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扩张,在王宏的预设中,是第二阶段的选择。在王宏看来,只有等一批批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把闲暇时坐在遇见奶茶店里惬意的喝一杯咖啡或者奶茶的生活方式,带到社会,才能夯实遇见这个品牌的基础。
高校的圈子虽然不是完全封闭的,却存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圈子。没想到居然有人看到了奶茶店在商圈的发展趋势。
“这样呀,杨姐,先接触一下,如果是单个的创业者,可以进一步谈合作。若是背后有金主······先看看对方合作的意向,随后再决定怎样合作······”
若是看准这个商机的合作者背后有金主,或者说是商业精英或是团队看中了奶茶这个商机,那对于遇见奶茶就算是危机了。
严格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这个大发展的起步阶段,像奶茶店这样的小打小闹,应该还入不了大资本的眼里。在常人眼里,甚至大多数人眼里,这就跟村口的小卖部一样,成不了大气候。
从京大对于王宏创业的态度,就能看到经济界对于这个产业的普遍认识。
可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说一旦有资本看中了这个产业,王宏就很难做到继续按自己的设定发展了。
唉,还是体量太小了,时间太短,品牌还没有获得认可。
希望这不是一次危机吧。
“你好像对于在西单开分店不乐观?”范天泽能感觉到王宏这一刻的担忧,他以为是王宏担心西单开分店的经营状况:“西单是商业区,这种便捷的饮品点心应该有很好的前景,甚至我可以预想,西单开分店将会是你所有店面里营收最大的单体店。”
“范哥,这毋庸置疑,只要在西单开店,肯定是效益最好的分店。我并不是担心西单开分店的经效益太差,是担心西单开分店效益太好。”
这就让范天泽更疑惑了,摆出一副求解的姿态。作为经济学大三学生,并且一直算得上是好学生,不太相信王宏在理论的领域也有高见。
就像大多数人一样,范天泽一直不觉得这个奶茶店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范哥,每一个新生的产业,再小心维护也不为过,这一点您认同吧?”
范天泽点了点头,王宏便继续说:“奶茶这行业,其实没有核心竞争力,就算是配方,也很容易被效仿,被逆推,并且经过微调做出跟你味道相差不大,配方却完全不同奶茶来,连专利都没法保护。”
“所以,奶茶产业的基本操作是尽快获得认可,也就是尽快形成品牌。这就需要在资本尚未看到这产业的前景之前,完成自己的品牌建设。”
“就像一家蛋糕店,一家老字号的点心,老字号的月饼等等一些不能形成专利独享和专利保护的行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于老字号,而不全是他的味道、配方和工艺。”
“像我这样自有资金有限,却想在这个行业上有所发展,就必选首先选择一个可以以小博大的圈子,尽量将扩张的步伐在这个圈子里进行,避开资本的窥视,等撑开圈子向外发展时,已经形成了最原始的积累,有了相当大的体量,品牌也初步形成,也就可以不在意资本的力量了。”
“到那时,品牌扎根,规模形成,即便是有资本进入这个产业,也很难构成威胁。至于现在,遇见奶茶还没有力量抗衡资本的对抗拼杀。”
很显然,王宏的这些话对于范天泽有很大的启发,就是杨柳也是第一次听王宏对于扩张计划的解释。
至于王宏所说的自有资金有限······杨柳是不怎么相信这个理由的,在王宏的扩张方案中,着重提到的,首先选择的是加盟,是不需要占用资金的扩张,纯收益的扩张,或者说卖配方并收取管理费品牌使用费更契合。
第二才是合作,由总部直接可分店,反倒是王宏放在最后的扩张模式。
不过,杨柳算是彻底理解了王宏发展奶茶店的方向。
而范天泽不一样,他学经济,同时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对于王宏所提到的问题,在他看来确实如此。
“所以,你看中了高校这个载体。高校虽然不算是固定的圈子,却无形中存在。而高校的学生各种联谊最为频繁,也彼此认同。”
“只要在高校学生中形成品牌的认知度,等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就自然会在社会上成就遇见的品牌。这样确实可以以最小的范围形成最大的效果。”
“王宏,我有个请求,希望我能熟悉整个奶茶店发展的脉络,我发现,你这个奶茶店最终走向成功不是一个小课题,我准备以你的奶茶店作为毕业论文的蓝本,对照可口可乐的发展模式,完成毕业论文。”
“如果需要,在上层货币政策宽松的前提下,我可以给与一定的帮助!”
这就对了,范天泽有这样的反应,才不枉王宏浪费这么多的口舌。
不过,还是稍微有些偏差,并没有完全按照王宏设想的方向来。王宏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范天泽的嘴,遇见奶茶可以引起京大校方的注意。
着急了,毕竟京大还侧重于高新产业,还没有推动跨行业发展,还没有筹建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