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乱明天下一根钉> 第一百七十四章 组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章 组织(1 / 2)

乱明天下一根钉 面人儿 更新时间 2019-09-14

 东曲阜,大明朝凡是认识俩字的就没有人不知道的。

曲阜,圣人出生的地儿。

因为孔家的存在,曲阜要比其他城市热闹繁华的多。

虽然京城那块儿被建奴搅了个天翻地覆,但曲阜在山东的大南边,离河南近,离北直隶那还远着喝呢。所以,不管建奴有多凶残,在曲阜,都还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如今的曲阜城是新建的。

正德六年,河北反贼刘六刘七领着一伙泥腿子闯进了曲阜,他们把官衙和很多民居一把火都给少了。后来,武宗皇帝朱厚下令山东巡抚以孔庙为中心重建新城。这就是现在的曲阜,说起来,这才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

曲阜新建之后,孔家的地更是显赫,曲阜的一切更都是以孔家为核心。在曲阜,地价比京城也便宜不了多少,所以除了孔家,敢上这儿来开买卖的都不是一般的买卖人。

县城西大街的广顺丰是一家杂货店,老板姓马,叫马广仁。马老板年纪不大,才二十四五岁,山西人。

提起这位马老板,凡是的都得挑一挑大拇指,赞一个。马老板人虽然年轻,但人好,见人不笑不说话,而且还特仗义。另外,马老板脑子活泛,又肯吃苦,做买卖有一套,尽管才开张不到半年,但字号就创出去了。

要说人山西人有钱呢,那是真能吃苦,从买卖开张的那天起,马老板从来不在店里等客上门,而是亲自赶着辆大车,拉着各种杂货乡下去卖。

不管多偏僻。就有马老板不去地地儿。而且还不是去一次。月八地就会重走一遍。现在地马老板和他那几个伙计。对整个曲阜县地了解程度。那真是简直比地头蛇还地头蛇呢。

还有三天就是腊八了。那可是曲地一个大热闹日子。

这天孔家要熬腊八粥。

孔家熬腊八粥可不是个小事儿。佛堂楼有成千上万尊神和佛。每尊佛神面前都要供一碗粥;两千来年了。祖先也不知有多少。每个牌位前也要供上一碗;再加上活人用地。加在一起不下万余份。

要熬这么多粥。材料用地自然少不了。而这么大地用量孔家不可能自产。很多材料都需要从外面购买。

银子砸脑袋上了。今年马老板成了孔家最大地供应商。

给孔家供货,自然要小心再小心果一个不好,这不仅仅砸牌子,还可能得吃上官司,马老板自然得加上一百二十分的小心。

马上就要过年了房里本就堆满了各种年货,但为了孔家的这单买卖老板又专门辟出了库房,单独存放给孔家的货物。

正常供货自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怕就怕有人使坏。

孔家是多大的家族,子子孙孙有多少,一般人是无法想像的。孔家就像是个大金字塔,最顶端是嫡子嫡孙面一层一层的就是各个旁支的孔姓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么多的孔家人大都靠着孔家这口大锅吃饭。曲阜城的买卖很多都是孔家人开的,或者是孔家里面的什么人是后面的大股东。

这么大的大家族支和旁支之间是没有什么亲情的,实际上因为在一口锅里争饭吃,他们彼此之间更多的还是敌对的关系。

所以,买谁不买谁的货,姓不姓孔关系不大。这里面的套路更多的和外面经商的手法一样,都大同小异。

马广仁也不清楚孔家为什么要买他的货,他的货固然质量好,价钱公道,但这绝不是他可以做下这笔买卖的主因。

像这类买卖,供货的商家通常都是固定的,除非是出现了内部的人事变动,管事的人变了,否则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供货商。

作为商家,对孔府,尤其是涉及交易买卖这一块的人事变化,都是很敏感的。这阵子也没听说有什么变化,但总之,这次的变故一定是和孔家内部的权力倾轧有关。

所以,马广仁更是小心谨慎,生怕出现一丝一毫的失误。

最后检查了一遍库房,出去时,马广仁对身后的伙计说了声:“晚上小心点。”

伙计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这一刻,在幽暗的烛光下,白天那个十**岁、不笑不说话的伙计,现在的目光却如盯着猎物的豹子一般阴冷沉静。

