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认识成瘾行为
什么是成瘾行为
成瘾行为是指成瘾后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行为表现。吸烟、酗酒和吸毒,都是典型的成瘾行为(亦称药物依赖行为)。瘾,指各种生理需要以外、超乎寻常的嗜好。成瘾,指养成该嗜好的过程。导致人上瘾的物质通称致瘾原。它能使易成瘾者产生强烈的欣快感和满足感。
成瘾行为有两个重要的行为特征。第一,已成为成瘾者生命活动中的必需部分,产生强烈的心理、生理、社会性依赖。第二,一旦中止成瘾行为,将立即引起戒断症状。这种症状如空虚、无聊、无助、不安、嗜睡、流涎、绝望、寻死觅活等,是一组生理和心理综合改变。
成瘾行为的形成和原因
成瘾行为的形成,大致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诱导阶段。人与致瘾原偶尔接触,尝到“甜头”,如吸毒的欣快感,喝酒后的飘飘欲仙感、自我陶醉的“成就”感等。
2.形成阶段。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行为不断重复,直到产生依赖。
3.巩固阶段。成瘾行为已经巩固,并整合为生命活动的一个部分。
4.衰竭阶段。已酗酒成性者出现酒精性肝硬变症状;吸毒者精神颓废、身体衰竭,可引起死亡。
不同的致瘾原和不同类的成瘾行为,经历上述过程的表现各不相同,此外,同一类型的成瘾行为个体间表现的差异也很大。
当前成瘾行为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他们对成瘾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探索。成瘾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成瘾者的人格特征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面对同样的致瘾原,并非所有人都成瘾。人群中有一部分被称为“易成瘾者”。他们具有从众心强、性格内向、意志力薄弱及争强好胜、易激惹等人格特征,这是促使其成瘾的内因。社会因素中,众多研究表明,导致吸烟、酗酒、吸毒等成瘾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社会因素,包括不良社会环境、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的生活紧张、特别是烟和酒在社交上的润滑作用、一些媒体和广告的效应等等。
附:成瘾行为障碍测试
(一)成瘾行为障碍综合诊断测验
为了明确你是否确实存在成瘾行为障碍,请你进行“成瘾行为障碍综合诊断测验”。你只需在下面的30个描述中,就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既可。
1.你是否无法控制自己上网或玩网络游戏的冲动?
2.你吃东西或者吃药是否有问题?
3.你喝酒或者吃药是否过量,是否失控?
4.你是否有暴食习惯,而且意识到自己吃的模式是不正常的?
5.你曾经有过喝酒后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第二天记不起来吗?
6.你是否主观上持续需求、不能减少或控制对药物的使用,花大量时间寻求所使用的药物?
7.你的睹搏行为是否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8.停止吸烟后会你是否引发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饥饿等戒断症状?
9.你是否将上网或网络游戏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10.对你来说是否消极情感状态与紧张对吸烟的需求更为强烈?
11.您是否曾经想戒酒,但又没能做到?
12.你是否对吸烟行为产生矛盾心理?
13.你是否在性活动之后感到羞耻、不安和空虚?
14.你是否将赌博作为解除烦恼逃避麻烦的手段,或将赌博作为排遣情绪困扰的手段?
15.为了饮酒你是否常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交?
16.你是否因为长时迷恋网络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17.您是否曾经有过在停止饮酒或减少喝酒后出现双手抖动?
18.你是否形成长期反复的吸烟习惯?
19.上网是否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能感到满足?
20.你是否停用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饮晶后会出现精神萎糜、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
21.停止服用药物后你是否出现坐立不安、容易发脾气、失眠、头疼、食欲
不振、焦躁或情绪波动、失眠等表现?
22.你是否对赌博行为难以自控,曾经不止一次希望戒掉赌瘾或洗手不干,但都不成功?
23.停止饮酒后你是否常出现焦虑不安、心悸、盗汗等戒断症状,恢复饮酒
则这类症状迅速消失?
