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节(2 / 2)

心理学家们都觉得海德的思想很是令人激动,因为使人们进行归因的那些因素的知识会极大地增大人类行为的可预见性。60年代对归因的兴趣一直不减,而到70年代时,它已经成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热门话题。</p>

可也只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已,不到形成理论的时候。的确,它是一大堆小理论,每个理论都是对一个社会心理学现象以前的某种解释以归因论的术语重新炒作一遍而已。认知失谐理论被重新解释为,一个人将自我的行为自我归因至人们认为自己的信仰和感觉应该是的样子。如果情形逼迫我对某人作出很坏的行为,我就对自己说,这人活该如此,从而从我自己的行为归因至我对他的“真实”本性的解释。“一脚在里”现象也是这么重新加以解释的:如果我第一次给收钱的人出了一点钱,因此第二次就多给一点,这是因为我把第一次捐赠归因于我是一个好人,一个仁慈的人,等等。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大片地区都受到了归因论者的侵袭,并为他们所占领。</p>

比前述发现的重新解释更为重要的是,从归因研究当中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发现。一些著名的例子如下所示:</p>

李罗斯和两位同事请成对的学生志愿者玩一种“测验表演游戏”。一个装提问者,另一个装竞赛者。提问的人要求拿出10个相当困难而他自己又知道答案的问题,再让竞赛者回答这些问题。竞赛者平均可答对6个问题。之后,所有的参与者都要求来评定彼此的“总体知识”。几乎所有的竞赛者都说,他们认为提问的人比自己更有知识;实验的公正观察人也是这么想的。哪怕他们都知道,这些提出问题的人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他们还是因为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而认为其知识更多。</p>

调查者发现,我们通常将极引人注目、长相不同或着装醒目者的行为归因于遗传品质,而将容易忘记或长得一般的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的力量。</p>

人们对穷人、嗜酒者、事故受害人、强奸受害人和其它一些不幸者的反应都以“公平世界假设”来解释人们需要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秩序和公正的,好有好报。这就导致人们认为,受害者的不幸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小心、懒惰、冒险、容易受诱惑及类似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受害者受到的损失越大,人们越是认为他们自己活该。</p>

心理学家斯图尔特华林斯请男性大学生看**女人的幻灯片,并给她们的美丑评分。学生们一边看的时候,一边还可以通过耳机上的听筒听到假定是他自己的心跳,而事实上,这些心跳都是华林斯事先录制好了,并且由他来控制的。志愿者听到的扑通扑通的心跳,会在某些幻灯片而不是另外一些幻灯片出现时加快。当他们后来评定这些女人的吸引力时,他们认为那些好像使自己心跳加快的女人最有吸引力。</p>

一些考得并不好,但为其报告的假成绩却很高的志愿者,他们倾向于把所谓的考试顺利归因于他们自己的努力或者天才的能力,而认为考得不好的原因都是外部的,比如考试不公平,考试环境太吵等。</p>

研究者请幼儿园的一组以前喜欢用多色彩软尖笔画画的孩子过来玩游戏,以获取“好玩家”奖。他们请一个控制组用这种笔来玩,但不提获奖的事。过了一会儿,两个组都到了自由画画时间,因此都可以拿这种笔。那些获得过奖项的孩子不像没有获奖的孩子们那样对这些笔有兴趣。归因解释为:以前准备拿奖的孩子会在心里想:“如果我是为了拿奖才这么做的,我就不能表现出使用这种笔来画是件非常好玩的事。”</p>

80年代以来,归因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知”领域里去了。这个领域研究人们对于社会问题是怎样认识的。在这个框架之中,它仍然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中心概念。它使心理学家对人类行为的解释范围又增加了很大一块。</p>

它还得出了在教育中的很多应用学生被告知,他们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努力不够,而不是能力问题,对忧郁的治疗让忧郁症患者尽量减少他们的个人责任感,他们生活当中的负面影响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促进一些有害怕心理的人和失败主义者的操作水平和进取心引导他们将所担心的失败归因于缺少练习和技巧,而不是性格缺陷等等。</p>

