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十朝代> 第三章伍子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伍子胥(2 / 2)

十朝代 寇佛 更新时间 2022-10-03

伍子胥之初奔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为僇於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

很显然,只要是明眼人一看便知,当时的伍子胥主要目的是报仇雪恨,后来的事实也证实如此,确实在伍子胥的带领下,吴军很快便攻破了当时楚国的都城,但是此时的伍子胥就开始忙着处理旧恩怨了,近乎丧失理智,不仅将过世的楚平王鞭尸300下,而且也纵容手下的将士为非作歹,却不想这时的楚昭王无奈之下已经到秦国求援。

得到秦国增援的楚昭王,利用自己和吴军交手的经验,先让夫概率军乘胜追击,却不料早就秦军早已经有所准备,刚开始还窜逃的楚军,瞬间与秦军形成合围之势,给了当时心高气傲的吴军沉重一击,也此时的伍子胥忙着复仇,孙武也并未料到楚军会来这一手,没过多久,楚军再次上演同样的套路,再次力挫夫概大军,在灭吴军威风的同时,也数倍提升了楚军士气。

这场吴楚之争,吴王阖闾就是为了称霸大业,战神孙武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伍子胥说白了就是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但是接下来关于战后的权力斗争,才是最为致命可怕的,忙着接收胜利果实的吴王阖闾,不仅霸占了楚昭王的夫人,而且同伍子胥一般,以胜利者的姿态,不顾一切将楚国旧臣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孙武辅佐吴王破楚,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吴王与伍子胥大破楚都之后的所做作为也感到不齿,或许是为了远离世俗纷争,没多久后就自此销声匿迹,楚国的现状,让吴王及其下属都已经认为大局已定,但是此时的夫概却憋了一肚子火,被秦楚联军打败不说,给吴王阖闾汇报战况,本想求援,却不料被吴王阖闾怼了回去,还骂他无能,这事岂能忍?

抢先一步回到吴国的夫概,借势自立为王,而当时在楚都的吴军,太过于嚣张跋扈,引起楚国百姓的全体抵抗,反而需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吴军成为楚国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阖闾等人也没办法继续待下去,只能战略性撤退,但是此时的阖闾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将面临无家可归的局面。

孙武英明一世,但却因为吴王阖闾一事头昏脑热,让孙武成了间接帮凶,尽管伍子胥为了复仇,做一些报复之事情有可原,但是太过于小心谨慎的的他,对于楚国遗留百姓的精神迫害确实最惨无人道的,公然羞辱当时诸多士大夫的女眷们,丝毫不念旧情,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楚人的身份。

事已至此,吴楚一战也成为强吴最后的辉煌,‘虎落平阳被犬欺负’而此时的吴国也不例外,曾经他们不屑一顾的越国,这时候也来给吴国来了临门一脚,诸事不顺的吴王阖闾,回到吴国一方面要处理内部叛乱,另一方面还要提防越国偷袭,而此时的秦楚联军,已经顺利收复被攻陷的楚都。

夫概作为吴王阖闾的弟弟,没有号召力那是假的,何况吴王阖闾的在楚都的作为,自然不是那么得民心的。

阖庐弟夫概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概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概。夫概败奔楚。

吴楚之战暂时告一段落,吴王阖闾在攻越途中,中箭伤亡,随后阖闾之子夫差即位,而后来伍子胥曾多次告诫吴王夫差,要及时亡羊补牢,处理越王勾践,但是夫差就是不听从,反而听信他人谗言,让伍子胥自杀,临终前的伍子胥,甚至发下毒誓,挖出他的眼球,他要看着吴国的败亡,果不其然,九年后得以应验。

冤冤相报,何时能了?伍子胥为了杀父之仇,怂恿爆发吴楚之争,尽管但是伍子胥成功复仇,但是处理方式太过于极端,反而激发民怨,最终导致被群起而攻之,也因为越国的偷袭,导致吴王阖闾秋后算账,哪里曾想到,一代霸主吴王阖闾因为脚趾中箭,最终伤亡。这一下越国与吴国又因为杀父之仇结下梁子。

吴王夫差确实不负众望,同样也完成父亲遗愿,攻破越国报仇雪恨,还囚禁了越王勾践,此时伍子胥同样要求别留活口,要下死手,而此时的夫差显然不愿意再受伍子胥掣肘,重蹈覆辙,但是九年后,他也终于认清现实: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刚开始,种种迹象表明,胜利的天平是向吴王阖闾倾斜的,但是就因为人性使然,最终一步步将整个吴国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贪心就是整个吴国败亡的最大根源。尽管有孙武,伍子胥坐镇,也终究抵不过人心险恶。

伍子胥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盗掘者,源于其出走吴国之前,与楚平王结下的仇恨。《左传》记载,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均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被迫出逃吴国,发誓要搞垮楚国,以报杀雪恨。公元前506年,在孙武攻破楚国城池,成全吴王“春秋五霸”地位后,伍子胥也寻得了弑父兄之仇的机会。据说入楚后的伍子胥最想干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开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当年楚平王为防止陵址被人知晓,下令把参与修陵的工匠全杀掉了。

经一个侥幸逃脱的老工匠指点,伍子胥顺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尸体挖了出来,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尸三百”典故。另有一说,伍子胥抓到了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对其进行严刑拷打,逼他说出了父陵的下落,伍子胥方得手。

伍子胥作为一个外来户,在短短几年帮吴王阖闾上位,并凭他的才干和智谋给吴王阖闾挣了个家大业大,在阖闾感染破伤风将死的时候,还为夫差争取了太子之位。按理,这样的大恩大德,吴王夫差这位小同志应该抱着他的大腿喊不是亲爹胜是亲爹才对呀,可为什么伯嚭几句话,就让夫差对他起了杀心呢?

在阖闾攻打越国的时候,由于轻敌,不小心被灵姑浮砍伤了脚趾,感染了破伤风,临死的时候,将夫差交托给伍子胥,希望他能辅佐夫差继续称霸。

此时的夫差,并不是阖闾最喜欢的太子,自从太子波病逝后,阖闾迟迟没有落实接班人,夫差的太子之位是伍子胥争取来的,按理这两个人连手做搭档是连磨合期都不需要了。

可是老臣新君的搭档就是权力的平衡,往往结局出人意料,伍子胥这种眼光如炬的人居然看不破,也颇有些让人费解。

夫差起先的确是对伍子胥感恩戴德,还说要分一半的土地给伍子胥。不过伍子胥拒绝了,对伍子胥而言,自己身负辅佐新君的重任,一定要助夫差夺天下才是自己的本份。

问题是伍子胥总像老母鸡护崽一样,事无巨细处处叮咛,夫差显然是个叛逆青年,总想凭自己的才华一展身手,面对伍子胥什么都过问什么都建议的局面,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有处处被管束的感觉,这让夫差很是反感伍子胥。

矛盾发生在大败越国俘虏勾践后,伍子胥坚决要夫差永绝后患,并一举灭掉越国。此时的夫差正沉浸在喜悦中,一听伍子胥又指手画脚,就心生不悦,可是伍子胥还偏要不停地劝谏,真真让夫差不高兴,不高兴的结局就是你说东我就偏朝西,要不国君还要听一个大臣的,岂不是反了吗!

夫差和伍子胥这种暗地里的较量,被奸臣伯嚭发现了,伯嚭早就妒忌伍子胥了,趁此机会在夫差面前好一顿挑拨,就连伍子胥送儿子出国也成了卖国贼的证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