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重生之我是康熙> 065. 世家人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5. 世家人心(2 / 2)

重生之我是康熙 庄自在 更新时间 2019-09-12

凌普的出现,使得一众宾客们纷纷起身见礼,毕竟官商身份有别,何况士农工商里排排行,商贾的地位又是最低的。难得内务府正二品高阶的总管大臣,竟会以私人的名义下帖子宴客,虽然不晓得鸿门宴里有没有陷坑深渊,硬着头皮也得风雨兼程地赶过来啊。代表太谷王家坐镇的便是大当家王宏昌,他也是前日才得着传讯、快马加鞭赶到上京,带着滞留京城的嫡孙王永龄一同出席“八仙宴”,而大少爷王鹤祥则被留在官道上亲自押运银车随后赶来。

康熙也不说话,安静地跟在凌普身边齐齐坐下,兀自翻看一本小册子进行人物比对。这是康熙吩咐凌普事先准备好的来客背景调查簿,但凡是有头有脸的豪商世家,包括家主姓名、嫡系子孙、祖籍居所、各家商铺的名号、经营范围、财力估算……再看各人桌面前都立着一张小白卡片,榆次常氏、榆次聂氏、平阳亢氏、张原范氏、万荣潘氏、祁县渠氏、平遥李氏、蒲州王氏、静升王氏、太谷王氏……两厢对照辨识,虽不中、亦不远矣,参考价值十分可观。

内务府大臣凌普先站起身来,按照皇帝老爷既定地安排,简单介绍了一下本次会议的主题精神,《旨在建立京城商户的业界同盟,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大标题一经凌普表出去,顿时酸倒场中一大片。众人心中皆想,俺们/阿拉(山西帮/江浙帮)自有稳定坚固的同乡商会组织,您这内务府牵头、搞得什么业界同盟,岂不是又要找由头圈钱?明说纳捐也就是了,整这些妖蛾子干啥,当俺们/阿拉不懂行情啊。

接下来凌普宣布,由内务府宣传干事张玉书先生,表演讲。

这位火热出炉的宣传干事张玉书,乃是由大领导康熙从张英同志为他准备好的备选夹袋里,顺手摸出来的新委青年干将。并且康大领导还亲自口述,令张玉书同志事后润色,合作执笔搞出来一篇经典演讲稿。全文的出处,却是康熙后世曾经参加过一次,那种由商界人士组织的儒商精神研讨会,当时听完言后康熙记忆犹深,如今特地挪用过来作为开篇讲稿。

人家张玉书本来就是翰林院科班出身,又实打实挂着从五品翰林侍讲的衔头,这么一篇千把多字的文章,背诵起来简直是轻而易举,朗朗的音调抑扬顿挫,感情投入地声色并茂,辞藻妍丽、极尽华彩……。

“夫天下纷扰,物各有道,舞华庭之将相,枕江山之渔樵。能自得其乐者,可谓之高;能使天下同乐者,堪称为妙。儒商之要,乃以感怀天地之德,生造化阴阳之智。躬行人事,秉承天道。知人之需谓儒,供人之求谓商。儒而商者,守常而知变,善知而易通,义之则生其利,仁之则广其财。能固本而培元,当枝叶而生。先修其儒,而商道可得;后炼其商,而儒心可见……。”

这样一篇洋洋洒洒地儒商厚义高论,可把众人听得是心热意动,如履青云。

古之世贾豪商,并非是只知单纯市利的家族。许多显赫世族溯本循源,例如平阳亢氏、榆次常氏、太原王氏、蒲州王氏等等,皆是书香门第、诗礼传家的高门望族,先辈亦有不少大儒。象太原晋商王惠的先祖王琼,曾作《四部备要》和《万有文库》。而蒲州王氏先祖王现,则能提出“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的宗旨,把利义双修的儒学精髓,进行了“商”与“儒”最佳典范的合璧。

一代看吃,二代看穿,三代看学问。老话极有道理。古代世贾豪门,最聪明伶俐的孩子,往往被送去经商;最老成持重且会读书的孩子,才去做官;而那些资质平平的子弟,则会留在故乡做舍家翁,顾守祖田。如同现代的诸多豪门,无论上一代是世家传承还是白手起家的暴户,第二代,第三代的后辈接班人往往都会被送到国外,去名牌大学进修工商管理之类的专业镀镀金。而所谓传承数百年、屹立不倒的世家,也全是因为子弟教育得力才籍以成功延续。

世族商贾更为崇敬士儒的精神与身份,听到张玉书如此正面地宣扬儒商奥义,所有家主的心潮涌动,望向张翰林的眼光,登时热切地如同斗星明灯一般。

[[[cp|:9oo|h:6oo|a:L|u:c.{o,1o}o.{o,1o}m64.jpg]]]

小雁!加油!&敬谢午夜降臨^_^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