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明海图志> 第282章 献俘的仪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2章 献俘的仪式(1 / 2)

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更新时间 2022-03-16

 其余大臣退下后,吴宗达出班道:“圣上,吴麟征乃是御史,纠察质询乃是其本分,只因此趟大胜来之不易,将来广布天下,若是有些许瑕疵核查不密,朝野有所非议便不好了。那沈世魁大胜后暴毙,的确有些突然,若建奴得知后,难免用来做些文章。吴麟征适才之问,也只是想查究明白而已,免得将来措手不及,有损圣德。”

吴宗达的话很有道理,崇祯微微皱眉,叹口气道:“你们有所不知,这沈世魁的死因颇有些难堪,朕不想查乃是为了维护沈世魁啊。”

说罢崇祯命曹化淳将侯隆密报中专说沈世魁死因那一页纸抽了出来,让吴宗达、温体仁等人传阅。看完之后,吴宗达等人都是一阵默然。

文震孟则皱眉道:“想不到这沈世魁身为朝廷大将,死因居然如此不堪,难怪侯公公、郑将军他们都不敢言明。”温体仁则道:“圣上这般断处极为恰当,此战沈世魁居功甚伟,功绩不再郑冲之下,若他死得这般难看,有损朝廷颜面,也有损沈世魁名声。今后谁在言沈世魁死因,也一般发配辽东便是了。”

吴宗达沉吟片刻后,朝殿上垂手立于一旁的王达儿看了一眼后,问道:“王公公,你在皮岛时,可知沈世魁真正死因?”

王达儿道:“沈将军去世那晚,小人随侯公公前去找沈将军议事。”

吴宗达奇道:“何以深夜前去?”

王达儿道:“只因大捷之后,侯公公和郑将军认为建奴新败,铁山邑、义州、宣川等地防卫薄弱,正好可一鼓而下。而沈将军不愿再出兵攻打建奴,而是停下来忙着庆功。因此那晚侯公公忍不住,便命我和李喜儿捧了官符印信、监军圣旨,连夜前去沈将军大帐,想要催逼他出兵。不想到了那里,便见得沈将军内侄沈志祥哭天喊地的拉着个女子出帐来,要当场斩杀”

王达儿便将那晚情形一五一十说了,最后道:“军中十几个大夫都验看过,沈将军死因乃是马上风并无可疑。后来郑将军与其他大将都先拥戴侯公公暂摄兵权,小人出发回京时,侯公公与郑将军已经商议好,便接着要出兵收复铁山邑、义州、宣川等地。”

听到这里,崇祯点头道:“侯隆以监军身份暂摄兵权,这些在奏表中也说过了,他们虽远在辽东,但还是处断得好的,没有因为主将暴毙而乱了阵脚。此外,吴麟征去辽东也好,他看事情应该能更清楚些。”

有了崇祯这句话,侯隆暂代兵权之事也无人说什么,而沈世魁死因前后情形,众大臣听王达儿详说后,也找不到什么破绽。而崇祯最后一句,也让众大臣心头一凛,派个御史前去辽东,看来崇祯是在提前部署一些事了啊。

商议罢,兵部尚书张凤翼站出来奏报道:“三军不可一日无帅,辽东皮岛孤悬海外,朝中还是应该尽快派遣大将前去统领全局为好。侯公公虽然处事干练,但兵略一道只恐非其所长。建奴此趟大败,开春后定然举兵报复,东江镇总兵人选当尽快定夺。”

张凤翼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前面扯什么沈世魁死因都是瞎掰,真正的要点还是谁来当东江镇总兵!

张凤翼话才说完,邹维琏当即上前道:“启奏圣上,这趟铁山大捷奏报中可见,击败建奴皆是因郑冲领军北上后,以新式火器突袭建奴,因此才得大胜。郑冲率军从福建出海后,先在江浙击沉倭寇战船六艘,斩获数百首级,又在铁山大捷中立下大功,可拔擢为东江镇总兵。”

话音刚落,张凤翼立刻道:“此言差矣,郑冲年少,虽立有功劳,但仍需历练。况且其父郑芝龙已经是东南水师提督、福建总兵,若他再做了东江镇总兵,大明朝一南一北水师可皆是姓郑了啊。”

两人在那里争执,温体仁却假作思索,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吴宗达、文震孟也在苦苦思索,权衡利弊。

“张尚书此言也不妥当,大明将门之内,父子皆掌要职之人,大有人在,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两人,一为总兵,一为参将,镇守陕西、汉中等地,堵截反贼,不也一般的忠于大明?前朝马芳三代为将,父子兄弟先后殉国,伟矣哉!还有在抚顺战死的张承荫与在萨尔浒战死的杜松,皆是父子为将者。郑氏能定东南,也定能镇辽东!”邹维琏也毫不退让。

张凤翼皱眉道:“邹侍郎,大明将门虽比比皆是,但同时一门父子皆为总兵者,无此先例!”

见两人争执不休,崇祯脸色又沉了下来,起身重重哼了一声道:“你们接着吵吧!”说罢拂袖而去。

崇祯转下殿去,曹化淳堕在后面,朝温体仁、吴宗达道:“二位阁老,总兵人选还是好生斟酌一下再议为好,当务之急,乃是献俘太庙之事啊。”说罢曹化淳笑着便先行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