24.你是否连续或间断出现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
25.对你来说,如果没有海洛因是否难以生存?
26.你是否难以控制开始与终止饮酒和控制酒量?
27.每当网络线路被中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你是否会感到焦躁不安和情绪低落?
28.不赌搏时你是否会出现坐立不安、容易发脾气、失眠、头疼、食欲不振、心慌、多汗等情况?
29.你是否对酒精有强烈的渴求行为?
30.你是不是觉得滥用药物正在夺走你的生命,而不是你在控制自己的生活?
(二)测验记分与测评结果的分析
只要符合每项中其中的一项内容就答“是”,记5分,选“否”记0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所得的总分就是你的“成瘾行为障碍综合测验”的总体得分。这个得分说明你的成瘾行为心理是否正常。分数的意义如下:
如果你的得分在90分以下,说明你成瘾心理上没有异常,不存在任何成瘾心理障碍;
如果你的得分是91分~100分,说明你具备一些轻微成瘾心理障碍的特征,但只要平时自己注意,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的得分在101分以上,说明你存在严重成瘾心理障碍,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与工作。建议你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矫正自己的心态,同时运用本章提供的方法进行矫正。
★第二节成瘾行为的自我诊断和调适
购物癖:无法控制的购买欲
(一)问题描述
小芳今年30岁,是一位外企白领。在外企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竞争也比较激烈,尽管如此,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小芳的工作表现一直受到上司的表扬,与同事们的人际关系也处得很好。但是,平时温柔善良的她,自从有一天偶尔和丈夫吵架之后,只要她走到街上就想进服装店,看到五颜六色的服装就感到那些衣服在向她招手。每当这个时候她没有一点儿犹豫,只感到购物的兴奋和快乐。而且每一次从店里出来,她常常会花掉几千元钱。她知道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衣服,也曾暗下决心控制购衣数量,但一到服装店就乐此不疲。小芳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而感到深深的苦恼。小芳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工作。
(二)问题分析
小芳的行为实际上是患上了贪购症,俗称疯狂购物症。贪购症是一种个人心理的不正常状态。患贪购症的人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经常会不假思索地掏腰包大肆购买,购买的同时会有占有的满足与快感。如果患者硬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去购买,就会出现心理上的焦虑不安、身体上周身不适,而且,在勉强控制一次的情况下,只会使下一次购物更疯狂。但当理智占上风时,后悔和苦恼必然伴随而来。那些购物上瘾形成习惯而又苦于不能自拔的人,通常也被称为购物狂。他们总是在家中堆积自己用不上的所谓在商场上的战利品,或因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失眠,甚至可能把人生的成就感建筑在购物的行为上。如此周而复始,自然影响心情与工作。虽然目前无论是在医学上还是在心理学上都暂未能具体界定,达至何种程度才算购物狂,不过此种俗称“购物狂”的病态消费模式,可能转化成为一种“瘾”,也就是贪购症,并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小芳无疑就是属于他们其中的一员。
贪购症的病因在于,患者基本上都是属于那类工作压力大、平常找不到合适方式释放压力的人,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年轻女性,她们有充足的收入来供自己狂购。很多年轻女性都想通过购物的方式来振奋自己,提高自尊心,释放压力。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狂购以后,行为人心里充满了羞愧感和负疚感,以及冲动控制失调的痛苦。这种心理转换过程包括了一系列心理机制:患者先是经过了几天或是几星期的积累,购物冲动开始聚集起来,直到通过购物,或者买很昂贵的或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来释放这种紧张感,狂购之后,行为人才能心情比较轻松地回家。