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大唐营养师> 第三章 冰糖葫芦(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冰糖葫芦(上)(2 / 2)

大唐营养师 高楼望月 更新时间 2019-09-20

“冰糖葫芦,其原料为山楂。

山楂,有散瘀,消积食,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增进食欲之功效。

凡脾弱食物不克化,胸腹酸刺胀闷者,于每食后嚼二三枚,绝佳。

但请注意:山楂有破血散淤之效,故孕妇忌食山楂!”

这里是点心店还是药店?一时众人有了疑问,但古代缺医少药,对这种治病的方子人们还是喜闻乐见的,而且一般店铺做生意,都只怕你不买,谁还会把食物的禁忌也写上?这店主倒是个有心人。

冲着对山楂和店主的好感,不少人进店购买,反正一文钱确实不贵。

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着实开胃,吃的人叫好,在观望的人也忍不住掏钱,一时间,太白居成了西市大街客流量最大的店铺。

不到半日功夫,太白居的冰糖葫芦就被抢购一空,罗莎丽亚只好笑着道歉,保证明天一定做更多的来买。

……

“这是你的。”

“这是你的。”

“你的…”

“每人三文钱,收好了。”罗莎丽亚给那些帮她做广告的孩子工钱。

这些孩子都是附近住户的孩子,以他(她)们的年龄,还成不了家里的劳动力,只举着冰糖葫芦,唱首歌就能得三文钱,家长们自然乐意。

虽然这些家长对罗莎丽亚并不熟悉,但也知道她买下了这里的房子,是准备在这儿长住了,一介弱质女流,又能对一大堆孩子怎样,所以家长也放心。

“罗莎姐姐再见!”孩子们挥手和她告别。

“罗莎姐姐,我们帮你剥山楂。”剩下的大丫,二丫,三丫是三姐妹,心灵手巧,是罗莎丽亚另外留下来帮自己干活的,每人另给十文钱。

“注意点,把坏的山楂一定要另挑出来。”罗莎丽亚自己边剥山楂边指点她们。

用这些孩子当流动性活广告,也是罗莎丽亚临时起意的。

煮制作冰糖葫芦的糖稀,是需要柴禾生火的。但考虑到自己手头紧,罗莎丽亚实在舍不得买集市上现成的柴禾,只好学附近的孩子,到郊外的小山上去捡树枝当柴烧。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小团体”的,对这个突然出现“抢”她(他)的柴禾的人,一开始都抱着排斥感。

发现这个情况后,罗莎丽亚第二天再去,就用荷叶包了不少滚着糖浆的山楂果,这都是她试做糖葫芦的半成品,反正自己也吃不完,正好拿着套交情。

有了食物当中介,孩子们果然对她的好感大增,毕竟这山上也不是他(她)们的地盘,谁都可以来捡柴禾,要换成其他大人,不定还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来欺负他(她)们。

大冷天上山捡柴禾,都是穷人家的孩子,罗莎丽亚起了同情心,捡柴禾的空间顺便教孩子们几首歌,活跃下气氛,看他(她)们唱得居然还有模有样,她又有了做广告的念头,这样大家都受益,何乐而不为。

……

把山楂准备好,送走了大丫三姐妹,罗莎丽亚终于可以关起门算算今天的收入了。

抛去给孩子们的工钱和成本,罗莎丽亚总共赚了一百一十六文钱,而且她所算的成本是所有饴糖和山楂的,也就是说,从明天开始,只需要减去工钱了,其他的就是纯利润了。

卖糖葫芦,虽不敢说是一本万利,但也称得上是一本百利,这个年代还没有糖葫芦,山楂只当成普通果子在卖,四文钱一斤,她全包圆了,货主还算她五文钱两斤,而一串糖葫芦只有八个山楂,一斤山楂除去个太小的,坏的,至少能做七、八串糖葫芦,用这个起家,果然不错。

……

第二天,果然又有不少人或慕名而来或是上次还没吃够。

等到冰糖葫芦卖完,罗莎丽亚又多雇了两个小女孩帮忙。

……

第三天上午,罗莎丽亚特别找人定做的用秸秆或麦草捆绑成的靶子就送货上门了。

“这每个靶子上各插了六十根冰糖葫芦,你们把它们都卖完了,只要给我五十二文钱就行了,剩下的八文钱是你们的工钱,但切记两点,一是不可以涨价,二是不能得罪客人。”罗莎丽亚对她临时雇来,准备游街串巷去卖糖葫芦的雇工吩咐道。

注1:《冰糖葫芦》,歌曲,原唱者:冯晓泉。

注2:一文钱火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追问。我查资料,据说在宋代,1文铜钱=0.3元人民币。但也有人说过,年代越久,一文钱就越值钱。

在唐朝,贞观之治,1斗米只值三、四个钱。一斗=十二市斤。(唐斗)

根据这个推测,本书中,一文钱=现在人民币的一块钱。(12斤米4块钱,已经很便宜了。就算是贞观之治,我已无法想象1毛钱1斤米是什么样子。何况唐宋的物价本来就不一样。)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答案,请告诉我一声,好更正过来。<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