原本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他太希望能把这个老板做的完美无缺了。

回到屋里,一个身材娇俏、面容甜美的年轻少妇把马广仁按坐在椅子上,然后转回身,到厨房端进屋来一个大铜盆。

铜盆里是冒着热气的热水。

少妇把铜盆放在马广仁脚下,自己蹲下,然后拉起马广仁的脚,把鞋袜脱去,再轻轻把热水撩起,徐徐洒过马广仁的脚面。

过了一会儿,少妇把马广仁的脚拉进了水中。

马广仁龇牙咧嘴地忍着,好一会儿,鼻子嘴才回到了正常的位置。

洗了一会儿,少妇抬起头道:“记着,这是第八次了,还有两次就该你给我洗脚了。”

想到每次给老婆洗脚之后,必然随之而来的风暴,马广仁嘻嘻一笑道:“我想现在就给你洗!”

在水中掐了一下马广仁的脚,少妇骂道:“别没正形!”

和老婆调笑两句,马广仁心头轻松了不少。忽然,少妇轻声一笑,道:“广仁,我看你做买卖还满是块料呢!”

老婆取笑,马广仁苦笑,这叫什么事?

本来是要低调,但谁曾想会卷进孔家的烂事里!可这买卖又不能不做,因为这一次的买卖事小,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孔家建立联系,成为孔家的固定供货商。这是每一个商家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这要是给推了他马广仁可真就成名人了。

不一会儿,洗完了,少妇拽过毛巾,帮丈夫把脚擦好,然后端起铜盆就要出去把水倒了。

少妇弯腰端盆的一瞬间,衣领间露出了一片欺霜压雪般的丰腴和洁白,马广仁心头一热手拉住了少妇的胳膊,道:“娟子,我也给你洗洗。”

丈夫要给自己洗脚,这是夫妻间的暗语,少妇的脸立刻就红了起来,忸怩地道:“明天不还有事吗?”

这时,马广仁已经起身,把少妇按在了椅子上坐下,而他则蹲下身子,把少妇的一支粉嫩玲珑的小脚捧在了手中……

腊八孔府熬粥,马广仁也跟着里里外外地忙活。要是突然有个什么需要,他好立刻打发人去张罗。

“广仁,不错好干!”马广仁的这个态度得到了孔万水的赞赏。

孔万水就是出面和马广仁接洽这笔买卖的孔家人,虽然这不是他主导的马广仁如此上路,他自然也有面子。

“万水兄,兄

么做的不够的,您还要多多指教。”说着,一拉孔一小锭子就塞进了孔万水的手心里。

孔万水脸上的笑容更亲切。

孔万水高高兴兴地走了广仁又开始四处溜达。帮孔家忙活,虽然累点也真是看新鲜。

孔家有专门的“户人”给孔家出工,搬柴烧火等这些粗活都是由这些户人干五十口大锅昨晚上火就点起来了。

孔家熬粥分为两种,一种是粗粥种是细粥。

粗粥是给当差和仆人们人喝的,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人还给一斤馍馍。

细粥是给内宅、本族、客人上供用的,是用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

粥熬好了,都进了数十口的五尺高、三尺粗的雕花大缸里。

这气派!看的马广仁直舌。

“哎,这不是马老板吗,恭喜恭喜啊!”

马广仁正看着数十口大缸出神呢,一个穿绸裹缎、三十来岁的男子走到马广仁身旁,皮笑肉不笑地恭喜道。

马广仁转头一看,见是“冤家对头”,号的掌柜孔三才,他这次的买卖就是从孔三才手里抢过来的。

“哎呦,孔老板,真是巧了,我正想着去找您呢。”马广仁热情地道。

孔三才一愣,问道:“马老板找我干啥?”

“走,孔老板,三仙居,我请客。”说着,马广仁拉起孔三才的手,二十两一锭的银子就塞进了孔三才的手心里。

“我……”孔三才刚要拒绝,但银子一入手,话就立刻变了:“啊,好,好,走吧。”

在三仙居,马广仁要了一个单间,八个菜和两壶上好的汾酒,两人边吃边谈。

在曲阜,孔家是最大的地主,也是最大的商人。孔家不仅是圣人之门,书读的好,同时他们也是陶朱公的门徒,买卖做的也一样好。

经商,孔家最大的财路就是经营土地,他们是曲阜地价高昂最大的受益者。马广仁经营的广顺丰租的就是孔家的地,而凡是租孔家的地经商的人,都可以和孔家经营的买卖平等竞争。

所以,尽管马广仁抢了自己的买卖,孔三才却只有吃味的份儿,而不能做什么报复的动作。如果他敢做点什么,那就没有任何人能保得了他,这在孔家是一条铁律,比任何铁律都要铁。

凡是来这儿做买卖的人,必然都清楚这个,所以孔三才万没想到,马广仁竟会送他银子巴结自己。

喝了两杯酒,马广仁愁眉苦脸,道:“孔兄,实不相瞒,我这心到现在都每个安稳。”

这个时候,孔三才知道马广仁为什么巴结他了:马广仁不知道怎么回事?