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欲望暂时被压抑,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新的循环开始重复。患者则陷入苦不堪言的心理折磨之中,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毫无疑问,小芳在日常紧张工作的压力下,经过和丈夫的一次争吵的催化,选择了以购物来释放压力的做法,却让自己陷入了痛苦不堪的心理折磨中。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许多人有压力时总会通过购物或者是大吃大喝来消除压力。不过,当你发现自己有疯狂恋物血拼的状况时,可千万别大意。这时候,你要先尝试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我在躲避什么?”等等。
最近一次关于国内消费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极端情绪下消费的女性高达46.1%。而早在三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在一次类似的调查中也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在该次调查中还指出,男性情绪化消费的比例也达到了17.4%。调查显示,购物狂多数是女性,这与各国的文化传统普遍接受女性购物较多有关。
心理学家发现,有必要在那些为了自娱自乐而反复购买某种物品的购物者与那些已经购物成癖的人群之间划出界限,对于后者必须进行心理治疗。
一个典型性的购物癖患者至少每个星期都会进行一次疯狂的大采购,他们好像受到了强制一样,去买一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事后又感到非常后悔。另外,这些人由于并不十分富有,所以经常会陷入财政困境。
心理学家分析说,这些人往往生活中有自卑感,希望通过购物来发泄某种压抑的情绪,或是用这些外在的物质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结果是,“他们只是在买东西的过程当中感到快乐,而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他们的魅力。”
在这一消费群体看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事情,“去大肆采购一番,然后想尽办法把钱花光,心情也就好了”。似乎在不如意的时候,购物和大把地花钱是他们来缓解压力、平衡情绪和宣泄无奈的最佳方式。
1.为平衡情绪买单
张先生是某科研院所里德高望重的人物,这次老所长退休,他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他每天都急切地等待这个好消息,但是最终,新所长却是从其他的单位调来的,张先生的希望一下子破灭了,十分懊恼。想找朋友谈谈,又觉得说不出口,很丢人。当他无目的地在路上走的时候,正巧路过一家商场,就顺路走了进去。在商场中,服务员热情地介绍了他要看的东西,当他买下的时候,还夸张先生有眼光、有品位。这样,张先生把兜里的现金花光后,又接着刷卡,卡透支后,才拿着东西,兴冲冲地回家了。到家后,他看着自己买的东西很多是没用的,又想到妻子回家后的一顿唠叨,心情更加郁闷。
分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当不了将军的士兵,也不见得就不是个好士兵。有进取心是值得表扬的,但对一些事情,人们要正确认识。有很多事情,其决定因素很多,有些是可以想到的,有些因素是事先无法预知的。且领导的欣赏水平也不一样,一件事情只要尽力了,就不要过度地自责。像张先生这个情况,应当找朋友聊聊,不要有自卑心理,适时地把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对于自己的身心都有好处。疯狂地购物,也许在当时来说是有效的,但却要付出金钱代价,买了许多不适用的东西还是要后悔,那就得不偿失了。疯狂购物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偶尔一次还可以,但是一旦形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为缓解压力买单
杨小姐是外企的白领,平时工作的压力很大,老板交代的任务很艰巨,完成得不好还要受到老板的质疑,有时也情不自禁地想,自己能力是否存在问题。一次她在很压抑的时候到商场逛了一圈,买了很多的东西后觉得很过瘾,于是,她接着买了更多的东西,在商场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可是回到家中才想起,明天要交的创意还没做,自己的房租还没交。
