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
后世的军事专家在提及18、19世纪战争中的步骑对抗时,往往会忽略炮兵的作用。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炮兵并不是摆在步兵阵地后方的支援性武器,而是直接摆放在第一线,用来直射的“大号火枪”。这种“大号火枪”的有效射程一般都在500米开外,远远大于弓箭和步枪。而在这个距离之外,结阵前进的骑兵,仍然可能被9磅或12磅大炮的火力杀伤。如果等到以拿破仑三世的名字命名的拿破仑大炮(12磅野战炮,是前装炮时代的巅峰产品)被铸造出来后,骑兵在1000米外行动都毫无安全可言了。
可不能小看这500米到1000米的距离对骑兵的不利影响,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骑兵需要冒着敌人的大炮火力冲锋,还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更远的距离上发起冲锋!否则骑兵就得在敌人大炮的轰击下等待冲击的命令了。
而冲锋距离的加大,对马匹的体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毕竟驮着一个穿着盔甲那种长枪的骑兵飞速奔跑绝对是一件体力活儿。为此,西方国家利用人工选种的方法,培育出了体力、耐力和爆发力都较为出色的马种,从而使骑兵冲锋的距离不断加大。而满清骑兵所用的蒙古马,虽然有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对食物的要求极低等优点。然而却也有个头小、负重差、速度慢、爆发力小等缺点。
当然,这并不是说蒙古马不好。事实上,在弓马取天下的时代,蒙古马好养活和巨大的数量优势,已经决定了它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其它的马匹更加适合充当军马。但是在大炮成为战争之神以后,蒙古马在体力上的劣势就显露无遗了。
“下马!”
在距离明军空心方阵1000米开外,清军马队的指挥官傅方下达了下马蓄力的命令。和后世影视作品中。骑兵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画面不同,傅方带领的马队是慢慢走到明军侧翼的……要是放开了跑上几公里,这些马儿的体力可就耗尽了。待会儿还拿什么冲锋——实际上除了那种一人双马、三马甚至是六马,轮流骑乘的战术。普通一人一马的骑兵的机动性比步兵强不了多少。这马儿可是非常娇贵的动物,可不能把它们当驴子使唤。
而草原骑兵的战斗力大半也源于此,他们的马匹供应极度充足,根本不怕把马跑死跑瘦,所以机动性永远高于汉民族的骑兵。
健锐营马队的一个协领这时过来向傅方行礼道:“傅大人,不如直接冲阵吧!让逆贼领教领教咱们满洲的骑射!”
“逆贼摆的是空心方阵,这是西洋步兵克骑兵的打法。”傅方也读过恩格斯的《泰西兵略》。知道明军步兵的方阵不好对付。
“这阵能克骑兵?傅大人,您莫开玩笑了。”那协领看来一眼明军的空心方阵,笑了起来。
步克骑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实际上只要步兵结个什么阵,通常都能克制住骑兵的冲击!要不然没有骑兵优势的汉族怎么可能占住中原这块在东方来说一等一的宝地?
传统的重甲长枪弓弩相配合。也能像个刺猬一样,让草原上来的骑兵无可奈何。呃,也不真是无可奈何,他们有两个办法。一是围困;二是疲劳战。因为步兵在不结阵的情况下很难对抗冲击力强大的骑兵,而结阵的步兵又无法机动。所以围困一直是骑兵对付步兵大阵的最佳手段。而疲劳战则是反复冲击,当然不一定是真的冲,而是一恐吓性的冲击,为的就是消耗步兵的体力和箭簇。
所以历史上的步骑对抗,极少有一锤子买卖。往往要反复较量上一整天甚至更久,实在是一件很费力气的活儿。
如现在明军步兵摆出的空心方阵,如果不是装备滑膛枪和大炮,是很难抵挡住骑兵反复冲击的。而在滑膛枪、来复枪和大炮称霸战场的时代,骑兵再别想反复冲击步兵方阵了。因为被步枪的铅弹和大炮的炮弹击中基本上就死人一个了,即使没有当场死亡,19世纪的杀人医生们也会送他们上路(不过这个情况已经被朱济世部分改变了)。多冲上几次,步兵还没垮,骑兵就先死绝了。
“要是不冲,就得绕道,起码多走十里地,要不放开跑的话,至少要一个时辰。”那协领皱着眉头道,“要是跑马过去,又得花不少时间蓄力。到时候这个步兵大阵可能会和朱逆会合……”
“唉!咱们犯了个错误!”傅方忽然拍了下巴掌,“咱们该带1000洋枪队和几门大炮过来!我记得《泰西兵略》上面介绍的骑兵战例大多都是步、骑、炮配合作战的。如果咱们手里有洋枪队和大炮,就能用洋枪队攻其正面,用骑兵攻其侧翼,破阵就不难了!”
“可是现在……”那协领指了指正面战场的方向,“傅大人,僧王那里可已经尽全力在攻了,如果咱们不动的话,僧王就要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