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绿茵风云> 二十六、进步,提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六、进步,提高(2 / 2)

绿茵风云 烟柳岸 更新时间 2022-05-05

人数只有六人,抢球玩也没意思,到篮球场上踢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这种比赛人多了反而不好,最好踢八人,一边分别四人。以篮球场的边界为边界,球门就用篮球架下边的那两根立柱形成的框,只有不足一米的宽度,也比较适合做球门。用这种方式进行比赛有个好处,能够提高在小范围的配合技术,提高脚法的细腻程度。而且,由于场地小,所以不适合起大脚和高球。比赛时不存在越位,罚球边线球不用手,而是放在地下用脚。

学校共有两块篮球场,在教学楼的前面,两块球场都是南北走向平行着教学楼的。有几个学生在打篮球,看到老师拿着足球,就自觉的到另一块去玩了。反正是投散篮,在哪儿都一样。有两个站在旁边的,看样子喜欢足球,赵声鹏叫他们一起踢,很高兴的就加入了。这样,刚好八个人,学生一边一个,老师则是付军,赵声鹏,冯全博一组;另一组是杨雨峰,岳海阳,还有尹志刚。实力差不多,踢起来有一定的对抗性。

比赛开始。由于规定只有在禁区范围射门门才有效,所以一开始双方都把学生放在门前,负责专门守门。球门太小了,又有人把守,想要进球很困难。而且,场地很小,传球慢了会被堵截,快了,拿球的就增加了难度。技术比较细腻的是杨雨峰和赵声鹏,赵声鹏腿比较长,控球时比别人的范围要大,在抢球队员估计他触不到球时,他常常一伸脚就能触到球,达到控球的目的。而杨雨峰出脚快,转身快,所以在运动中连续控球时比较灵活,能够一下子过多人。但经常被断球,特别是球处于慢速或静止状态时,更是不清楚该如何处理,常常被断。从身体的对抗性来看,他和付军及尹志刚根本无法相比,会被对方轻易地就挤开。

毕竟场地很小,传球的空间有限,所以很多时候个人带球突破就很重要,能够给队友创造机会。过了一个人后,传球的空间就会增大,而且传球后往往就能直接威胁对方的球门。杨雨峰尝试几次,但想带球过人实在很难。双方拼了几个回合都无功而返,在对方的进攻被化解后,杨雨峰从后场罚球给尹志刚,然后自己跟上,向前场压。尹志刚得到球后,想往前带,但赵声鹏已经压了上来,就把球传回给上来的杨雨峰。这时,岳海阳在左路,尹志刚在右路,他们身边都分别有付军和赵声鹏跟着。杨雨峰没传球,直接往前带,冯全博迎着上来堵截。要过冯全博还是很容易的,杨雨峰带着球迎着就上去,不过,他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步伐,不再跨大步,而是用碎步。由于两脚距离变小,出脚的频率变得更快。就在他带球到了冯全博能够触球的范围,冯全博快速的伸出右脚,直接来捅球。但杨雨峰离球的距离更小,虽然冯全博先出脚,但用紧挨着的右脚外侧向右边轻轻一拨,使冯全博的脚扑了个空。紧接着,杨雨峰用右脚脚功把球往前趟了一下,身体跟进,就过了冯全博。想要传球,可赵声鹏已经压了上来。他马上把步幅变小,还隔着一段距离,赵声鹏已伸出右脚来断球。本来,常人是够不到球的,可他的脚很快就要把球给断走。但还是由于距离的原因,杨雨峰虽然出脚在后,还是首先把球用右脚拨向了左边,并接着趟了一下,又过了赵声鹏。

“好球!”

尹志刚站在一旁喝彩道,并快速的往中路走,准备接应杨雨峰。付军盯着岳海阳,没法抽身,现在只剩下守在门前的学生。因为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一气呵成的,所以被过了的人还没撤回来。那个学生见杨雨峰带着球往自己扑了上来,就一下子压了出来。

“就守在门前!”

付军喊道。可是,已经晚了。在他的脚还未触到球的瞬间,杨雨峰用同样的方法把球往右边一拨,并侧身晃过了他。他出脚的动作很小,过了学生后球只是慢慢的向前滚,所以他跟上用右脚脚功轻轻一推,就把球送进了球门。1比0,终于打破了僵局。杨雨峰舒了口气,但更多的是对带球过人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

尹志刚带球没有自信,他的特长是堵截,抢点准确,出脚干脆。付军意识好,能够在对方过了的情况下用身体倚开对方,把球断掉;带球过人能力也不错,往往通过反复变线的方式晃开对方。岳海阳的特点是变速加变线,在带球突破时突然反向扣球,让对方在惯性的作用下来不及反应,从而摆脱对方的纠缠。赵声鹏的特点和杨雨峰比较接近,都不属于速度和力量型,靠的是灵活和比较好的球感,但赵声鹏虽然有身高的优势,可在爆发力方面没杨雨峰好。

杨雨峰有了一次经验以后,带球过人就更自信了。在没有人盯防的情况下,他采用正常的步幅,一旦有人堵截,立刻换成碎步。本来一不的距离他用三步来完成,缩短了距离也就同时缩短了反应时间,触一次球的机会就变成了有三次机会,频率更快了。而且,杨雨峰发现,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到后发先至。他发现,要过冯全博和赵声鹏变容易了,过付军的机会也增大了。但付军经验要好得多,又有身体的优势,在很多情况下,即使被晃开,仍然能够快速地转身卡住位置。只有在速度也比较快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惯性的影响,他才没办法回身。

其他人也看出了一点门道,但没有调整步伐的习惯。特别是冯全博和赵声鹏,他们就不信邪,一见到杨雨峰带球,马上就上来抢断,可往往成功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冯全博,就硬是没有一次成功。有了这种经验,杨雨峰不再在乎输赢,往往本来已经该传球了,可他还是固执的盘带,也使他们丧失了很多好的进球机会。这样,本来有优势的一方也变得差距不大,最后,杨雨峰他们只多进了一个球。

但是,对于杨雨峰而言,要的是进步,要的是提高。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