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明海图志> 第125章 复社张乾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5章 复社张乾度(1 / 2)

大明海图志 仙和风 更新时间 2022-03-16

 听闻来人是复社领袖张溥和复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时,郑冲微微一楞,但随即满脸堆欢迎上前去,很是热情的见礼寒暄。

张溥三十余岁年纪,则板着脸孔,他的神态很是严肃,不苟言笑,面对郑冲的寒暄,也只是略略回礼,颇有些自傲。方以智则比张溥谦和一些,他那方正面庞上,却也是一脸的正气。

还好黄汝良回自己营帐歇息去了,否则见到复社这几位又来,还不知道又会闹出什么口舌争执来。当下郑冲请张溥等五人入座,上了茶水招待。

奉茶时,郑冲心情复杂的打量着张溥、方以智两人。这两人也是明末大大有名的文人,特别是张溥。

作为复社的创始人,出身江苏太仓的张溥张乾度,乃是此刻激进学生运动领袖之中的佼佼者,明末最出名的“学生运动领袖“,尚未考过科举,就已经干出了无数大事。

从组织暴乱到冲击衙门,还有纵火烧城之类,其烈度绝对不亚于后世的五四运动,当真是不惜生死也要求名声。与后世那些连绝食都要轮流来的窝囊家伙,其权势、能力和勇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张溥此人出身贫寒,但年幼好学,有神童之称。天启四年,年仅二十二岁的张溥就已经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博得名望。起初他组织了应社,这应社是专门科举应试小组,有点类似后世的高考补习班之类。后来改为复社,变成了科举落榜重考小组,专门吸纳想考科举和科举不第的文人,张溥的科举复考班成员最多时高达三千余人。

天启六年张溥率领复社为东林党张目,参与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了《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名动天下。郑冲却很不认同张溥的这种举动,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换取更高的名望,不惜对抗国家法律,抗税暴动其实无异于造反。国家收取商税本是合情合理之事,却硬生生被这些人弄成了与民争利的大不义之举,而对加收在贫苦百姓身上的三饷却视而不见!

崇祯元年,张溥更是组织群众,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从此成为天下士子当中的天皇巨星!复社的声势也从此震动朝野,号称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粉丝无数。

奉茶毕,郑冲客气的举起茶杯邀敬道:“张兄乃天下年青士子领袖,小可早闻大名,只是缘悭一面,时常引为憾事。今晚却得见尊颜,实乃天幸之事。此处乃是救灾营地,招待简陋,便以茶代酒,敬诸位一杯。”

黄宗羲、陈子龙、方以智、徐孚远四人都举起了茶杯,却唯独张溥不动,他看了看那茶杯后,很是傲慢的道:“我等不是来喝茶的!”

郑冲闻言,差点想将手中茶杯扔到他头上!给脸不要脸的东西!

黄宗羲见得如此急忙圆场道:“乾度兄听闻郑公子救灾之事,心下佩服,特意陋夜前来相见,商议捐纳救灾之事。如今灾情如火,乾度兄心怀百姓,是以茶饭不思。”

郑冲心头冷笑,面上似笑非笑的道:“也对,品茗讲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此处乃军中救灾之地,倒也不适合品茗。既然如此,那我敬四位一杯,张兄不想喝茶便看着我们喝吧!”

张溥闻言,眉头微皱,看不出这郑冲武将出身,他爹区区一介海寇,居然也知道品茗妙处,而且涵养功夫如此之好,居然能不动怒,还真不似一般武夫,最后的反唇相讥更是让自己有些难堪。

当下郑冲先饮了,其余黄宗羲等四人也尴尬的将茶喝了。张溥这时候才道:“茶也喝了,便说正事。今晚陋夜前来,乃是为了泉州救灾之事。敢问郑公子,这救灾方略中,安平会到底是如何救灾的?”

郑冲微微有些奇怪,自己那方略中已经写得非常明白了,为何张溥还有此一问,当下道:“安平会如何运作,我已经在那方略中书名,简单来说安平会乃是民间自发组织,官督商办的一个慈善机构,收取的捐纳钱财统一管理运作,赚取所得一半用于改善民生,遇上灾年则用于救灾,而另一半则为捐纳股东的红利。”

张溥眯着眼睛,捻了捻颌下三缕长须道:“既然是为了改善民生,救灾救民,何不将全部红利都用于其上,分一半红利给股东却是何意?”

郑冲道:“天下熙熙,皆为利往,若是无利可图,短时日内只怕难以吸引更多人捐纳。孔圣人也有义利之辨一说,做好事当有奖励才是。况且这安平会今后要长期运作下去,也不是只为这次救灾而立,也不是只为泉州一地而设,我更想推广全国各省,便能救更多的人。诸位以为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