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从湖南金农出来之后,他一段时间没有和任何同学联系,他去了福建闽南一家饲料企业,这家饲料企业老板姓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人瘦瘦的。陈老板很看重张志刚在金农当过总经理的经历,这么年轻就当过总经理还是有一套的。他也给张志刚很好的条件,年薪十二万,还有业务提成,公司配备一套房。张志刚感叹不愧是著名华侨的后代,看来还是遗传了一些优良品质的。
张志刚担任公司的副总经理,是陈老板的副手,公司的销售部、技术部都属于自己管理。张志刚招来了曾经公司的几个下属,也是张志刚曾经得力助手。张志刚一来到公司,就对公司的市场部、技术部架构做了调整,从而使公司的技术部与销售部能对市场更敏感,反应更快速。公司的员工明显感觉到张志刚工作的魄力比陈总要大,也许陈总是老板吧,对于钱的投入是谨小慎微的。张志刚认为前期投入必不可少,打广告啊、搞促销啊、挖优秀的业务员啊,都是大手笔,硬是把这些事做得有声有色。张志刚也舍得花钱维护重点客户,请吃饭啊,逢年过节的礼品啊做得让客户满意。也许是当过总经理的人都有大思维吧,张志刚对于战略一类比较在行,同事们都服他。连一向省钱的陈总都支持他烧钱,用张志刚的话来说,现在烧钱,是为了为来赚钱,要用金钱换时间,争取公司扭亏为盈。
张志刚还在产品上面做了调整,对于一些高盈利的产品的奖金大幅度提高,对于一些盈利性差的产品提成大幅度减少,有一些亏损产品则取消提成,甚至限制销售。张志刚还加强了货款的管理,现金销售的比例增加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公司整体盈利了。虽然公司总产量没有增加多少,但是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盈利性高的产品份额增加了。陈总很高兴,他对张志刚说:“张总啊,你说得没错,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你把产品提成做了调整,产品结构就调整了,利润就来了。”
张志刚下面的一位业务员阿军开发了一个特殊的客户,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客户。这个客户姓刘,是浙江人,他和浙江老家的十多户村民在闽南租了二百亩虾塘养南美白对虾。这些村民推举刘老板做代理人,直接向饲料厂拿料,省掉了向经销商那一块的费用。资金还算正常,虽然略有赊欠,但收虾时都全额还清欠款。刘老板也是一个爽快的人,能大碗喝白酒,为人也讲义气。张志刚去刘老板那里,吃饭时想买单的机会都没有,都是刘老板款待。
“张总,这次养虾,我们村民基本上都是同是放虾苗,收成后准备统一给一个收虾的,价格比较高,只是饲料用量较大,你一定要支持啊。”
“刘老板是个讲信誉的人,只是我们公司也有难处,你们这里要支持二百多吨,公司也吃不消啊。”
“但是我们的钱都压在塘里面了,你们公司不支持,我们的虾都会饿死啊。”
张志刚也没有办法,他和陈总合计这件事。陈总问:“那里还要养两个月,这两个月的货款有没有安全问题啊?”
“刘老板为人应该没得说的,他和我们合作有一年多,没有一分钱的烂帐,这次确实是遇到了困难,二百吨太多,我们支持一部分吧,让他们也承担一部分。”
陈总当即表示同意支持一半,刘老板那边也同意,为此,张志刚代表公司和刘老板以及其它村民都签订了协议。张志刚偶尔还去虾塘看一看虾,过了一个多月后,虾的规格也有四五十条一斤了。
一天傍晚,张志刚接到了刘老板的电话了。“张总啊,我要回浙江老家了,向你打个招呼。”
“回家干什么啊,刘老板,什么时候回来?”
“我不回来了,向你打告别。”
“喂喂,刘老板,你的帐还没有结呢。”
“还结什么帐啊,现在我的村民都在回浙江的路上了。谢谢张总了。”话说到这里就挂机了。张志刚再打过去,手机关机了。
张志刚这下慌了,他立马把信息告诉陈总。两人和几个业务员开车去刘老板和其它村民租住的虾塘,里面乱糟糟的,虾塘全部清掉了,显然这帮人走得很慌乱,有一只皮鞋还掉在门口都没人捡,租的房里面还有些笨重的东西都没有带走。
陈总马上报警了,他们也找到了村里面,村里面都说这帮浙江佬只是租他们的塘,租期到了就归还,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陈总打电话问财务部,查一下这里卖了多少货,欠了多少货款。财务部告诉陈总,总共有一百五十七吨货,欠款达到六十五万四千三百元。
陈总对张志刚说:“张总,这个刘老板你说没问题,这货款你认为怎么处理。”
张志刚无话可说。陈总说到:“这个钱你要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