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明的夫人陶三春也有一身好武艺,是宋朝开国的第一女杰,听说丈夫被杀,义愤填膺,跨马提刀要杀上金殿。赵匡胤闻讯,忙下令紧闭午门,来到皇城之上。但见陶三春在皇城外边不停地大哭,文武官员连说好话,陶三春就是不依,非要造反不可!赵匡胤心中也十分恐惧,感到确实是有些对不起陶三春。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后,陶三春冷静下来,自知目的很难达到,言语上也就有了一些让步,说:“不杀背信弃义之人,我死不甘心!哪怕我剁他一刀杀不死他,剁了他的龙袍,也算给我的丈夫报了仇!”
苗光义看到了事有转机,说:“你说话可得算数!”说罢,叫赵匡胤把龙袍脱下来,扔在午门之外。陶三春一见龙袍落地,一气之下摆大刀连砍数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斩龙袍。然后陶三春大哭了一场,圈马离开了午门,远奔了他乡。
赵匡胤转回来又指向了苗光义:我酒醉错杀我五弟郑子明时,你这个军师为什么不管?你如要管,我能把他杀了吗?我办错事你不拦,要你这军师何用?“一气之下又赶走了开国军师苗光义”。
这正是:醉酒杀了结义兄弟郑子明,醒酒撵走了开国军师苗光义。实际上,这也都是杯酒释兵权的继续。可是,日后他可能是有些后悔,请回来郑子明的夫人陶三春封为“陶太君”,又把苗光义的儿子苗从善请来,封为军师。
以上都是剧本里唱出来的,据说历史上没有此人事迹,但是并不妨碍小说家这么认为。
另外京剧《斩黄袍》(又名《斩郑恩》,《桃花宫》)这样讲诉:宋太祖赵匡胤不理朝政,与宠妃韩素梅终日在桃花宫饮酒,并封其兄韩龙为国舅。北平王郑子明(郑恩)曾力谏不听。韩龙受封后游街夸示荣耀,遭郑子明怒打。韩妃趁机进谗言,赵匡胤酒醉怒斩郑子明,酒醒后追悔莫及。故事虽然不大一样,但是都和赵匡胤喝酒有关。
以上为失手打碎了琉璃盏的故事原形之一,故事原形之二便是历史上极其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末,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