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跟哪个京城人比着吹牛,他们都会一通漫天胡地的忆苦思甜回忆往事,从八辈祖宗的光荣事迹扯到爷爷辈的gm往事,但是一提到自己就没了底气,于是就以不服气作结:哥们什么都没有,但是哥们有一颗骄傲不已桀骜不驯的心,哥们说了,爷不怵你!
当然,这种混不吝的作风也不是一无是处。很多事情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英勇无畏地表示不惮以最坏的勇气去尝试,即使是面子上的大胆,也带着三分勇气。我想大多数在京城受苦受罪的京城人,应该就是这种心态。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虽然生无所乐,依然乐在其中。
京城人的活法是具有华夏意味的诗意哲学。这是一种人生哲学,不是来自逻辑推理,而是来自人生体验。京城人的生活充满诗意,因为他们总在做诗或者做梦。做诗与做梦,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如果说有区别,也就是梦有噩梦,而诗多半是美好的。
超过两个以上京城人在一起,不出10分钟,就会有一个人问起:“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至于所谓的“这样”是“哪样”,那就千奇百怪无所不有世相百态了。
有时候这种怀疑完全是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现实依据的,他们可能功成名就之后反而更加怀疑生活,理想达成无所追求时反而更喜欢怀疑人生,一无所有家徒四壁时反而怀疑功名利禄与金钱美女的吸引力。总之,这种“有意思吗”让你根本摸不着头脑,让你不知所措,让你无言以对。
如果你是个好学生,从小听话,绝不越雷池半步,一心一意做父母和老师心中的绝世好孩子;那么就会有几个儿时玩伴,在你们同学聚会的时候,漫不经心却语重心长地对你说:“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
当然你也可以反问回去,比如那个同学是个小混子,从小学开始当流氓,直到初中五年级还毕不了业,依然我行我素得意洋洋;这时作为一个局外人,你会在接过他递给你的烟头时,十分诚恳但是满含怀疑地问他:“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https://
京城人有时候怀疑得莫名其妙,只是因为没意思,或者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有意思。他们很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迷失兴趣。不像外地农民以粮食丰收为喜,进城民工因领到工资而开怀,或者谁家的小媳妇安心做着家务,老老实实等待晚归的丈夫回家吃饭。
当然,也许这是华夏的通病,只因为京城是首善之区,所以首当其冲,所以感觉敏锐,所以反应迅速。
京城人油但不浅薄,他们不避俗,但俗中有雅,而且是典雅与高雅。即使是最俗的俏皮话,也有历史典故打底子;即便是最底层的市井小民,也显得好像有大智慧——当然也只是显得。甚至他们的世故,没准也有几分天真可爱。
京城是华夏城市里面最矛盾也最和谐的代表。比如故宫是古建筑的典型,而现在环绕着故宫,已经形成了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东有cbd,西有金融街;同样矛盾并存的还有故宫南面的大前门,北面的钟鼓楼。前门翻新之后,恢复了古貌,可是新建的商业设施却处处提醒你,这是现代化的首都;鼓楼大街是京城古建筑集中的区域,胡同和四合院星罗棋布,却被一圈栉比鳞次的高楼包围。即使是在最古旧的胡同里,也充斥着创意市集与民谣酒吧。
可是别忘了,就算京城的cbd再扩,京城的摩天大楼继续突破,京城的房价一路攀升,京城的奢侈品持续畅销,京城的根基仍然还是胡同,还是四合院,还是老槐树下面的小马扎,马扎上坐着地道的京城人,京城人穿着背心裤衩,仰望着矗立在远处的“大裤衩”,他不会自惭形秽,他会很认真地看一眼高楼,然后甩下一句话:“走着瞧嘿!”
话回正题,伴随着围了一屋子的老少爷们,在攒起来的收音机通电以后发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晚上好。。。。。。”
“嘿,嘿,嘿,别吵了了,别吵了,这玩意还真出声了嘿。”
随着在最前边阎埠贵发出了制止的声音,周围吵吵闹闹的声音总算结束了,大家都竖起了耳朵,倾听这稀罕玩意发出的声音,虽说街道也有广播大喇叭,每天都播放新闻节目,但那声音回音太多,哪能跟亲自有一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听得清晰啊。
广播电台主持人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特色,大人小孩没有一个说话的,都在仔细的听着简易收音机里发出的声音,那程度不虚80年代刚买了一台电视机,被街坊邻居塞满院子的盛况差不多,激动,好奇都刻在了脸上。
大家都陷入其中,直到傻柱做好饭,在门口喊了一声:“王洛,雨水,洗手准备吃饭了,”这才打破了局面。
“柱子,别吵吵,没看到大家都在听广播啊,这正听到起劲的时候,都要说到咱们国家的今年的钢铁产量的时候,被你打乱了,得了,产量数字没听清楚,谁听见了,告我一声。”
作为时刻关注国家大事的刘海中懊恼起来,被打扰了,没听到关键部分。
“二大爷,我听见了,截止第三季度是64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