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盛世大宋> 第二十章 帝国骄雄之名将云集(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帝国骄雄之名将云集(中)(2 / 2)

盛世大宋 孤竹飘逸 更新时间 2019-09-08

事实上目前所谓的南泊大营还真的就是个营,一切都是草草创建的。在钱勰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湖的南面已经清理出了很大一块地方,周围的栅栏已经建好,马棚也有了,只不过说到房屋就寥寥无几,毕竟时间短暂,只有议事厅和粮食辎重的仓库却是最先盖好的。

赐胡军的一个指挥在四天前就已经到达了此处,现在都住在类似于蒙古包的大帐篷里,当然,对于他们来说住帐篷比住屋子来得习惯和舒适得多。而学员的宿舍当然也没有建好。在工地的一侧,密密麻麻的排列了无数的行军大帐,按照杨翼的估计,未来的两个月内,基本上学员们也就只能住在这样的环境中,至于城墙壕沟码头教室等等其他的设施也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工。

所以现在的南泊非常的热闹,工地上有许多人往来搬运物资或者建筑屋宇,学员区里陆续到达的各地学员也在互相窜门攀谈。这其中有些是在职将领或者有武举功名却还没有差遣的准军官,这些人都深知为官之道,迅速的搞好人脉关系非常的重要,所以一到这个地方就开始攀关系。而有些人是各地官员保举的人才,这些人大都比较好奇,或者说很兴奋,满世界的围着南泊转悠,好在南泊真的很大,这才使得目前看起来还不像是市集。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杨翼在厅中踱步唱词,待唱完后叹道:“章大人的这首水龙吟,据说曾得苏子和词,依我看来,即便苏子所和之词,亦恐有所不及,昔日韩愈所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大人词作中用上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真是曲尽杨花妙处啊!”

章楶谦虚道:“子脱把这首词,评价在苏轼大人的和词之上,未免偏爱太过。我作此词之后,也曾反思,若说不足之处,便在于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

杨翼笑道:“瑕不掩瑜啊!此词仍值用心玩味,不过此首词作中可以看出,章大人似乎对深闺怨妇的心思很有研究啊!可南泊大营是中央武学,乃是为社稷培养将才的地方,这样的词虽然好但并不适宜在此处吟唱,章大人以为然否?”

周围在座的还有很多人,包括李宏伟陆定北等都是朝廷挑选的武学教授,听得杨翼这样说皆笑起来。章楶乃是豁达之人,况且对于训练军中将领的要求也很清楚,所以也不以为意,跟着笑道:“子脱说的是,军中作词当以豪迈为旋律,我听闻子脱四渡黄河之时,作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句,细细想来,真是军中少有的应景佳作啊!”

杨翼这个时候就有点不好意思,毕竟是盗用的,连忙转移话题:“章大人,啊!还有各位大人,如今学员已经陆续到达,剩下没到的估计几天内也就到了,各位大人都是一时之名将,武学之事还望齐心协力,方可为国家培养出大片的人才,才可强我大宋武事。目下条件艰苦,然我杨子脱愿与诸位同甘共苦,共谋武学之兴盛啊!”

种师道还是第一次见到杨翼,对于办武学他是赞同的,不过也不是没有自己的看法:“培养将领固然重要,对我大宋非常有利,我等自会与杨大人共同用心。不过在某看来,国家兵事的弊病,根子却在朝廷的政策,其弊有三,一曰冗余,我大宋虽号称雄兵百万,然则精兵几何?大多**不堪,徒耗国力而已。二曰守内虚外,边关将士历来不受重视,内部则相互制肘防备。百万大军要来何用?三曰将从中御,以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如此三弊不改,再多良将又能如何?”

这些弊病后世的人早已分析得透彻无比,杨翼又怎会不知?杨翼叹道:“种帅长在军旅之中,看得真是透彻啊,此三大弊病,我杨子脱虽资历甚浅,却还是要妄言,一则全**队标准化、专业化、法制化,便可改变兵将互不知之弊,甚至军队国家化法制化之后,朝廷社稷或许不再忧心内部生变?甚至改变守内虚外将从中御之策?二则裁军精兵,并改良装备,整顿编制,用以提升战力、改善军士待遇。不过此番种种,甚是艰难,前路漫长难测啊!目下却只有一步步来,先向各路将领灌输理念,提高其统兵能力,统一其作训思维,如此为日后的标准化打下基础啊!并且改变国策,非要朝野共同努力才可。”

易随风现在终于有了机会参与到军事当中,虽然这种参与也只是教学而已。说起来,在座的里面他颇为遭人不屑,毕竟大家都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要不是朝廷给他面子,根本就没资格坐在这里,所以他可以说是杨翼之外对武学之事最心急的了,抢着说道:“这些政策如何仁者见仁,目下我等已经齐聚,可是该如何教授,或者说教授何种内容,子脱还未定下吗?”

杨翼对这个问题其实自己心里也没数,其实他自己也认为,说到军事自己虽说不算是菜鸟了可也不能说是很精通,于是略微尴尬的说道:“学员们刚来,特别是那些新生,我想还是把军营生活先让他们再体验体验,加上校舍也没建好,头个月就只习军规、体能、出操等基本事项,这些东西章大人和种大人这样的前辈老将就不必参与了。至于之后要开什么科目教些什么内容,在座的诸位和我一起在这个月内搞出来,群策群力嘛!不过我事先声明,最后拿定主意的是我。”

这个会开了老半天,然后各人就分别回自己的宿所整理用品。杨翼的大帐在湖边一处小树林处,因为那个树林在一个小坡上面,风景非常的好,本来杨翼决定武学这段初创期间,基本上就住在这里,每隔几天才回一次城,不过想到种师道刚才说的话,杨翼认为自己还是应该多回城,毕竟要想改变大宋的军事政策,最后还是要依靠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区区一个武学实际上并不能肩负起太多东西。

杨翼在回营帐的路上就看到两名赐胡军士兵赶着一架牛车,牛车上还拉着两个人,两个垂头丧气的人,皆是一副鼻青脸肿衣服破烂的样子。

“您二位这是?”杨翼好奇的问道:“你们是本武学的学员?”

赐胡军的士兵当然认得杨翼,实际上相处惯了,都知道杨翼说话比较随便,于是其中一人笑道:“是的大人,一位是梧州马步督统大人,一位是江宁水军指挥大人!”

杨翼忽然一哆嗦,梧州?江宁?“冬十一月初,江宁府水军停操,盖因江面结冰故。”“冬十月,梧州都统领孙竖南率马步军三千结阵西江岸,阵法演练精熟,遂全阵涉水过江,沿岸士绅百姓欢呼赞叹,皆曰:真王师也,勇不可挡!”这两段话乃是杨翼还在枢密院教阅房时看到的,这么经典的训练报告对杨翼来说真是记忆太深刻了。

“哈哈!“杨翼放声大笑:“原来是这二位大人,二位大人都是英名神武盛名远播啊!怎么落到这般田地?”

孙竖南心里嘀咕,这人谁啊?怎么今天这么倒霉遇到的人都有点不太正常,我身在岭南什么时候盛名远播了?……<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