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1987年做科技大亨
以龙翰汽车的销售价格,别说赚钱了,赔钱都要赔破产。
那么对这些大公司来说,想要插手新能源汽车产业,算法和软件才是最致命的关卡。
只能说在算法没有突破之前。
他们根本没实力插手新能源汽车领域。
各大公司都在组建自己的算法团队。
打造自己的电动车。
不过算法并不是那么容易搞出来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龙翰科技的研发团队挖人。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没有挖不来的人才就看你给的多不多。
各大车企的高薪砸下来,龙翰科技的核心算法团队,已经有人被国外的车企挖走,基本都是百万米金的年薪,还包全家移民和绿卡什么的。
面对如此高薪。
哪怕忠诚度比较高的人也是会动心。
龙翰汽车的算法团队,陆续有人被挖走。
但苏翰选拔团队核心成员的时候,最看重的就是忠诚度和诚信。
这两样不达标的话。
最多也就是负责一些边边角角的工作。
所以算法团队最核心管理人员忠诚度还是很高的。
而且算法团队并不是几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几百人组成的。其实每个团队只能负责一小部分的算法,所以一部分边缘人的离开,带不走整套算法。
而且龙翰汽车的对算法代码管理非常的严格。
因为龙翰科技本身就是靠算法起家的,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缜密的数据办法。
除非是一线负责人。
普通研究员根本没有可能触碰到算法代码。
所以这些人就算去了新公司,也要自己从头研发。
期间还必须绕开龙翰微电子的专利,所以也没那么简单。
但对各大车企来说,能有个方向也行,就算瞎子摸象,也比啥也不知道要强。
就在各大车企大刀阔斧的搞算法升级的时候。
龙翰汽车的新车型,在不提高电池包容量下,续航里程再次提高百分之十五。
这岂不是说对方在算法上又有了新的突破。
本来新突破是好事,他们也可以借机突破,但问题是他们高价挖来的这些算法研发人员,根本不知道龙翰科技的新算法是什么。
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这让各大公司有些无语。
因为这就代表他们辛辛苦苦挖来的算法团队。
算法反已经落后了。
当然,更可怕的是现在的龙翰汽车续基础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一百公里以上。
燃油汽车想要跑这么远的距离,需要上百升的油箱。
而加满上百升的汽油要近四百元。
反而充电只要四十元。
巨大的动力成本。
明眼人都知道。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崛起,已经不可阻挡。
如果他们再跟不上对方。
那么最后可能连汤也喝不上。
好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一百万不行。
就一千万。
这些国际汽车巨头就不相信了,自己给的工资可以把天捅个窟窿,他就不相信挖不来人才。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负责算法升级的是神龙。
连普通研发团队对新算法也是一头雾水。
所以想用撬墙角的方法来撬走苏翰算法。
注定是白日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