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西岭雪一回一回解红楼>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2 / 2)

——这固然是因为凤姐自视极高,目中无人,去医院也是因为尤氏为人低调,轻易不肯显露锋芒,而更擅于以退为进罢了。

这就又说到一个问题:凤姐是荣国府贾琏之妻,尤氏是宁国府贾珍之妻,两人都是府里的内当家,而尤氏还是族长夫人,其地位该比凤姐还高才对,为什么却没有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呢?

原因当然不是凤姐说的“没才干,没口齿”,第四十三回《闲取乐偶攒金庆寿不了情暂撮土为香》中,庚辰本有双行夹批:

“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凤高十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所谓‘人各有当’也。”

明明白白给了尤氏一句定评:论“有德”比凤姐还高,且亦可谓“有才”,只是输在不能劝谏丈夫、管束家人罢了,第七回焦大的醉骂可见一例。

论才干,凤姐逞技的极盛表演在于“协理宁国府”,尤氏亦有“独艳理亲丧”之举,以可卿之死遥映贾敬之死,正是旗鼓相当,而尤氏之处事妥当,连贾珍也赞赏不绝;荣国府上下人等的生日都是凤姐打理,而她自己的生日,却是尤氏代为操持,安排得井井有条,热闹非凡,园内外上下各个称赞;薛姨妈取中岫烟,贾母请尤氏做主亲,命她“不可太啬也不可太费,把他两家的事周全了回我。”尤氏虽知邢夫人不好相与,却也周旋得妥妥贴贴;宫中老太妃安陵,宁荣阖府随祭,因家内无主,因此大家商议着报了尤氏产育,将她腾挪出来协理两府事,可见确可为一家之主,堪当重任;贾母庆寿,她白日帮忙待客,晚间陪贾母顽笑,又帮着凤姐料理出入大小器皿以及收放赏礼事务,连夜里也不回宁府去,就宿在园中李纨处,更是劳苦功高。

论德行,尤氏从未盛气凌人,对小姑子惜春也是处处避让。梨香院解散时,王夫人说:“这学戏的倒比不得使唤的,他们也是好人家的儿女,因无能卖了做这事,装丑弄鬼的几年。如今有这机会,不如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各自去罢。”尤氏在一旁细心补足:“如今我们也去问他十二个,有愿意回去的,就带了信儿,叫上父母来亲自来领回去,给他们几两银子盘缠方妥。若不叫上他父母亲人来,只怕有混账人顶名冒领出去又转卖了,岂不辜负了这恩典。”尤见本性良善。

然则,这样一个有才有德,地位比凤姐犹高的宁府当家女主人,在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节中,却大败于熙凤,被揉搓得一点刚气儿也无,为何?

乃是因为输了一个“理”字。

正如凤姐儿所说:“国孝一层罪,家孝一层罪,背着父母私娶一层罪,停妻再娶一层罪。”

贾琏犯了这样的弥天大罪,贾珍、贾蓉两父子乃是助火之人,而尤氏既是男方的嫂子,又是女方的姐姐,自然也跟着耽罪名儿的。

那凤姐无理还要搅三分的人,如今捏着满理在手,焉有不尽情发挥的?因此进了宁府,一见了尤氏,便“照脸一口吐沫”,啐骂了半日,“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并无别语。”

——可见,再好的口才,也抬不过一个“理”字去。

也就是在这一回中,凤姐骂贾蓉的一习话侧面泄露了尤氏的身份:“天雷劈脑子五鬼分尸的没良心的种子!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成日家调三窝四,干出这些没脸面没王法败家破业的营生。你死了的娘阴灵也不容你,祖宗也不容,还敢来劝我!”

凤姐既然说贾蓉“死了的娘阴灵”,可见尤氏并非贾蓉生母。

又有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因贾母催尤氏回家团圆,尤氏笑道:“老祖宗说的我们太不堪了。我们虽然年轻,已经是十来年的夫妻,也奔四十岁的人了。况且孝服未满,陪着老太太玩一夜还罢了,岂有自去团圆的理!”

