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暗黑大宋> 第695章 第三个(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5章 第三个(上)(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更新时间 2022-09-04

何谓四等户,按照宋朝的划分则是拥有十三到三十一亩一等田,或十六到四十一亩一等地,这个一等田在大理很少有了,大多数是三等以下田或地,三等田则是十五到三十八亩,三等地则是二十五亩到六十二亩。如果是标准的瘦田九等田则是六十六亩到一百六十六亩。

就打算四五等中田四十亩为四等户,缴纳四百文免役钱其实也不算多了,实际按照以前大理的税制四十亩中田最少得交纳两税三十石,现在仅交纳八石税粮,大理粮价有点儿低,但再低不可能二十二石粮食只值四百文,实际一石大米也不止四百文了。

况且交了这个四百文后,就不用再服徭役了,想一想以前大理徭役有多沉重吧。

黄骅沉思。

这样做有违宋朝制度,宋朝对于户等的划分,以及免役钱的摊派,各州都有各州的标准。

就象苏州,虽然五等以下户数多,不过与荆湖南路许多地区相比,人家五等户就相当于荆湖南路那边的三四等户,三等户的收入可能相当于那边的一等户。

也不是不能统一,关健是宋朝二级行政实际就是州府,谁听谁的?虽然各路都有首州,可首州的知州若不冠以安抚经略使这样的临时差官,就无权调动其他各州府军监的官员。那么谁听谁的?

所以免役法才引起了许多骚动,就象两浙路,执行了免役法,百姓稠密,户数多的吓人,但面积不大,也就意味着差役数量则用不着那么多。再加上百姓收入比其他路要好得多,因此担负募役钱,则不会感到吃力,那无疑也没有什么怨言了。

然而放在梓州路呢。地方广大,多是山区,意味着差役数量想少也少不下来,百姓稀少又贫困,所以摊派免役钱时。许多百姓感到吃力了,于是怨声载道。

这才是巴蜀地区是反对免役法最强烈的地区的原因。

但大理考虑到它的特殊性,王巨已经上书置了常备的经略使提举使转运使刑狱使种田使与兵马总管,实际等于将路作为二级行政机构,而各州府做为三级行政机构,那么就可以进行调节了。

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州,五等户很多,募役钱不能支付差役的薪酬,那就可以从其他富裕的州府调多余的募役钱过来,只要保持这一路总体募役钱能支付这一路的差役薪酬就可以了。也等于减轻了贫困地区百姓的负担。

可这个基础,则是所征得的募役钱,能承担起支付未来整个云南路的差役薪酬。

他想了许久说:“少保,过犹不及。”

“为何?”

“少保,你的用心我是理解的,想轻徭薄敛,那么这里的百姓就能迅速安定了。不过其他地区为了筹满募役钱与宽剩钱,甚至往六等七等八等户上摊派。但在这里,五等户则不摊派了,让内陆各州府官员如何作想?并且太过宽松。未来必有喜钻研的官员加重税赋,以求政绩。”

“这确实也是啊……”

“还有,未来云南路之广大,难以想像。虽然有许多大江大河,但都是大江大河的上源,水流湍急,不宜通航,未成为交通之便,反而将平川高原切割。成了交通之害。这就意味着未来必须募集许多差役,官员才能顺利治理这一地区。虽然这用差不用支付象中原那么多薪酬,但我估计这个税率征来的募钱役仍会严重不足。”

“不错,我想得过于理想化了。”王巨说道,眼下大理面积是太大了,包括川西一部分,后来的近三分之一黑缅地区,还有近五分之一老挝地区,王巨怀疑面积可能达到了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几乎能相当于六七个福建路的面积,比两广加起来面积还要大上一大截,即便核心地区也最少有福建路面积的三倍多。