分析:很多的白领阶层,都有很大的精神负担,当杨小姐为了缓解压力而到商场购物时,商场给她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服务员都会关注她,受到了服务员的重视,她的欣赏目光也会得到肯定,当她埋单时,还会让服务员很羡慕,对她的能力给予肯定。但是她离开了商场这个特定的环境,一点儿也不能激发她工作的热情,反而会因为她的提前透支,平添更多的烦恼。
3.为失落情绪买单
前几天李小姐接到男友的电话,说他们不适合,应该分手,让她以后找个合适的男友,并请李小姐以后不要再和他联络。李小姐还没缓过神儿,对方已经挂了电话。再打,对方关机,找到他租的房子,房东说已经搬了家,问他的朋友,都说最近没什么联系。就这样,李小姐在家待了两天,两天中她不停地想,自己到底哪里没做好,哪里出了错。想到她为男友付出的点点滴滴,她觉得现在这样折磨自己真是不值,于是决定重新振作起来,首先要做的便是买东西,彻底地改变自己。于是她拿着自己的全部存款,到商场疯狂购物,把自己平时很喜欢又没舍得买的东西买了个遍,即使是现在不使用的东西,只要自己觉得好,就统统买下,直到信用卡透支。但当她回家后,依然觉得很难过,这堆东西没能抚平她失恋的伤口。
分析:像这样的情况生活中很多见,特别是女孩子失恋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要么疯狂购物,要么就到饭店海吃一顿,还有的疯狂上网,所以现在才会出现这么多的“购物狂”、“贪吃狂”、“上网狂”。当她疯狂购物时,她的很多观点会得到服务员的认可,使她产生一种归属感,用金钱找回被朋友抛弃的平衡。但离开商场后,她还会觉得失落。当你选择这种快速的满足方法时,一定要有个限度,对自己的购物需求要有准确判断。不要当你不高兴、空虚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就去购物,因为你购物回来后会很快又产生失落感,然后再买,陷入恶性循环中,永远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
(三)解决之道
1.清醒地认识压力,对待压力
对自己的日常工作等方面带来的压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压力,并尽量找寻合适的途径予以释放,比如可以通过和朋友聊天、和亲近的人分担等方式。
2.养成记账的习惯
将所买的东西统计一下,看看哪些是没用的或多余的并计算出你浪费金钱的数目和由此产生的利息或投资损失。
3.用“改日再来”的延缓方针
在垂青某商品时,先不急于掏钱,而是暗示自己:“改天再来吧”,下次来时由于心情变化,购物欲可能下降。
4.避免独自一人购物
独自一人上街,又有孤独感受时,常常经不住货主的劝说而掏了腰包。缓解的有效方法是:对可买可不买的商品狠狠地杀价,这势必造成碰壁或讨价还价之局面,而且砍价可使人不再孤独。
5.尝试一些直接效果比较好的做法
比如,出门不要带太多的钱;每次出去购买日用品之前想清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必要时可以找一个同伴一块儿去购买,并请求同伴在自己有失控表现时予以帮助提醒。
6.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地方
每当产生购物欲望时,尽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将精神分散到其他事情上去,淡忘购物。心中空虚、压抑、无聊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去做些较激烈的体育运动,而不去逛街购物。
总之,克服贪购心理及贪购行为的关键之处,在于搞清楚购物欲望的背后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否有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是无法应对压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当一个人敢于面对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时,心理才会平衡。
(四)测试
你有购物癖吗?
1.你会在生气的时候购物吗?
2.你会在悲伤的时候购物吗?
3.你会在怀旧的情绪中买东西吗?
4.你会为了赶时髦而买东西吗?
5.当你闲暇的时候,你会把购物当作一种消遣吗?
6.一进入商场,你就一种无法抑制的购物冲动吗?
7.当你看上一件商品,但是你却并不需要它,你仍然会不顾一切地买下它吗?
8.当你买了许多你并不需要的东西之后,你却不感到后悔吗?
9.你会带上许多现金或信用卡逛商场吗?
10.你有购物前列购物清单的习惯吗?