反正这个生意也轮不到自己了,看在二十两银子的份上,孔三才就把话匣子打开了。而这话匣子一打开则不要紧,孔三才越说这心里就越生气;越气,这嘴就越是没有把门的,何况有酒呢。

“他奶奶的,老马,你不知道,老孔家这帮人看着都他妈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实际上,背地里都要多不是东西就多不是东西……”

喝高了,又太气愤了马广仁不露痕迹地引导下,孔三才是有的也说,没的也说……

晚上,密室里,三个伙计一个一个分别向马广仁汇报这几天的进展和他们掌握到的新情报,而马广仁那位俏丽风流的夫人则坐在密室对面的屋子里,专心地衲鞋底。

马广仁和夫人耿娟,以及那三个伙计都是从训练营出来的。

陈海平给他们的命令是让他们把曲阜的一切都装进脑子里,比如谁家有几亩地,谁家为富不仁个村子有地痞流氓,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等,总之,事无巨细角旮旯,曲阜的一切他们都要掌握的清清楚楚。

山西、山东、北直隶每一个县城都至少有一个马广仁似的人物在,至于州府,人自然更多。

这些人在当地,不仅要熟知当地的一切,还要留意结交当地的才智勇武干练之士。当然,这里也有个侧重点类人最好是不得志的,最好是家里没什么田产的。

汇报结束昏暗的油灯下,马广仁正伏案奋笔疾书结整理新获得的资料……这些东西是要定期上报的,也会有专人据此下来抽查的。

过年了整个小王庄喜气洋洋。

小王庄像周遭那数百个以打铁货为生的村庄一样,每一家每一户,凡是和铁货有关的人家,没有不心向着组织的。

这个组织就是荫城镇的铁业行会。

铁业行会成为打铁户心头温暖的组织只是近两年的事儿,以前可不这样。以前,铁业行会就和官府的衙门没两样,行会里管他们的人就和官府的差役也没两样。但现在,铁业行会是他们心头最温暖的组织,是他们的主心骨,行会能为他们解决任何困难。

以前,族长王德山往老太爷就是小王庄的天,王老太爷既替朝廷收税,又替铁业行会管理他们。王老太爷说什么做什么,没人敢说个“不”字,但自从二虎兄弟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冰冷的行会成了温暖的组织。

仗义的二虎兄弟来了之后,往日耀武扬威,在村子里横着走的王老太爷一家人很快就成了龟孙子。

当然,从横着走的螃蟹一下子变成龟孙子,没人甘心,王老太爷自然也斗争过,但是很快就老实了。在拿出去的银子都喂了狗之后,尤其是在几个儿子孙子成了残疾人之后,王老太爷这一大家子就都安安心心地当起了龟孙子。

村民们自然不知道,在几个儿子孙子成了残疾人之后,王老太爷又受到了最严厉的警告:如果再咋刺起事,就灭了他全家。

一个土鳖,哪受得了这种恐吓,所以安心当龟孙子也是必然的选择。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王老太爷一家安心当了龟孙子之后,小王庄村民的感觉和这个没两样:负担减轻了,收入多了,生活好了,也没人欺负他们了,而尤为重要的是组织给了村民安全感。

而且,二虎兄弟就是二虎兄弟,有本事,二虎兄弟在行会里给他们争取到了极大的利益。

以前,每年都得闲四五个月没活干,但二虎兄弟来了之后,他们能打出多少铁货,行会就收多少。

这都是二虎兄弟有本事,为了不给二虎兄弟添乱,更怕坏了自己的好事,每一个村民的嘴都严着呢,不给外人说一句村里的事,就是儿女亲家也行。

自然,小孩子更要严厉管教,要是有谁家来个亲朋,村民都很紧张,都看贼似的看着自己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