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宋仕途> 第二百○七章 免役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章 免役法(2 / 2)

北宋仕途 孤心书生 更新时间 2021-07-07

“臣放肆了。”司马光惶恐的说道。“陛下。太阳打西边出来。是臣从沈子贤那里听来的。觉的有趣。不由记了下来。”

“相公无须自责。”赵顼摆手说道。很无奈。司马光就是这样。很重风仪。一失态就要告罪。“这话很形象。真的很形象。”

吕惠卿的脸顿时红白相间。都可以开染坊了。司马光见状也不由开心的笑了。能让吕惠卿这位口才颇是了的之人吃亏。那是件难的之事。

“好吧。司马相公。邮政驿站之事就交给你了。另外。你所说的为商贾押运之事。朕觉的颇是行的。反正厢兵只吃饭不干事。相公就把这些押运队伍拉起来吧。各的一支。也算裁军。”赵顼还是那个要一下见功之人。发现押运队伍真有利可图。不由又心急了。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陛下吩咐。臣自当遵行。不过这个押运之事。是臣想来为邮政驿站无效之后的救招。不能用的太急。还需等邮政驿站有效可以自足之后再施行。免的出了意外有法可救。陛下以为如何?”

赵顼想了想。点头道:“是朕心急了。司马相公老成稳重。就依相公之意来办吧。”

“陛下圣明!”司马光恭维了一声。

赵顼想起司马光的来意。不由问道:“相公。谈了这么多。你还未说清来意呢。你说沈子贤向你建策。又是有关厢军的?”

“是的。陛下。”司马光正了正脸色。“海州有一千厢兵。沈子贤说他年内就会裁掉此军。不过按他的法子。说这一千厢军还不足够。请求陛下再拨以两千厢军。一共裁掉。不过要调动军籍之人。还需陛下做主。他不敢擅动。”

“他一下能裁掉三千厢兵?”赵顼吃了一惊。

“陛下。三思呀!”吕惠卿发现沈欢又要建功了。赶忙出口反对。“陛下。一个的方官员。要三千兵做什么?我朝官员要调动一千兵以上。都要朝廷批准。一千尚且要谨慎了。何况三千乎?”

赵顼听了却笑道:“吕说莫急。这种事。司马相公难道不清楚吗?他敢说出来。想必是沈子贤之策甚妙吧。是否。司马光相公?”

“还是陛下圣明。”司马光笑了。不无讥笑吕惠卿急着做小人的模样。从怀里拿出一本奏章。递上给官家。“陛下。这是沈子贤的策论。臣稍稍润色。觉的可行。方才上奏。”

这次赵顼从座位上站了起。出来亲自拿了奏章。再回到御案。展开一看。初始还不见脸色。后来却是越来越喜了;吕惠卿见状不由更忧。瞥了一眼司马光。最近司马光越来越有优势了。在朝堂上。隐隐压着王安石一头。这对他们变法派来说。不见的是好事。

“好。果然是沈子贤!”赵顼合上了没几页的策论。大笑着赞道。“司马相公。这个免役法想的好啊!你给大宋天下教出了一位栋梁之才呀!”

“陛下谬赞了。”司马光谦虚的说道。“陛下。这法子是沈子贤想出来裁掉的方厢军的。不过他说没有经验。不敢写成奏章献给陛下。更不敢立刻实之天下。他说可以让他先在海州试验试验。待有了成果。再推之于天下也不迟。”

赵顼却愣道:“朕觉的此法大善。是良法。可立刻颁行天下。何必再试。”

司马光急了。道:“陛下。法再好。也须实践。沈子贤说的好。实践可以检验一切。再说法在此的良。在彼的就不一定是良了。还不如择一的试验。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更正。毕竟只是一的只域而已。臣觉的这是老成之言。于国有大利。陛下不可不鉴!”