其它许多既有科学兴趣,也具实践意义的课题,也在最近几年被社会心理学家们加以探索了,而且还在积极的探索中。下列课题中每个都还有一两个样板式的发现:</p>

个人之间的交流:配偶、朋友、同事和其他人之间的交流通常是模糊不清和被错误理解了的,这种交流通常可以通过培训组、治疗组和婚姻咨询的经历得到很大的改善。参与者被告知他们自己的交流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对对方的话更加敏感一些一些清晰和公平理由的表达会教给冲突中的夫妇,这就会相当程度地改变他们的交流和关系情感交流中的信息,只有很小一部分也许不到十分之一是通过词汇来传达的,其余的部分是通过身体语言、眼部接触或者回避、双方保持的距离及类似方式表达的;还可以教给他们一些非语言的交流技巧。</p>

集体交流及说服:政治性的、销售及其它并不事先指明它们是要来说服你的宣讲,比那些直截了当地宣布其目的的东西更有说服力一些。站在两面的立场上,即先提出一种反面观点,然后驳倒它,再提出并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比只是简单有力地提出一种观点有效得多。直接了当地表达出对某个有争议的话题的观点,这只会为一些已经接受了这个观点的人所理解,而不会把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所接受。令人遗憾的是,非直接的、诉诸情感、欺骗性的和不公正的方法,往往在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时比直接谈到某话题更有效果。</p>

吸引:一种并非罗曼蒂克的现实:生理上的接近或者某个集体中的成员是一些罗曼蒂克的喜好和朋友关系中的决定因素在近距离和集体成员的参数中,生理的美是约会的伙伴中重要得多的因素,可是,自信心较低或者中等的人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避免接触最喜欢的伙伴在朋友选择和配偶选择中,性格一致、背景相同所具有的吸引力,远较传统的相反特征吸引力为大。</p>

利他主义:前面说到过的旁观者效应,如果了解它的话,就可以克服它。在一项实验中,听过旁观者效应讲座的学生,在发现一个受伤的陌生人时,比平常更具帮助的倾向在许多利他主义的活动中,自我利益是最为主要的动机人们帮助一个处于压抑情绪中的人,可以使自己从不快中,或者从看到一个人受苦的内疚中解脱出来,可是,有些利他主义的行动却只是由看到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经验已经将其转换成真正的同情心的感情所促发的。利他主义,或者至少叫同感,可以在教室里面成功地培养出来,培养的方式可以是在小型心理剧中扮演角色,可以完成一些想象的故事,可以进行集体讨论,还有其它一些方法。</p>

这些只是社会心理学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的一些特别研究领域的抽样而已。其它一些包括找借口和自我束缚研究把事情弄成很容易失败的样子,这样就有了失败的借口;电视暴力节目对行为的影响;爱与婚姻不断变化着的形式;陪审团的决策过程;从领土权和拥挤到民族关系和社会公正。毫不奇怪,社会心理学的疆界是无法划定的,它的触角伸及人类思想、感情和行为的广大世界。</p>

社会心理学的价值</p>

跟其它许多的心理学分枝一样,它经历过很多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内部的反叛。其混杂的课题、伸得过长的战线、大胆和有时候冒犯性的实验方法以及整体理论的缺乏,都使它成为众矢之的。</p>

最为严厉的攻击来其内部。从70年代早期开始的六七年里,在所谓的社会心理学危机期间,社会心理学家都卷入了一场自我批评的狂欢中。在他们揽到自己身上来的各式各样的攻击中,有一项是说,他们对实际的应用注意太少了可实际情况是,他们对理论发展注意太少;说他们对无足轻重的一些细节所花精力太多可反过来,它们从一个大题跳向另一个大题目,而没有将其细节弄清楚;说它对人性作出了无法证实的概括,因为其基础是利用美国大学生做的一些小型实验。</p>

这最后一项批评是最难逃过的。1974年,当自我批评走向**的时候,在一家主要学术刊物中报告的百分之八十七的研究实验中,其受试者都是大学生,而在其它一些专业杂志中,所报告的研究实验中,有百分之七十四的实验受试人也是大学生。这样的实验研究,批评者说,在内部可能是有效的它能显示出它说能够显示的东西,可是,在外部来看,它不一定,也的确不是有效的它所显示的东西不一定适用于外部世界。一个像米尔格</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