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心之如莲> 第282章 澄清谣言化敌为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澄清谣言化敌为友(1 / 2)

心之如莲 慧熙觉 更新时间 2022-05-10

 且说这两月骅幼慈组织的《学佛解惑》道前基础班已经快要结课了。第一期的学员除了二十几名会员以外,另外还有迦行师、倪奕鹤、素娥、郭迟易、祝容芳、陆涛一干人等。

周末这天下午,上完了课,学员们纷纷散场离去。骅幼慈却单独拉了冯立程和迦行师来到自己办公室。三人围在她那张小方几前坐定后,她一面泡茶一面笑道:“今儿叫你俩来尝尝我这梯己茶,别人来了我可是不给的哟!”冯立程笑道:“这是什么茶?”

骅幼慈笑道:“白芽奇兰茶。素娥那边弄来的。”说着,一泡芬芳四溢的茶便泡好了,三人一尝,入口微苦,过后却兰香幽长、滋味醇爽、回甘绵长,唇齿留香,便都道好喝!冯立程道:“这个口味比较重,可能一般人比较不能适应这个味道。”骅幼慈笑道:“是。这个白芽奇兰茶是乌龙茶家族里的后起之秀。产在福建平和县大芹山麓的崎岭、九峰一带,那里山峦起伏、山高雾多、土壤肥沃,培育的奇兰茶香味清高,只是入口气重,略有滞涩之感,但也恰恰是这奇兰茶的特别之处,只是一般人可能刚开始会有点儿喝不习惯,但是一旦喝惯了,会上瘾的!”

冯立程笑道:“你是不是就已经上瘾了?”骅幼慈莞尔一笑,道:“有点儿!”却听迦行师笑道:“我不太会品茶,喝也喝不出什么区别来,感觉好像都差不多!”

骅幼慈瞧了瞧她,笑道:“你最近好像气色还不错!这期《学佛解惑》道前基础班也快结业了,感觉怎么样?”迦行师笑道:“我感觉还不错啊,现在跟着大家一起上课、研讨,比那会儿我一个人在寺院里闷着看书强多了。”骅幼慈道:“其实今儿请你和冯老师过来,就是想跟你说一下上次筱筱打印给你看的那篇东西的事儿。”说着,便从后面办公桌上拿了一页纸过来递在迦行师手上,道:“这个是至尊法王针对这次谣言公开发布的回应文章。你回去仔细看一下。”

只见迦行师拿着那页纸读了起来,却听骅幼慈继续道:“其实,我们上回去吉隆坡灌顶的时候,这个事儿我就请示过上师了。后来,那边的师兄告诉我,这个造谣诽谤法王的人是被人利用了,后来他主动来找法王忏悔,法王也原谅他了。可是他……他没过多久还是得胃癌死了……”

迦行师听罢,便有些惊恐的抬起头来望着她,道:“为什么?”骅幼慈道:“如是因如是果……所以他才来忏悔……”迦行师道:“难道佛也会降罪吗?”骅幼慈摇头道:“因果自负,不是佛菩萨降罪。释迦牟尼佛之所以给我们讲那么多因果的道理,只是因为他看到这个‘因果’的真相,他只是告诉我们而已,‘因果’又不是佛创造的。罪业也不是佛可以帮众生拿走的,如果可以拿走的话,以佛的大悲悯早拿走了。可是如是因如是果,自作自受,谁也替不了呀!”

这时,方听冯立程道:“现在这个末法时代,众生颠倒,不信因果,所以才拼命的追逐着自己的欲望去造业。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因果的现象,怎么就能睁着眼睛说瞎话,说‘没有因果’呢?你比方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会得豆,种豆也不会得瓜,这就是最简单的因果现象,可是偏偏就有人不相信。如果众生连‘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都不信了,那大家还能‘依’什么作为自己身、语、意的准则呢?没有了这个‘依’,最后也只能靠法律,可是你们看看现在社会上的各种犯罪和乱象,都是‘不信因果’所带来的过患,法律也管不了这么细。所以,佛说‘因果’,并不是要拿‘因果’来吓唬我们,而是希望众生能够明白‘因果’的道理,遵循善因善果的自然规律,去修善戒恶。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烦恼心太重,五欲炽盛,自己根本没有办法调伏,如果听到‘因果’这么可怕,早被吓呆了,就干脆来个‘掩耳盗铃’算了!”

迦行师听了二人的一番因果论,不禁低头想了想,复又问道:“可我还是想不通,既然说佛对众生大慈大悲,那为什么又说谤佛、谤法等这样的罪业特别的重,比杀恒河沙数的众生罪业还要重,那又是为什么呢?”骅幼慈道:“还是因果的道理。比如说一个人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和杀死一个其他不相干的人,你说哪一个比较恶毒?”

迦行师道:“那当然是杀自己父母的恶毒啊!父母可是生养我们的人啊,再怎么也不能杀呀!”骅幼慈道:“是的。所以说,父母是我们的‘恩田’,杀父弑母的罪业极重,比杀一般人或者畜生等都重许多,就是这个因故。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大过其他人。那佛也是一样,因为佛是尽一切过失,得一切圆满,且是普度一切众生的,所以只要是‘轻毁’,罪就比一般的重许多,因为佛的‘功德’大啊。反过来说,你只要供养诸佛,在佛面前做一点点功德,也胜过其他,也是这个因故。这就是因果相当的道理。”

迦行师听罢,点头道:“哦!你们这么说我就明白了!唉,看来要真正的了解‘因果’还真没这么简单!”冯立程笑道:“你说的对。所以上师在《菩提道》下士道里讲‘八暇十圆满’的暇满人身,其中有一条就是‘深信因果’。这个信,是‘净信’,了解的信,决定的信,最后是身体力行的信,而不是迷信。如果嘴上说‘信因果’,但实际对因果的道理一点也不了解,各种行事又倒因倒果,那也不能算的。所以,真正佛法才是教我们‘破除迷信’的呢!”两人一面点头,一面又品了一回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