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江山国色>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试(2 / 2)

江山国色 幸福来敲门 更新时间 2022-08-28

"若是郡试那么就更难了,数县英杰并试,能进国子监的一郡不过三十人,入郡为官吏者不过十几人,十者不过取一二.最后国试,那么二十余郡精英会试,十者则不足一啊."

李重九听周旭这么说,心想现在都如此了,那么后世的科举不是更加艰难,范进等等的例子就不用说了,比现.[,!]在的高考,过去的科举更加苛刻啊.

李重九当下道:"科举之事累人,虽是取士良途,但多少人期望一朝登第,从此鱼龙有别的,最后仍有不第者皓首穷经,白白蹉跎一生."

苏威在一旁言道:"陛下这已是给与那些寒门士子机会了,若是以往以门第取士,那些人连得官的资格也没有,更不用说陛下给不第士子,还能有在郡县为吏的机会了."

李重九道:"苏爱卿,这还不够,比起天下人才来说,朕还需广开门路."

周旭当下问道:"陛下莫非早有定计"

李重九点点头道:"不错,朕早有想法,朕要改科举之道只取文官的鄙陋,也可用意选拔武职."

周旭听了顿时惊讶问道:"陛下如何选拔武职呢"

李重九想了下道:"朕就以此郡试为先行,在郡试不第的士子中,再进行一次考试,此为武试,为国家选拔武职."

"武试选拔武职"李重九这一番话,令苏威,周旭都震惊,李重九要这些不第士子考什么武试

李重九道:"郡试取士,乃是文职选拔之途,以考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算术农识,策问三卷,对吗朕在武试中,进行骑,射,书,兵略,策问五试."

周旭,苏威二人听了都是一愣.周旭率先提出异议道:"陛下,参加郡试的士子们多醉心于读书,于骑射之道,根本不通啊."

李重九道:"朕就不希望他们除了读书以外,什么都不通,圣人有六艺,有礼,乐,射,御,书,数.射不用提了,礼记有云,射者,男子之事也,至于御,现在不是春秋战国,士子不用驾车作战,所以御术可改为骑术,骑,射都没有问题,而书不过考校他们言辞文法,不会难过四书五经,至于兵略,也不过是简单行军布阵,兵策问对,至于策问……"

苏威问:"陛下认为武试的策问与文试的策问有何不同呢"

李重九道:"文试的策问考校经纬国家之道,而武试策问,当以破李唐,灭高句丽等军国大事为题."

苏威听了欣然道:"陛下之雄才伟略,令老臣真是佩服不已."

周旭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作为国子监最高长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赵国的中央党校校长,他考虑得显然要更周全一点.

周旭问道:"陛下,郡试中第者,一流者可入国子监,二流者可入郡府为吏,那武试呢"

李重九道:"一流者可入府兵,授予司马,司仓参军,司兵参军,行军参军,步兵校尉,越骑校尉之职,二流者,可入郡兵乡兵,也是参军,司库,将佐,文书任之."

周旭听了点点头,虽没有异议,但心底似有不解.

李重九道:"周祭酒,你我君臣多年,有话直说."

周旭道:"陛下之议虽是无误,但微臣不明白,为何不让擅长于读书的士子为文官,擅长于武事的士子去为将军,而是最后让这些文不成武不就士子去从军呢"

李重九听周旭这么说,不由想起,这也是中国后世千年年来弊病.

宋明时,为了吸取隋唐末年,武将割据,军阀内战的弊病,开始了文武殊途,以文御武的规矩.而不像隋唐时,世家子弟,从武将迁为文职,或从文职迁为武将都不是问题.所以隋唐时出得了杨素,徐世绩武能平定天下,文能官居宰辅之辈.

而宋明,大部分时候都是文不知武,武不知文,书生鄙视武将为丘八,武将以大字不识沾沾自喜.如此虽然对内政治稳定,但对外却再也没有隋唐时,开拓进取之雄势,只能沦为守成,最后亡于异族.

视军人为贱职,这是任何一个要开拓进取国家,都没有弊病.李重九要作的,就是让天下读书人,不是只有文职一路,也有武职可以选择.要参加郡武试的学生,一定要县学毕业的士子.让这些能文能武的士子投军来加强李重九现在府兵郡兵的力量.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