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凤逆九天> 第五十七话 词中有誓两心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七话 词中有誓两心知(2 / 2)

凤逆九天 非议门 更新时间 2019-09-23

过了许久,李如荼点点头,诚实道:“是。”

这个字,划伤了他的心吧?李如荼感觉到对方的轻微颤抖。

她不能骗他,也不能骗己。

他面上掩饰不住的失望很快地被收起来,启唇张了,却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我等你。”

李如荼禁不住抬脸看他,他也同时转脸与她对视。

这次与方才幸福洋溢的眸子不一样,是坚定又带着期待的。

李如荼脑中响起当日在荣承闺院内赏菊时,他曾笑如三月,道:“此菊虽无绿牡丹的华贵傲然开放,又无玉芝初放地芳香诱人,却独有己特殊的美。”这等气度似乎是与生俱来般,给她一种暖在心头的感觉,就好似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火光。他投下了一粒种子,播种着,却未必有任何收获,却不计较。

“我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她复又低头,不敢看他的脸,踌躇道。

“我愿意等的话,我便继续等。到了某日,我另觅良缘,我定当告之。”他仍是坚定却没有给她压迫感,反而轻松。

她有点感激地点点头,默不作声,她什么时候变得如此私?

突然耳边响起衣服悉声,莫不是他要洞房?李如荼面上一白,拧头看去,却见他正温柔地解着发结,对她温和一笑,“我想起有些书尚未读完,今夜便有请公主先行休息了。”

“千树万树守在外面。”

他从容地点点头,细心理好她的发尾,摆在床上。

李如荼呆呆地目送他潇洒地从后窗跳了出去,融于夜色之中。

唐朝时婚礼习俗:

唐代的婚礼和现在不同,是在黄昏时分进行的。

在婚礼地这天,新郎骑马带着迎亲地队伍,来到新娘家的庭院里,在房门口高声朗诵“催妆诗”,催妆诗”就是催促新娘子快快化妆,尽快上车随新郎回去举行结婚仪式。根据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夫家百余人扶车,俱呼曰:新妇子出来。其声不绝,登车乃止,今之催妆诗也。”这是新郎带来地人在烘托气氛。新郎此时还要吟催妆诗,然后新娘才会登车。贾岛曾经做催妆诗:“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赞扬新娘子象水中的芙蓉一样的美丽。

当迎亲的队伍快要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一方便会有很多人挤在路中间,挡住新娘的车子,不让过。这时候,新娘一方就要赏些酒食,还要做一篇“障车文”,然后才可以通行。

当新娘的车子到了新郎家的庭院中时,下一道程序就开始了,叫“下婿”。方法是:新娘一方所有到场的女性宾客,人人手中拿一个棍子,打新郎。这是为了煞煞新郎的威风,不让他今后欺负新娘。

接下来就又该新娘出场了,这个仪式叫“转席”。具体是:新娘下车后到走进屋子中,脚不能够沾土,所以新郎家要准备几块毯子,轮流铺在新娘的脚下,直到新娘进了屋子。新娘子在房门口要从摆放在那里的马鞍上跨过,或在上面坐一坐,取平平安安的意思。

新娘和新郎都进门后就开始拜堂了。这时候,新娘要用扇子遮住芳容,不让新郎看见。新郎要当众吟“却扇诗”后,新娘才将扇子移开,让大家看见她的容貌。李商隐有“却扇诗”云:“莫将画扇出幄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是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是将新娘比作了桂花。

至此,热热闹闹的仪式才算结束。<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