评析:
1~9题回答“是”得1分,10题回答“否”得1分。
得分在5分以上,你已经有了购物癖的倾向。
5分以下,你还不用担心,暂时没有购物狂的心理。
赌瘾:一天不赌,我就难受
(一)问题描述
44岁的林先生原本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私人老板,从开小饭店起家,与妻子起早贪黑辛苦了几年,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开了两家大酒店,资产数百万元,家境十分宽裕。
偶尔一次,林先生因为生意上的原因,陪几个老板赌钱,第一次他的手气特别好,一个晚上就赢了3万多元。没过多久,林先生又与几个人打麻将,也是“满载而归”。从此,林先生迷上了赌博,甚至连酒店也爱管不管的。后来,林先生在赌桌上不再春风得意,总是输多赢少。为了扳回本钱,他更是变本加厉地疯赌。三年下来,他不仅把原来的积蓄全部输掉,还准备把两个酒店也卖掉。这个时候,全家人都联合起来劝他戒赌。林先生也知道赌博不好,但他一天不赌博就不舒服,至今都没有戒赌成功。
(二)问题分析
曾几何时,赌博这个恶习慢慢开始侵蚀着我们的生活,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被毁灭,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显而易见,多少人最终因为参与赌博而堕入毁灭的深渊……
赌博这个社会毒瘤难以彻底剔除,归根结蒂在于部分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致富心理。具体来看,参赌心理分为以下几种:
1.为赢利而赌。参赌者获胜的机会越大,其参赌的动机越强;赌注得失的差额越大,其对赌徒的吸引力也就越大。赌徒如果在赌场赢了,促使他继续赌,想赢得更多;输了,想把损失挽回,也会促使他继续赌下去。这对赌徒形成一种间歇性的强化机制,使他们在希望与绝望之间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2.为娱乐而赌。很多人在游戏中加入了赌博的成分,由于赌的数额很小,赢了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输了损失也不大。但由于金钱对人的巨大诱惑,这种以娱乐为主的动机,很容易发展为赢利的动机。
3.从参赌之中体验竞争。技术性赌赛活动的竞争性很强,有些人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希望通过参赌战胜对手,以满足好胜心理。
4.通过参赌寻求刺激。其参赌项目越富刺激性和冒险性,对以赌博寻求刺激的人吸引力就越大。
5.想以参赌逃避社会现实。这些人开始的动机多是在于逃避家庭或者社会对自己的压力或责任,达到麻醉自己的作用。
对某种东西成瘾就是对它有依赖性。所以,人的某些行为,如赌博,也能像药物、酒精等物质一样,因对其产生依赖性而成瘾。
尽管赌博的种类多种多样,但赌注却无一例外都是幸福,所谓“赌海无边,回头是岸”。
至于赌博的危害,简单地说,从家庭来看,由于参赌者必须占用大量时间,并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时会耗尽家庭财产,背上满身债务,也缺少与家人团聚的时间;还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导致家庭不睦、子女教育不良,甚至与配偶分居或离异,导致配偶自杀等家庭悲剧;从社会角度看,赌博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而且常常与犯罪联系在一起,从而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治安;从医学角度看,赌博更是健康的大敌,赌博成瘾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经常参赌之人,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因求赢心切,或输了又想捞回来,常提心吊胆,心绪不宁;因债台高筑,导致家庭失和,因而吵闹或打闹不休,故烦恼、愤怒;因一夜之间突发横财,又兴奋激动、狂喜等,各种情绪变化往往交织在一起。长期处在紧张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会导致心理、生理上的许多疾病。
(三)解决之道
1.避免出席任何赌博场合,培养其他可取代赌博的嗜好,打消赌博的念头。
2.定一个限额,无论你正在赢钱或输钱,只要赌款达到所定的限额,便立即停止赌博。
3.控制精神压力,定时做运动(如缓步跑)及学习松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珈),或进行休闲活动(如听音乐、与朋友逛街),借此驱走闷气,舒缓紧张的情绪。
4.养成记录的习惯,写日记可助你了解自己的赌博行为,找出赌博的倾向和模式。例如,你可能发现,每当你感到苦闷或失落、手上持有现金或当你需要用钱时,便会赌博。这些记录便可助你找出抑制赌博的有效方法。你可通过各种方法,恰当地满足不同的需要。
(四)测试
你有赌瘾吗?
1.你是否经常赌博?