想要治理,这个面积也不得不考虑的。

“少保,以我之见,最好还是依我朝规模,划分九等。”黄骅又道。

不要问均分田地还有了九等,一些极度落后的刀耕火种地区,即便给了他们充足的耕地,只能相当于宋朝大部分**等户的收入。

只能说与史上不同,如今交趾正式收回,又有富良江能勉强沟通,如果交趾发展起来,会给大理带来许多促进的条件。

黄骅继续说道:“**等户需根据情况进行适度的补贴,七等以下不征税,包括两税,最好都要免掉。六等以下不摊派,包括募役钱。六等户需交纳最基本的两税,五等户则要每户交纳三百文免役钱,四等户则交纳五百文免役钱,那么这两个问题就一起解决了。”

王巨认真地想。

眼下他的计划中就是未来官府就是这些收入与税赋了,但何止,时间长了,各种各样的摊派苛捐杂税是免不了的,还有呢,科配会不会少?和籴会不会少?

所以说永不加赋,永完只是一句空话。

人口增加了,官员差役必然增加,国家安定了,物价上涨了,薪酬必须增加,那么可不可能永不加赋?

不过自己若是起点太高,到时候就不能募得充足的差役,又谈何治理?那么起点再度又管什么用?

想到这里他说道:“就这样吧。”

然后又叹了一声:“实际一个国家真的不容易治理啊。”

这仅是税赋呢,一个地区,特别大理这样的地区想安定,何止税赋,军事农田水利教育民族政策扶贫经济与商贸种植养殖吏治……不知道有多少事务呢。

章楶真的能管得过来吗?

因此王巨又说道:“醇之兄,我打算未来让你协助章质夫两到三年,你意下如何?”

“恐怕我一个人也不行,少保若有此意,最少留下十名精明强干的管事。”黄骅说道,作为他个人,肯定不愿意呆在章楶身边做事,最少不会象呆在王巨身边做事那么舒服,不过大理这几年真的很重要,一旦惹出乱子,王巨非但无功,而是有过了。这个轻重他还是懂的,因此提出了一个请求。

“这个可以,如果可能,我未来每年再暗中拨出几百万贯,换成大理紧缺的各种物资,调到大理来支援你们。”

“那个再好不过了,”黄骅并没有拒绝,反正从明年起,海外不会缺少经济了,况且从今年起开始走私,仅是走私所带来的收入,便足以让明年的云南路产生大量活动的资金。

其实未来云南路的规划,大模样基本就出来了。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捷报,说是褒州城高家官兵主动投降了。

“投降了?”王巨愣了一下。

褒州城规模远不及善阐,但不是代表着城池越大越容易防御,若那样,开封也不易被攻破了。

相反的褒州依山傍水,比善阐城还要难以攻破。王巨正等着将善阐城大约安定,带着所有攻城器械赶向褒州城呢。

于是王巨询问信使,信使回答让王巨啼笑皆非。

大会战的那个山谷,当地人叫龙岭谷,龙岭谷之战,再加上姚雄率骑兵追至褒州城下一战,整将褒州城中的将士吓傻了。

燕达与姚麟率领大军徐徐抵达褒州城下,当然也看出来它比较难以攻打。

反正等王巨调运攻城器械过来,于是就着这时间,让段正明兄弟来到城下喊降。

结果第二天,褒州城中官员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

“不是说褒州城守将乃是高智升手下最亲近的重将吗?”

信使答道:“少保,当天燕将军派两位世子喊话,当夜城中发生争执,凌晨时分,那名守将让城中其他将领带人击杀了,这才打开城门请降。”

“树倒猢狲散啦,”黄骅长叹道。

不过这一来,反而打乱了王巨的计划,王巨只好将黄骅留在城中主持城中事务,自己率领大军前往牟州,一南一北虎视着大理城。

杨义贞则比王巨想的光棍,听着褒州城不战自降,立即派使前来请降。

少保,你说过的,三家争雄,看各自的本领,若败撤出这方土地,若胜,许我投降……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