此处尤氏自称已嫁与贾珍十几年。而第六回中贾蓉第一次出场时,已借刘姥姥之眼写出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到此回怎么也有二十好几了。

以贾蓉的行止身分,怎么看也不像是庶出,况且贾珍身为长子又是族长,也不至于那么晚婚。可见贾珍原有嫡妻,因为早亡,故而续娶尤氏。换言之,那尤氏乃是填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她出身低微,却可以嫁入宁国府,成为族长夫人之故。

那贾珍“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尤氏虽然能干,却不能钳制于他,就是因为自己并非原配,又无嫡子,所以说话不响亮。这和荣国府邢夫人身为续弦故不能相夫教子,只一位纵容贾赦是一样的心理。

另外,尤老娘也是拖着两个油瓶女儿嫁给尤氏父亲做填房的,尤氏并不是老娘的亲生女儿,和尤二、尤三不是亲姐妹,所以既管不了她们和自己的丈夫不清不楚,更管不了尤二姐嫁贾琏。

《红楼梦》排座次最重出身,这尤氏虽然才干不差,戏分不少,但只因身为“续弦”,遂输给了自己的儿媳妇秦可卿,入不了十二钗正册。不过倘若副册有录,或许尤氏三姐妹可以共登其榜,如此,正册有四春,副册有三尤,也未尝不是一件趣事!

贾府问病

《红楼梦》中写医诊的情节不少,药方更多,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尤为详细,不但药方明白,而且脉理清楚,甚至连诊治过程的礼仪琐事也细说分详。

书中说宁国府中常走动着好几个大夫,一日轮流着四五遍来看脉,弄得秦可卿一天折腾几次起来换衣裳。

但这件事有点奇怪,因为那时候淑媛贵妇看病,都是垂下帐子的,只伸一只手出来搭在枕上由医生听脉,连晴雯尚且如此,如何宁国府女主人倒要抛头露面?后来贾珍请了张友士来,也是登堂入室直接进了贾蓉居室,面见秦氏本人,且向贾蓉说道:“这就是尊夫人了?”——见得太容易了!

第五十一回里晴雯因感了风寒,鼻塞声重,宝玉命请大夫胡君荣来问诊。晴雯不过是个丫鬟,看病的规矩排场却不小,不但垂下绣幔,而且有婆子侍候,胡庸医对着她一对长指甲多看了几眼,婆子都要赶紧拿手帕子遮了。

后来胡大夫出园后开了方子,因婆子说恐我们爷罗嗦还有话问,胡大夫问:“方才不是小姐,是位爷不成?那屋子竟是绣房一样,又是放下幔子来的,如何是位爷呢?”婆子笑道:“那屋子是我们小哥儿的,那人是他屋里的丫头,倒是个大姐,那里的小姐?若是小姐的绣房,小姐病了,你那么容易就进去了?”

原来这样的阵仗都还是最廉宜的,算不得规矩大。若小姐们病了,大夫进绣房都是难的,更何况是府中正经女主子的卧房了。

如此看来,宁府问病大不合情理。但是联系到后文贾珍宴客以娈童侍酒,尤氏竟能跑到门外偷听,可知宁国府一向没什么规矩,女主人更不懂得自重,这处也就容易理解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可能,就是宁国府的故事是从另一本书《风月宝鉴》中移植过来的,原身只是个普通的富贵人家,而非公门侯府,规矩相对松驰。

且说张友士按了右手按左手,出来细说了病源病征,明确指出:“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点明是心病,而且是妇科病,药方更写得清楚明白,展现出作者精通医理的一面。

同时这段也侧写了可卿的性格与心结——越是薄宦人家的女儿攀了高枝,就越在乎面子活儿,注重外表。却惟独忘了,真正自重身份不在于穿戴华丽,而是深居简出,爱惜颜面。

后文“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说到对牌一事,秦钟问:“你们两府里都是这牌,倘或别人私弄一个,支了银子跑了,怎样?”这段正与可卿的行为相照应,秦钟说的是孩子话,也是寒酸话。因为秦钟没经过大阵仗,脑子里只有小算盘,居安思危原是贫寒子弟的本能思维定式。

姐弟俩在一样的环境中长大,但可卿后来开了眼界,思虑会更深远忧虑些。所以才有魂托凤姐一段描写,娓娓道出对于贾府未来的忧患,这种保全良方由经过贫寒上位的可卿道出,十分合理。正如脂批所赞:“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

可叹的是,张友士的药方未救得了可卿的命,秦可卿的良计也同样救不了贾府的难。

且说宁国府就医过程如是,那么荣国府的规矩又是怎样的呢?