2.你在学校或者公司有没有赌博行为?
3.你是否有过不上学或者不上班而去赌博?
4.你是否觉得赌博比学习或者上班更重要?
5.你是否经常将你的空闲时间花在赌博活动上,比如玩牌、赌马等。
6.你是否经常觉得在你的消遣活动中赌博是最兴奋刺激的?
7.你是否在赌博的时候就会不知日夜及忘记身边其他的事情?
8.你是否常常就自己的赌博行为而发“白日夢”?
9.你是否觉得你的朋友因为你赌博而特別注意你而当你贏钱时他们都羨慕你?
10.你是否当贏钱时会因相信自己会继续贏下去而“乘胜追击”?
11.你是否当输钱时会觉得自己应尽快继续下注以“收复失地”?
12.你是否经常将自己的零用钱(例如原本想用来吃午餐、购买衣服或其他自己喜爱的东西的金钱)用来赌博?
13.你是否曾要借钱来赌博?
14.你是否曾要卖掉一些自己喜爱或有纪念价值的东西来筹赌本或还赌债?
15.你曾否做出一些行为以避免你的家人或朋友知道你赌得多大或多少?
16.你是否曾因自己的赌博行为而撒谎(例如:你输了钱之后对人说自己并没有赌或说自己贏了钱)?
17.你是否曾因自己的赌博行为而与父母或朋友发生争执?
18.你是否曾因输了钱而感到沮丧、内疚或因而失眠?
19.你是否曾想过以自杀来解决自己赌博的问题?
20.你的父母或其中一个有没有经常赌博?
评析:
如果你对其中的两项以下回答“是”,那么你放心,你还没有赌博问题;如果你对其中3~4题回答“是”,那么你应该反省自己的赌博问题是否开始失控;如果你对其中至少有5题回答“是”,那么你的赌博行为已经开始失控,你已经赌博成瘾了。
信息成瘾:买报纸胜过吃早饭
(一)问题描述
刘先生刚过而立之年,为人开朗而且慷慨,在某知名出版社做编辑,和同事之间关系处理得很好。但最近一些日子不知为什么,总是提不起精神,睡不好也吃不香,还莫名其妙地跟妻子大吵了一通,在此之后,办公室的同事都很小心翼翼地和他讲话,生怕什么地方不对头。刘先生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变化,并到医院仔细检查了一圈,结果什么病也没有查出来。
与刘先生相类似,在一家网站担任编辑的王小姐也有这同样的烦恼。王小姐的工作是每天浏览国内外各种传媒上的行业信息,经筛选后摘录到自己的网站上。近日她也得了一种怪病:每到晚上就觉得头痛,并且还有呕吐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是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与同事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二)问题分析
像刘先生和王小姐这样的情况,一般认为是属于信息焦虑综合征的症状表现。所谓信息焦虑综合征,又称知识焦虑综合征。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的孙彼得教授。孙教授认为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症状,这些症状非常接近于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症状。孙教授将其称为信息焦虑综合征。
现代社会,大量地吸收信息,有时候并非是由于人的主动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被动的行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被逼无奈。从日常生活上看,每天连续看电视、听广播的人和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的人都很容易引发焦虑。从职业来讲,像记者、广告员、信息员、网站管理员、图书编辑等等都是该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也有专家认为,像刘先生和王小姐这样的情况,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病态来对待,但是尽管如此,专家还是提醒,一定要注意对自身的关注。身体的任何不适都可能为自己带来健康损害,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表的一份专家报告预测中指出,目前就全球范围而言精神病已经成人类的第二杀手,仅次于癌症。而焦虑症或过度焦虑则属于精神病科的高发症。大家都会有类似的感觉:有一天你的心情好极了,而第二天你的心情却又糟糕透了。两者相比可以说一个是天堂的快乐,而一个是地狱的痛楚。其实引起这种截然不同情感的事件和客观理由都是次要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真正严重地影响我们情感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心情。
人类的心理疾病并没有随着医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而得到缓解,相反的,科技与文明把人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所谓的知识焦虑症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属于一种焦虑症的异化形式。由于生活或工作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这就必然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急躁。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果不懂得恰时地放松和调节,就极有可能会给你的精神及生理造成伤害。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一方面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确实无限浩大。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一个无知的孩童,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严重者则导致心理疾患。