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炼院给刘毕这个新到来的杂役安排了一间偏房,虽然房内摆设简单,却又不乏古雅、诗意。
在三清道宗,哪怕只是一个杂役,也是不会出现世俗中会被主子剥削的情景,住破烂的柴房,吃没营养的稀粥。
相反,作为一个名门大派,就是一个杂役住的偏房,也是用百年老树搭建而成,家具摆设也是一件件精美的充满古色古香的艺术品。唯一让刘毕遗憾的是这里没有地球那么方便。至少这里不会有扭动开关便有热水的热水器,也不会有方便的煤气灶,更不会有柔软舒适的席梦思。总之,和现代家电有关的东西,这里统统没有。
刘毕在三清道宗已经呆了三年,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简单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杂役,刘毕明白,自己用于学习的时间,变得更少了。
杂役做什么?
每日清晨,天还未放亮,刘毕便早早起床,按照三清道宗传授的养身功法修炼一个时辰,随即开始烧水煮饭,为制炼院的三清道宗弟子准备早餐,以及洗漱的热水。接着,他便要拿起扫帚,打扫古代大院式的院落或者去劈柴。
当然,打扫也就是扫扫院落中的落叶,三清道宗的房屋都是下过禁制的,根本不会有灰尘啥的,用不着刘毕去仔细打扫。
有时院中来了客人,刘毕还需要充当下端茶递水的角色,然后恭敬的待在门外,等待召唤。
总的来说,刘毕在三清道宗的杂役生活,并不像世俗中的那样艰苦,相反,在这里当杂役还十分轻松。
三清道宗的制炼院占地虽大,人却没有多少,算上今年新进的弟子,也就四十一人,平日这些人都在修炼,或是专研修真典籍,或是开炉炼丹、炼器什么的。而刘毕,只要没人唤他,他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的。
“呼,这些文言文还真他妈难懂。”放下一本线装的发黄古籍,刘毕抱怨的暴了一句粗口。
在三清道宗的前三年学道的时间,除开必要的修炼,刘毕都在研究三清道宗的道藏典籍。或者说,基本上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研究道藏典籍内那些生涩难懂的文言文。
三清道宗的道藏典籍共九百九十九卷,每卷不下十万字,要一卷一卷的研读完,这对于从小就学习白话文的刘毕来说,无疑不是一件难事。
当然,三年的学习也使得现在的刘毕再看这些文言文时,不会再显得那么吃力了。
“止于而受人之智,根骨不齐、不整、不酥,容道之所依,闻道之所闻……嗯,这什么意思?说的是修真的悟性和根骨么?”看着一段令人抓狂的文字,刘毕不仅长叹一声,“哎,看来想从这些道藏典籍中理解点什么东西出来,真是千难万难。靠,写这些典籍的人难道就不能用白话文写么?非要搞得咬文嚼字,装逼充仙人。”
“或许是我的学习方向错了?”刘毕忽然喃喃自语,放下手中的书卷,在屋子里漫无目的走了起来,屋内昏黄的烛光被他带起的微风扯得摇摆不定。
“一开始我只是觉得从道藏典籍中,应该能够获知修真者眼中的天道究竟是什么。可是那些得道的修真者虽然写下了他们对天道的感悟,可我却没有他们那么高的修为,自然无法理解他们的天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虽然看得更远,但同样的,此时的我却连站稳的力量都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