第四十二回里,贾母因带了刘姥姥游园,略感风寒。府里请了太医来,嬷嬷们请贾母进幔子去坐。贾母道:“我也老了,那里养不出那阿物儿来,还怕他不成!不要放幔子,就这样瞧罢。”

——这里说得非常明确,照规矩贾母也是要坐在里面,隔着帐幔让太医诊脉的,不过贾母年岁已高,辈份更高,也就不必太讲究男女之分了。

“一时只见贾珍、贾琏、贾蓉三个人将王太医领来。王太医不敢走甬路,只走旁阶,跟着贾珍到了阶矶上。早有两个婆子在两边打起帘子,两个婆子在前导引进去,又见宝玉迎了出来。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王太医便不敢抬头,忙上来请了安。”

这段写得特别细致,王太医乃是朝中六品供奉,进荣府时尚且循规蹈矩,战战兢兢;而贾母自己虽说不用垂帐,但是众女眷包括鸳鸯等有身份的大丫头,却都躲在屏风后面,只留下嬷嬷和未留头的小丫鬟在前面侍候——规矩体统之严,与宁国府的混乱随便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细写了王太医诊脉,断症,开药,又顺便给大姐儿看了病,方才辞去。荣府里一老一小,写得繁简相宜,相映成趣。

轮到宝玉自己得病又如何呢?

第五十七回宝玉被紫鹃一句话顶出了呆病来,府里请的也是王太医。王夫人和宝钗、袭人等女眷都避到里间去,宝玉是位爷,自然不用隔帐幔什么的,贾母早就说过自己不避嫌疑了,因此也端坐在宝玉身旁陪着。妙的是因为宝玉拉着紫鹃的手不放,所以紫鹃也无法回避,只得呆在外面。

王太医是知道规矩的,又一向谨慎,进来后先请了贾母的安才给宝玉诊症,看到紫鹃站在旁边,不禁觉得奇怪,因为荣国府里哪怕丫鬟也是不肯轻易让人见的。书中轻描淡写一句“那紫鹃少不得低了头。王大夫也不解何意。”让人又好笑又感叹。

而第六十九回的尤二姐瞧病,就更值得玩味了。

那尤二也是来自宁国府的,但只为嫁入了荣国府,规矩便也不同了。

贾琏请的太医是给晴雯看症的虎狼医生胡君荣。诊过脉,说经水不调,要大补。贾琏说她三个月没来月经,又常呕酸,不会是怀孕吧?胡君荣听了,复又命老婆子们请出手来再看看,诊了半天脉听不明白,又要求看看气色,然一见了尤二姐的花容月貌,竟发起花痴来,“魂魄飞上九天,通身麻木,一无所知”,哪里还懂什么诊脉。于是乱开了方子,遂导致尤二姐堕胎。

——抛开这胡庸医是否收了别人的黑钱来谋害尤二姐不算,只这里诊了两次脉又要求看面相,便知他医术平庸。而贾琏因为“无法”,才勉为其难让人把帐子掀起一条缝来,露出尤二姐脸来,可见尤二姐在宁国府时虽然同贾珍贾蓉父子鬼混得无法无天,来了荣国府却是恪尽妇道的。而且胡君荣还特地说“医生要大胆”,可见要求亲睹女眷面容竟是一件“大胆”的事。那宁国府中一天四五次来问病的医生,又何以如此大胆呢?

倒真让人怀疑,那些大夫是来问病的,还是来看美人的?

另一个与可卿问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黛玉。

黛玉本是书中第一个“多愁多病身”,先天不足,从吃饭起便吃药。但是书中关于她的病以及治病的药虽然屡屡提及,却总是轻描淡写,不肯着墨太多。正如作者每每不厌其烦写凤姐宝钗等人装束,及至黛玉却往往一笔带过;写诸人诊病时巨细靡遗,而写到黛玉也总是笼统言之,烟云模糊。

因为,真正的美人儿,是连看都不让你看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