让还没有入盟的国家也可以加入会盟,找到组织。
齐桓公当然也很高兴,这就是做大哥的感觉,一呼百应。
于是齐桓公又在宋国的幽城组织了一次盟会,这次是举行了隆重庄严的歃血仪式的,参会国家有宋国、鲁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滑国、滕国等诸侯国。这次会议历史上称为幽之会。
而且不论是北杏之会也好,鄄之会、幽之会也好,参会诸侯都没有带兵车到会场,也就是这些大会的主题都是和平、发展,历史上将这些盟会称为衣裳之会,当然除了衣裳之会之外,还有带着军队召开的盟会,就是兵车之会。
历史上记载齐桓公九合诸侯,其实这个九字,也不仅仅是说齐桓公组织召开了九次诸侯盟会,而是强调次数之多。这是咱们古文的一种修辞手法。
其实,历史上有记载的齐桓公组织的诸侯盟会共有十五次之多,其中衣裳之会有十一次,兵车之会有四次。可见这爱开会的传统就是从齐桓公齐小白这开始的吧。
参加齐桓公盟会的诸侯国都集中在北方地区,从现在的行政区域来说,就是河南、山东等地。
当时的华夏大地上的诸侯国,还有西北的秦国和晋国,这两个国家的故事也是东周时期的重头戏,咱们后面会详细来讲;东北还有燕国,这个国家在当时属于偏僻之地,随着齐桓公的霸业不断发展,很快燕国也会加入到齐盟阵营之中。
但是在南方的长江流域,却有另一个大国楚国。
咱们前面讲过,楚国的历史和由来,作为祝融氏后代的楚国人,历来就有着不屈不挠的性格可开拓精神,这些年,楚国在南方不断发展壮大,蚕食鲸吞着周边的国家,大周天子为防范楚国而分封的汉东诸国早已土崩瓦解。
楚国和中原诸国没有了屏障,当然也就开始不断向北方扩张了。
在位统治了楚国五十一年后,楚武王熊通,寿终正寝了,接替他做楚王的是他的儿子熊赀(zi),他的谥号是楚文王,当然这谥号都是在他死了以后才有的,为了便于大家记忆,咱们这故事里也就这么称呼他。
楚文王熊赀,继承父亲的遗志,不断向北扩张,第一个倒霉蛋就是息国。
这息国可是因为夫人太美丽而遭受到厄运,具体是怎么的呢,咱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