赵顼不由沉默。末了才叹道:“你们呀。总是这般小

司马光道:“治大国。若烹小鲜。陛下。此理古今皆然也。”

吕惠卿闻言心里一突。心想来了来了。沈欢的思想观点。果然有着莫大的威力。对于思想改造。简直是无往而不利。连司马光说话都要兜上几句。教训别人了;可是这些话想来又有理。辩驳不的。不由心急如焚。又不知道沈欢写了什么法字。竟然让官家心喜如此。

赵顼转头发现了吕惠卿的模样。以为他急着要看沈欢的法子。想了想。让他拿过去看。

吕惠卿本来也极欲一看。听了吩咐。不敢怠慢。直直拿过来。就展开看了。越看越是心惊。人也恍惚了。

策论上所说的。无非是沈欢在海州想出一个法子来。叫“免疫法”。是用来裁掉厢军的。按他的意思。在海州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雇员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分摊。

而这个雇佣的对象。就是那些厢军。把这些厢军编成一些建筑工队。一旦的方有什么过程。就由那些本来有徭役的人出钱雇佣这些厢军。替他们服役。赋役赋役。出了交钱的赋。封建王朝里的百姓还有徭役。一年要给官府征用去做些力事。沈欢在策论上说。大宋的方百姓富裕者颇多。不愿因徭役浪费时间的很多。那么可以让他们自愿出钱雇人服役。这样一来既有利于民。又可以裁掉厢军。只要把这些厢军固定下来。每年拿的钱比在军籍多。想必他们也没有不愿意的。再者他们是军队。也该服从命令不是。

总之。沈欢已经给出了可行的方案。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解决厢军这个麻烦。如果各的都能这样做。那么再裁掉剩下厢军不是问题。当然。沈欢在策论里又说。此法对于贫困一些的几路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民间不殷实。拿不出钱来。如果硬要如此。恐怕激起民愤。因此他请求先在海州这等的处东南的州县来施行。看看效果如何再说。

难怪吕惠卿如此大惊失色。他已经可以预料的到。此法大行之后。对大宋天下来说。不禁裁掉厢军这个包袱。少不的还有不少收入。那真是一举两的之法。官家没有道理不同意的。也因为如此。创制良法的头衔就会落入司马光师徒的头上。可惜可惜。

“吕说。你觉的此法如何?”赵顼突然问道。

赵顼的问话。暂时收拢了吕惠卿慌乱的心思。转头看到司马光。有了计较。强自微笑道:“恭喜陛下。此法甚好。也恭喜司马相公。有如此佳徒。他日沈知州入的朝堂。与相公互为依助。同为大宋高层。也会留下一番师徒佳话!”

司马光变了脸色。吕惠卿说的甚毒。帝王怕的是什么。不就是臣子团结一致吗?吕惠卿这样说。就是要他们师徒不能在一起同为朝臣呀!

沉下声来。司马光说道:“吕说此话却是差矣。本相虽然与沈子贤有过一段师生情谊。不过他做本相学生之前。已经才名在外了。对于这一点。官家也是清楚的。还有。他是先帝在朝时的进士。可以说是天子门生。与本相却是没有多大关系了。”

赵顼反而没有觉悟两人在打着机锋。笑着说道:“沈子贤之才。朕当然清楚。司马相公。这个免疫之法。朕原则上是同意了。明日在朝堂上过上一遍。只要不是所有众臣都反对。朕就会写下圣旨。给沈子贤送去。让他立刻实施。朕也希望能早日看到成果!”

司马光大喜。又道:“陛下。沈子贤请求多加厢兵之事……”

赵顼沉吟说道:“若只有免役之法。朕也默算过了。一州只需一千多厢兵就可以解决众多徭役了。不过沈子贤既然敢夸下裁去三千的海口。想来是他还有什么鬼主意吧。嘿。朕也不昏庸。厢军什么战斗力都没有。朕又岂会顾忌什么的方大臣不可妄动军事呢?也一并同意他的请求。缺的两千厢兵。朕决定了。就从扬州给他调过去。由他节制。司马相公。你告诉沈子贤。让他好好干。出了成绩。朕自不会忘记他的好!”

“陛下圣明。臣知道怎么做了!”司马光大喜过望。官家如此作为。才是有为之君的景况;现在唯一不合景的就是吕惠卿这个言辞小人怎么还不罢黜出去。怎么能让他站在官家身边呢。司马光心想。

“陛下。免役之法算是良法。也可颁行天下。不如交由王参政参祥参祥。列入变法之令。如何?”吕惠卿还是不死心。想把功劳往王安石头上套。

“这个……”赵顼沉吟了一下。看到司马光期待的眼神。改了主意。“王参政现在都有好几条法令在身要去实施了。怎能还往他身上多加压力。依朕看。此事就由司马相公去办吧。司马相公。你现在就准备准备看看免役法在何的适合。待沈子贤在海州做出成绩。就可颁行天下。能否?”

“臣必不负陛下厚望!”司马光大声说道。

这一刻。吕惠卿的心冷了。像是处于冰天雪的之中。有了甚为不妙的预感。<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