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地球当影帝
今年十月份算是李赫收获的月份,因为两部影片的大爆,也巩固了他一线巨星的地位。而结束北美宣传的李赫也跟着剧组来到法国,见到了正在拍摄《敦刻尔克》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恭喜你,李,《爱乐之城》票房大卖。”诺兰恭喜道。
“谢谢……”李赫看着远处的海滩,指着已经做成的滩头阵地问道:“这些都是真实搭建的吗?”
“那是当然,为了最大限度还原战争的真实感,我使用了当时真实的船舰和飞机,并向历史专家丹·弗雷德金请教各种飞机的不同特点和飞行要领。”诺兰说道。
不愧是实拍狂魔,李赫竖起大拇指赞叹一声了不起,诺兰接着说道:“我发现当时在敦刻尔克等待撤退的英国士兵非常年轻、且缺乏经验,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剧组最终作出了让年轻演员来演士兵的决定。”
“所以你请了几千名群演,真是大手笔。”李赫佩服道。
其实敦刻尔克在东西方评价有些不同,在东方人看来,几十万军队没有抵抗就跑路根本就不是胜利大撤退,说叫落荒而逃也不为过。
但是在西方历史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很高,在历史学家看来,正是这次撤退奠定了二战胜利的基础。
诺兰是一个英国人,早就对敦刻尔克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早在04年和华纳合作的时候就提出过把敦刻尔克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当时华纳影业否决了,而是交给诺兰另外一个项目,那就是蝙蝠侠三部曲。
时至今日,诺兰已经是好莱坞一线导演,终于实现当时的想法,据说华纳影业在《敦刻尔克》这部影片里给诺兰提供了2000万美元加百分之二十的票房分成。
李赫对二战历史不感兴趣,除了隔壁畜生岛国之外,对其他二战国家的历史不感兴趣,不过诺兰的拍摄方式还是很吸引李赫的。
很多人对诺兰带有一些少许片面的认识,认为他是好莱坞最后一个作者导演,这个想法是没错,但是不要忘了,诺兰同时也是一个技术流导演。
这部影片全程使用70毫米的imax摄影机拍摄,画面呈现的质感相当的棒,而且诺兰对于剧本的把控,以及他惯用的时间玩法,都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一天的拍摄结束之后,李赫和艾玛·斯通与诺兰一起来到一家咖啡馆聊天,这实际上是华纳影业安排的宣传套路,让《爱乐之城》和《敦刻尔克》联动宣传。
要不是敦刻尔克没有华人,李赫说不定还会被安排出演一個角色,艾玛·斯通也一样,不过这部戏是男人戏,根本没有女主角。
据说某些女拳组织听说剧组没有一个女主演时,还曾经去抗议,比黑叔叔去抗议都离谱。有摄影机跟随拍摄,三人就聊了聊一些有趣的事情,聊聊华夏的美食,伦敦的大本钟,巴黎的巴黎圣母院等等。
诺兰博学多才,无论什么话题都能扯上两句,不过就像大多数西方人一样,对于华夏也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实际上这也是西方民间的一种常态,至于国家层面上的事情人家根本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