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个知青在一旁站着,他们都没轮到招工指标,神情焦灼,这些知青都在这边待好几年了,最长的都有七八年,从青涩的毛头小子,变成了稳重沧桑的老大哥,有些都快进入而立之年了,可回城之日遥遥无期,他们已经绝望了。
“看来咱们要在这边安家立业了,别想着回城了。”年纪最大的男知青名叫张树德,也是泸城人,他今年29岁,八年前就过来了,是在这边时间最长的知青。
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再加上营养不良,张树德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十来岁,满脸沧桑,本是读书人的手,布满了老茧和裂纹,如果不是戴了副眼镜,一眼看去就是个庄稼汉。
张树德长叹了口气,他家里境况一般,没有能力替他走关系,这些年眼看着其他知青一批接着一批回城,只有他年年如今日,一直据守不动,他的心里不难过是假的。
他也想回城啊!
哪怕回去扫厕所都成,他真的不想再待在这儿了,食物气候,风土人情,哪怕待了八年,他还是不习惯。
而且他也不想当农夫,他是高中生,他有文化,如果不是来了农村,他应该能考上大学,用他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而不是在这边开荒种地。
“认命吧,咱们以后就留下来种地吧,唉!”
其他几个知青待的时间也不短,都和张树德一样,家里没关系,只能眼睁睁地羡慕其他人。
几个老知青又齐齐叹了口气,不由自主地看向一旁和人说话的苏眉,年轻美丽,很快就要回城了,他们的眼神都是羡慕的,不过他们并不嫉妒,苏眉这次舍己救人,救的还是宝贵的科学家,招工指标给她无可厚非。
至于杨伟那几个,他们也不嫉妒,人家有个好爹,生出来就比他们高一头,嫉妒不来的。
还是认命吧!
苏眉听到了张树德几人的谈话,便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其实你们可以参加高考的。”
除了招工回城,高考是最直接有效的回城方法,但也是最难的。
去年国家宣布了恢复高考,只去年就考了两次,今年七月考了一次,总共考三次,很多知青都报考了,大家都拿出了开荒的劲头,想成为光荣的大学生。
但想像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教材和高考资料相当稀缺,有些家里有关系的,会寄过来,但就算在泸城,高考资料都是非常难搞的,一份资料百人求,靠自学真的很难,最好的办法是上补习班,有老师专门讲解,再系统学习,考上大学的机率高很多。
但知青根本没机会上补习班,甚至连资料都不齐全,白天要干繁重的农活,累得要死要活,晚上还要看书做题,能坚持下来的真没几个。
当初热血沸腾想高考的那些人,还没凹到高考就放弃了,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的寥寥无几。
最后能考上的更是屈指可数,前三次高考,苏眉他们团考上的不超过一个手掌,而且这些人都是家里在泸城和帝都这样的大城市,家里还有关系,能搞到宝贵的高考资料,然后家里条件好,寄钱寄东西,这几人长期请病假在宿舍看书,工资也不要了,就只一心读书。
这样学习效率高了许多,但也是勉强考上,还是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