所有这些,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一般来说,信息焦虑综合征的症状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信息消化不良:患者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信息,却来不及对之进行处理,时间一长,便会出现偏头痛、头昏脑胀、注意力分散等现象,比较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心律不齐、紧张性休克等;第二种是信息干扰:患者大脑中可能同时贮存着大量同类信息,对于各种信息接触过多,如果不善于分析和处理,就会变得思绪混乱,判断力下降,同时带来一系列情绪上的困扰,甚至是生理不适;第三种是信息恐惧:由于知识更新过快,患者不得不拼命学习新的知识。有些人就因此而顾虑重重,感到自己负担过重或担心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后出现惶恐不安、失眠健忘、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
值得庆幸的是,信息焦虑综合征或知识焦虑综合征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它会转变为某种精神疾病。只要患者能够正确意识到自己发病的原因,并正确对待自己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够有效缓解的。
(三)解决之道
1.一定要保证自己每天有足够的睡眠,一般应该保证有九小时或更多。每天睡前坚持锻炼15分钟,尽量过有规律的生活,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娱乐活动。
2.提醒自己每天尽量减少接触各种信息量较大的媒体,阅读品种最好不要超过两种,尽量避免大量信息对自己的刺激。
3.给自己每天的工作制定一个计划,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并且尽量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4.注意自己饮食习惯方面的问题,去除不良习惯,增加各种绿色蔬菜的食用量,保证每天的饮水量,最好不少于三千至四千毫升。应该彻底减少自己使用刺激性物质的机会,严禁饮酒。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营养神经的药物。
当患者对所谓的信息焦虑症有了一个清醒认识之后,患者就可以很容易地将之摆脱,重返正常生活。
烟瘾:难以忍受手头没有烟的感觉
(一)问题描述
苏先生刚过而立之年,却是一位老烟民了,有十多年的烟龄。他自称,从16岁开始就跟着周围的朋友们学抽烟,当时觉得抽烟的人看上去很有气质,于是就慢慢学会了,然后烟瘾越来越大。
步入社会后,他平均每天要抽掉两包烟,周末和朋友聚会时则更多。虽然家人都不赞成他抽烟,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现在,他和妻子商量好,准备生一个孩子,但医生强烈建议他戒烟,苏先生为此深感苦恼。
(二)问题分析
吸烟是一种后天形成的不良嗜好,它对自己、他人和环境都有较大危害。全世界每年因吸烟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50万之多,可以说,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3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由好几种物质混合而成,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黏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有降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的能力。有资料表明,一个每天吸15~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几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和心脏病的几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2倍。吸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同时,吸烟也增加了患高血压病的危险。
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是指不愿吸烟的人被迫吸入别人吐出来的、夹有大量卷烟毒性物质的空气15分钟以上。被动吸烟者可能遭致与吸烟者同样的病症。
吸烟主要是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是好奇;二是模仿。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大烟鬼,这些伟人形象与吸烟联系如此紧密,无形中便成了一种力量和自信的象征,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去模仿。此外,成人或同伴的影响,吸烟者那种潇洒自如、悠然自得的神态对青少年有极大的诱惑力,吸引着年轻人去模仿。此外,还有交际的需要。在中国吸烟已成为一种交际手段,敬烟往往是社交的序曲,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互相敬烟能沟通感情,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许多人开始吸烟纯粹是因为社交上的应酬,但随着这种“礼尚往来”的增多,最终加入到吸烟者的行列。消愁和提神也是烟瘾形成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之道
1.消除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